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用车安全带舒适性研究

2019-07-29赵自强

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台架舒适性安全带

赵自强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 518000)

0 引言

安全带在佩戴时,因为乘员的不同身高和体型,主观感受的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安全带上固定点的选择上,想要选择一个能满足所有人体舒适的区域,难度较大,对于后排不可调式安全带更加困难。

本文论述了一种确定安全带上固定点的研究方法及设计验证流程。在柔性台架上制作相应转接件,针对不同人群,综合不同身型用户安全带舒适区域,最终得出相对舒适的安全带上固定点布置区域。该区域可以指导后续车型安全带的设计,保证安全带在保护乘员安全的同时又兼具舒适性。

1 研究背景

安全带佩戴舒适性一直是公司较为关注的问题,针对安全带佩戴舒适性,目前公司还没有规范化解决问题的工具及方法。本文总结了一种安全带佩戴舒适性的校核方法、工具及验证流程,可指导后续车型设计。

2 研究过程

2.1 研究对象选取

三点式安全带形式如图1所示,主要由上固定点、下固定点、安全带锁扣、带扣侧固定点、卷收器及织带组成。

安全带下固定点在法规要求限定下,各车型布置位置大致相同。佩戴时,带扣会贴近臀部区域,对乘员舒适性影响相对较小。而上固定点布置形式较多,常见的有3种布置形式:布置在侧围C柱上护板,Y向出带(图2);布置在座椅靠背后部,X方向出带(图3);布置在顶棚或者D柱处,Z向出带。

由于上固定点法规区域限定范围大,布置形式多。在车辆设计阶段,安全带布置位置更容易出现满足法规区域,但不满足乘员佩戴舒适性的要求。目前市面上的车型前排安全带大多会配置高低调节器,以满足不同身型佩戴需求。但后排安全带出带位置一般是固定的,很少配置高度调节装置,故后排安全带满足不同身型乘员的佩戴需求显得十分困难[1]。

图1 安全带组成示意图

图2 Y向出带

图3 X向出带

故本文选取安全带上固定点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柔性台架,总结出满足各身型乘员舒适性的安全带上固定点布置位置,指导后续车型设计。

2.2 可调式安全带台架研究

基于柔性人机台架(图4),增加转接件,模拟安全带上出带口相对R点的空间距离,以寻找不同身型人体相对的舒适区域[2]。

2.2.1 台架结构组成

可调式安全带台架由三向调节转接支架(图5)、主固定支架、安全带卷收器及手动调节座椅构成,支架材料为ABS。

支架可调节区域间距为20 mm,直径12 mm定位销孔,主固定支架固定点采用M10螺栓固定,固定在支架上的安全带随定位销孔移动,可三项调节(图6)。

图4 可调式安全带台架

图5 转接支架示意图

图6 Y向调节支架

X向调节支架固定于主定位销支架上,随Z向调节位置调整,相对于H点调节范围为-15~445 mm。Y向调节支架固定于X向调节支架上,随X向调节位置而调整,相对于H点调整范围为-130~-290 mm。Z向调节支架相对于H点调节范围为430~710 mm(图7)。

2.2.2 人体模型选取

为确保数据的多样性,随机选取公司不同身高和体重的同事,作为本次试验的人体模型。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

2.3 实验数据获取及处理

将Z向支架固定在同一高度,调整X向和Y向支架,记录每位体验人员反馈的舒适区域对应支架上的点,调整不同的高度值,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图8)。

图7 三向调节支架

表1 实验人体样本

将表格记录舒适区域内的点,分别在对应的X向和Y向平面中标出,连接成直线段。并按照安全带出带方向随机框取60%~80%平面内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将选中数据用空间平面包覆,作为安全带舒适区域(图9)。根据体验者对安全带X向调整获取的体验数据,将舒适区域向车前延伸,作为束缚性较差但不影响乘客舒适性区域。

3 成果验证

用本文总结的安全带舒适区域,校核公司内部车型以及竞品车型安全带布置位置,组织不同体型人体实车体验,验证与校核结果是否一致。公司某SUV车型A上固定点已超出验证所得舒适区域,实车体验人员反馈安全带偏高,脖子容易出现疲劳。

外部某SUV车型B,安全带上固定点处于所得出区域内,并处于肩部约束好且舒适区域,实际乘坐体验与预计值一致。

外部某MPV车型C,安全带上固定点处于所得出区域内,并处于肩部约束好且舒适区域,实际乘坐体验与预计值一致。

外部某轿车车型D,安全带上固定点处于所得区域内,并处于肩部约束好且舒适区域,实际乘坐体验与预计值一致。

外部某SUV车型E,后排安全带上固定点处于肩部约束不足但仍然舒适的区域。实际乘坐时肩部约束较少,但对于舒适性影响较小,实际乘坐体验与预计值一致。

4 结束语

经过数据对比与实车验证,本文所得安全带布置推荐区域与实车体现结果一致,可在车型设计阶段作为安全带位置的校核工具。仅需将本文安全带校核模型工具调入整车装配,将人体R点与工具自带R点对齐,工具所在区域即为安全带带扣合理布置位置,大大提高了工程师布置安全带的工作效率。

图8 体验现场

图9 安全带舒适性校核模型

猜你喜欢

台架舒适性安全带
某乘用车稳定杆支座台架耐久试验载荷谱编制
某电动车铝转向节台架失效分析及优化
羽绒服面料防钻绒性与相关舒适性研究
发动机台架排放测试影响因素
改良医用防护服的穿着舒适性与防护性能分析
驾驶员安全带识别方法综述
舱外航天服主动热控与人体舒适性实验研究
Kistler全新的Kitimer2.0系统组件:使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测试更加可靠和高效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整车电器功能测试试验室及台架环境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