APP下载

低分子肝素治疗ART妊娠后复发性流产的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凝血功能的影响

2019-07-30刘洁玲韩朝辉韦衍莉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3期
关键词:黄体孕酮复发性

龙 静 刘洁玲 韩朝辉 韦衍莉

海南省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570100)

复发性流产发生原因比较复杂,与孕酮水平低、染色体异常、宫颈机能不全、生殖系统感染、子宫微血栓形成等有关[1]。子宫血供不足可导致微血栓形成,导致胚胎缺血、缺氧,血液高凝状态还可导致胎盘纤维沉着、梗死,导致胚胎发育不良或流产。积极调整妊娠女性的凝血状态、预防子宫微血栓形成有助于改善其妊娠结局[2]。辅助生殖技术(ART)给不孕不育患者带来福音,但由于ART治疗过程中促排卵等药物的应用,使患者的凝血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易形成子宫微血栓而导致复发性流产[3]。低分子肝素可抑制凝血酶而产生较强的抗凝血作用,预防子宫微血栓的形成,进而改善胎盘微循环[4]。本研究分析了低分子肝素治疗ART获得妊娠后发生复发性流产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接受ART后有先兆流产的早孕复发性流产妇女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中西结合妇产科学》[5]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在本院生殖中心行进行ART并成功妊娠者;③染色体正常、甲状腺功能、血糖水平均正常;④2个月未使用抗凝或促纤溶药物者。排除标准:①B超或宫腔镜提示子宫畸形、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黏膜下肌瘤者;②合并内分泌疾病者;③配偶精液异常;④精神疾病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卧床休息,加强营养,孕12周前补充叶酸。促排卵周期授精口服地屈孕酮片(荷兰Abbott Biologicals B.V公司),首剂量40mg顿服,之后每8h口服10mg,至妊娠12周后停药。IVF-ET后口服地屈孕酮片,首剂量40mg顿服,之后每8h口服10mg,同时肌内注射黄体酮40mg/次,2次/d,至妊娠12周后停药。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低分子肝素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葛兰素史克天津有限公司)4100IU/次,2次/d。地屈孕酮片口服至妊娠12周,低分子肝素使用至妊娠16周。

1.3 检测方法及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取上清,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酮(P)、雌二醇(E2)水平,罗氏Cobas e 60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及其配套试剂盒检测。另取一份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美国伯腾公司ELX800多功能酶标仪,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记录两组患者妊娠结局、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

对照组60例,年龄(28.1±3.1)岁(22~35岁);流产(3.8±1.1)次(2~6次),孕(11.0±2.5)周(7~14周)。观察组60例,年龄(28.1±3.2)岁(22~35岁),流产(3.7±1.1)次(2~6次);孕(11.0±2.6)周(7~14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水平变化情况

HCG、P、E2水平,治疗前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

D-D、PAI-1、纤维蛋白原,治疗前两组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治疗前后激素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凝血指标比较

2.4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足月生产率(53.3%,32/60)高于对照组(33.3%,20/60)、流产率(21.7%,13/60)低于对照组(45.0%,27/60)(χ2=4.887、7.350,P=0.027、0.007);早产率(25.0%,15/60)与对照组(21.7%,13/60)比较未见差异(χ2=0.186、P=0.666)。

2.5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瘀斑、胃肠道反应等发生率比较均未见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有研究, 20%的患者在ART获得妊娠后发生自然流产[6]。内源性孕酮分泌不足是引起复发性流产主要病因之一,临床上多采用卧床休息、补充孕酮的方法治疗[7]。自然周期授精后无需黄体支持治疗;促排卵周期的授精后需要黄体支持,黄体支持应用量较小。IVF-ET后黄体支持应用量较大,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黄体支持治疗。地屈孕酮是天然孕酮,可与孕酮受体结合发挥孕激素作用,抑制子宫收缩并改善子宫内环境利于胚胎着床;还可增加胎盘血管内壁NO合成,扩张微血管,增加子宫血流量;同时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调节作用,可抑制NK细胞活性,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和花生四烯酸的释放,减轻母体对胚胎的排异反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先兆流产的常规治疗[8]。

ART获得妊娠后复发性流产具有其自身特点,在ART治疗过程中需大量应用促排卵药物,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9]。此外人工授精、胚胎移植等操作为损伤了血管内皮功能而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导致局部组织微血栓形成,引起胚胎缺血、缺氧,胎盘纤维发生沉着梗死,进而引起种植失败、流产等不良妊娠结局[10]。低分子肝素具有更好的抗凝效应,可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Ⅹ活性,而对凝血因子Ⅱ的作用较弱,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1]。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局部微循环,还可促进胚泡黏附、侵入子宫内膜上皮,刺激滋养细胞增殖,改善胎盘微循环,并可保护胚胎免受母体的免疫攻击[12]。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组流产率低于常规治疗组;足月生产率高于常规治疗,但未增加早产率、血小板减少、牙龈出血、瘀斑、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ART获得妊娠后复发性流产的疗效较好,可降低流产风险,改善妊娠结局,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及胃肠道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HCG可维持黄体功能[13]。P是促进受孕和维持妊娠所必需的物质[14]。E2参与维持胎儿宫内生长发育[15]。本研究中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清HCG、P、E2水平均高于常规治疗组。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可提高机体雌、孕激素水平,利于胎儿生长。

D-D是纤溶酶水解的特异性产物,是机体血液高凝状态、纤溶亢进的血清标志物[16]。PAI-1是反映机体血栓倾向的重要指标,水平升高利于局部血栓的形成、扩展[17]。纤维蛋白原又称凝血因子Ⅰ,可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液黏滞度,并引起血管内皮损伤而促进红细胞黏着和血栓形成[18]。本研究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血清D-D、PAI-1、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者。提示低分子肝素治疗ART获得妊娠后复发性流产可改善机体血液高凝状态,防止血栓形成,保证子宫、胎盘血供,进而改善妊娠结局。

综上所述,低分子肝素治疗ART获得妊娠后复发性流产,可改善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和高凝状态,提高足月生产率,降低流产率,且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黄体孕酮复发性
赖床憋尿,竟然黄体破裂
怀孕了你还在频繁测孕酮吗
孕酮低可致不孕或流产,它有3 种表现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黄体破裂 是一种什么病?
警惕:小小“黄体”能要命!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诊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