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头,骨头

2019-07-25谭词发

散文诗 2019年2期
关键词:棱角冷暖河床

谭词发

故乡的骨头

对石头,我始终怀有敬畏之心。

如果说泥土是故乡的肉体,河流是故乡的血液,石头就是故乡的骨头,陡峭的,平实的,巨大的,琐碎的……像古老的文字雕刻在田野、山川;像神的旨意穿透大地。在与你的对话中,我已获得了释然。

高大的石头称为岩,或崖,让童年的我看到更远的风景,或者成为我仰望的风景;矮小的石头略高于土地,或生长在土地深处,有的学习匍匐,有的练习隐藏。

它们都有一双神秘的翅膀,等待人类去发现,去雕琢,去提炼。

我经历的石头都是有温度的。

在阳光下集聚热能的石头,在风雨中点燃诗意的石头。即使在寒冬,它们也会率先亮出融化冰雪的棱角;即使在夜里,它们也会高擎驱逐黑暗的月光。

在田间、地头;在山峦、河谷;在村头、巷尾……每一块石头都是故乡的骨头。

让我每一次回望,都会为之心疼。

我怀疑,是自己在童年游戏时,悄悄地把一块石头藏在了心里。石头:老屋的骨头

老屋是石头砌的。

石匠有精湛的手艺,我从细密的錾印里看到了匠人对石头的尊重。

每一块石头,都保持着应有的棱角和位置。我坚信,那些地基里的石头,是不显山露水的奉献者。

石头是老屋的骨头,它以墙的形式存在。

老屋有多老,墙壁就有多老,石头就有多老。历经百年风吹雨打,石头里的春秋还在,石头里的风骨依旧。只有拍打在墙壁上的风,冷暖时变。

我在老屋诞生,在石头的包围圈里留下第一声啼哭。

石墙用坚实的框架为我遮风挡雨,让我学会辩证看待问题。我背靠着石头,面对着石头,食人间烟火。在石头之上起卧、悲欢。

老屋在一次火灾中烧毁。老屋的石墙还在,骨头还在,灵魂还在。

我在一次火灾中涅槃。

旧梦还在,乡愁还在。石头:风景的骨头

山是风景,水是风景,山水构成柔美的风景。

石头是风景,石头是硬朗的风景。

钟乳石、石林、石窟、石刻……这些天人合一的杰作,把风景聚集在石头身上。石头沉默,沉默的石头用不同的形状和意义代替自己说话。

天地赋予石头灵气,雕刻师用虔诚的双手点燃石头的生命。

那些鬼斧神工的杰作,那些汉字或图案雕饰的寓意,它们都有不朽的灵魂。

石头活在人的心里。

而更多的时候,我把石头看作是风景的骨头。

即使秀雅的江南,也有点缀风骨的石头;即使辽阔的大海,也有激荡浪花的礁石;即使无垠的沙漠,也有石头的子孙在大风中奔跑。天地辽阔,石头有它应有的担当。

那些点亮目光的石头,既是一帖风景,更是一种姿态。

在大地之上,总有一些石头会让你心动,或感动。周而复始,我观山水,也观石头,在平凡的日子看它们的纹路质地和隐藏的思想,感受它们沉淀的孤独。

骨子里的孤独。石头:河床的骨头

河床里的石头,是被河水淹没的一部分。河水淹没的,还有它们的形状、色彩,以及无声的沉默。

时光之水从它们身上流过,年复一年。

河水流向远方,激流或平缓,不影响石头的存在。

有河床的地方就有石头,正如有村庄的地方就会有人类。有的石头是从河床底部长出来的,有的石头是河水从远方带来的,有的石头是人为投进去的……

不同流域的石头,它们带给流水的歌声和节拍不一样;不同流域的石头,它们经历的阳光和风雨不一样;不同流域的石头,它们承载的文化和宗教不一样……

站在河岸的人,感受不到河床里石头的硬度和湿度。游弋在水中的鱼,无法走进一块石头的内心。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才能感知石头的冷暖。

对于河床里的石头来说,河床就是身体,就是家园,就是祖国。只有摸着石头过河的人才能感知石头的冷暖。

河床里的石头有自己的表达与修辞,有自己的性格与形状,圆润光滑或棱角凸顯都不是它们的错,它们只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当河水干涸,河床里的石头裸露出来,像一块块骨头,你会感受到它裸露的疼痛。

猜你喜欢

棱角冷暖河床
冷暖——老旧小区改造,改变的不止是墙面
曝光
交织冷暖
“蚕要暖”与“麦要寒”——在冷暖中成熟
青莲冷暖有谁知——读《纳兰容若词传》有感
观山
善待有棱角的干部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缱绻的回眸诗歌
河床下伏采空区岩移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