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叩开“蓝色药库”

2019-07-22尹文丽

商周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药库海洋生物蓝色

尹文丽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青岛的时候指出,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将来是一个重要主攻方向,从陆域到海域都有我们未知的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在听取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关于海洋药物研发情况的介绍后,习近平为“蓝色药库”的梦想点赞,并称之为“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

向海经济,是一个国家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观照人类前途命运的智慧选择,符合人类的共同期待。向海求医问药,不但是因为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药用资源,是一个巨大的“蓝色药库”;更因为海洋经济是未来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以开发海洋药物为突破口,可以统筹陆海,为下一步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实际上,开发海洋是集高投入、高技术和高风险于一体的经济活动。向海求医问,要克服很多困难。海洋经济能走多远,辐射面能有多大,主要取决于一国经济与科技实力,尤其是海洋科技综合水平,也取决于一国的眼光有多长远,毅力有多坚定,统筹能力有多强。

在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叩开“蓝色药库”,寻求的不但是医治人类疾病之药,更是高质量发展之“药”,区域经济转型之“药”,和海陆经济协调发展之“药”。

从古至今,人类都有着向广袤自然寻医问药的历史。如今,陆地生物医药的开发方兴未艾,人们又将目光对准了广阔的海洋。

在青岛“蓝色药库”的建设规划中,向海问“药”不但建立在深厚的海洋科研成果基础上,更辐射未来,瞄准了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这个重大命题。

领跑“蓝色经济”

人类真正开始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向海洋谋求药物的突破始于20世纪中期。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际海洋药物研究的效率在不断提升,2000年前共有5种海洋药物上市,而到了2000年后,随着人类开发海洋的广度加大、力度加深,国际海洋药物的研究速度也在加快,共有8种海洋新药上市。在学者统计的《1961年-2014年国际开发上市13个海洋药物详情列表》中显示,目前国际上已经发现了3 5万余个海洋化合物,一半以上有活性,成功开发上市的共有13个海洋药物。

海洋生态系统庞大、复杂而多变。有专家表示,海洋生物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海洋生物存量丰富,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极其有限,海洋中还有大量的未开发资源,这些都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巨大“宝库”,未来潜力无限;另一方面,相比较陆地生物而言,海洋生物资源生存环境特殊,种类繁杂,给开发利用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目前看来,在我国,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企业还难以形成规模,并且因为工艺复杂、前期投入资金较大等原因,其行业发展往往受困。

即便如此,海洋药物研发仍然是很多国家争相布局的焦点。 “蓝色经济”是国家实施海洋兴国战略的重要依托,但长期以来, “蓝色经济”的发展并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亟待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在山东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的过程中,涉海产业是重要引擎。其中,涉海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等,不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海洋产业优化、促进地区经济结构调整、助力区域实现高质量跨越的强有力的抓手。从这个意义上看,向海问“药”的意义远不止祛除病痛那样简单,它是深度开发海洋,领跑“蓝色经济”的具有长远眼光的决策。

向海问“药”也有深厚的市场基础。根据权威统计,最近三年来,中国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有机构给出这样的统计数字:“2015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02亿元,同比增长1 6 3%;2016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36亿元,同比增长13 2%;2017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业实现增加值385亿元。未来五年( 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 2 370-/0,2022年将达到700亿元。”这就意味着,系统全面地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不但符合研究需求,更符合市场的需求。作为一片全新的领域,海洋药物研发在整个医药研发领域的占比非常低,其发展态势具有后发优势,完全可以成为新药研发领域的排头兵。

创新痛点在哪

创建中国的“蓝色药库”,此目标瞄准全球,并建立在青岛深厚的海洋科技基础上。根据《青岛市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发展规划2013 2020年》,青岛具有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我国首个现代海洋药物藻酸双酯钠就诞生在青岛,首部大型海洋药物典籍《中华海洋本草》也在青岛问世。此外,青岛还获得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首个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备技术与应用开发”。前不久,中国海洋大学参与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甘露寡糖二酸( GV971)”顺利完成3期临床并受到习总书记的关注,彰显了青岛海洋药物研发在全国的领先优势。

在青岛正大制药有限公司研发副总裁陈阳生的眼中,青岛在发展“蓝色药库”上的優势集中在人才和基础两个方面。“全国70%的海洋人才都在青岛,也就是说,青岛研发海洋药物的基础非常好。从全国范围来看,青岛也处于领先地位。但上海、厦门、广州等地的科研力度和投入都在加大,追赶势头强劲。”譬如,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已经出台了《广西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实施方案》,提出“要积极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充分利用北部湾区域丰富的海洋资源,加快海洋药物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陈阳生表示,前几年,青岛在政府支持这方面做得还不太够,但随着管华诗院士中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的提出,政府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有专家表示,海洋药物研发周期非常漫长,至少需要十几年的时间。因为创新药物的研发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要做的工作非常繁杂。临床前的工作至少需要五六年的时间,临床也需要大概四五年。这让海洋新药的研发具有了高风险性的特点。

这也导致了一个海洋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艰辛之路,毫无捷径可走。陈阳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 “目前来看,海洋药物产业化的难点在于企业的短视。很多企业和科研院所不愿意静下心来做创新。因为海洋生物里的成分太多,提取难度非常大,而提取出来后,还要找出它的活性物质和作用靶点,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很多企业不愿意投入。”同样的,很多科研院所也喜欢搞“短、平、快”,喜欢快速见到成果。从研发周期来看,仿制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备受青睐。业内专家坦言,运用进口到中国的药品做仿制药,两三年就能见到成果,这对于制药人来说是很有诱惑力的。因为海洋新药研发周期的漫长和不确定性,让很多科研人员望而却步,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出一种药。而仿制药却可以做到两三年就有一个产品上市,可以有很多明显的成果,很多科研人员因此不愿意静下心来做研究。“用一个精确的比喻来说,海洋药物研发就像愚公移山,太难了。”

此外,很多企业也提到,不少专家所做的研究,其最终目的也不一定是转化,而是写文章和申请专利,甚至评职称。真正像管华诗院士这样坚持做新药,并推动其转化的少之又少。“因此,‘藍色药库战略,对于正大这样以海洋药物生产为主导的企业是重大利好。这是一片全新的领域,不但要讲创新,还要讲奉献和情怀。”陈阳生说。

如何加快转化

科技成果的转化向来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对于推动“蓝色药库”建设来说,其根本目的和关键着力点也恰恰在于颠覆性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转化。

有专家表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仍是一片蓝海,需要提升的地方有很多。从产学研结合的角度来看,可以拓展为“产学研政用”五个方面,纳入政府和用户,让用户的反馈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合作。企业一旦了解了用户的需求,并且能够与科研院所实现深度合作,并把握政策走向,那么,行业的发展即可实现跨越。在这其中,政府的作用尤为明显。政府应该充当桥梁的作用,将企业、研究所、用户结合到一起,进行优势互补,提高沟通效率。不少企业建议,在“蓝色药库”建设中,可以将所有有意向做海洋药物的企业和涉海院所集中起来.建立方便沟通的平台,并形成定期交流的机制。这样,院所的科研成果、企业的需求、用户的需求,可以实现互相匹配,良性沟通。如此一来,政府在其中的联结、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和院所的积极性,让科研成果顺利转化。目前来看,正大制药与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陈阳生也表示,企业提前介入,可以挑选到市场需要的产品,而企业可以为研究院的研发提供资金支持,让研发没有后顾之忧,可谓强强联合。

青岛市政协委员、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教授赵峡还表示,加强“蓝色药库”的建设,就要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打造研发优势核心团队、研发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培育和完善海洋生物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的风险投资体系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金融角度来看,应该积极引导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向“蓝色药库”建设和海洋生物产业发展,选择具有重要前景的关键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扶持,构建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融资模式,并加大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的投入。

总体而言,高起点的谋划布局、潜下心的创新研究、高效的沟通转化、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才是保持核心竞争力、完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猜你喜欢

药库海洋生物蓝色
海洋生物动起来
蓝色的祝愿
医院药库管理中应用精益管理的应用研究
蓝色的祝愿
海洋生物
蓝色的五月
药库管理中精益管理的有效运用分析
综合医院药库相对零库存管理研究
一种基于角色的医院药库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