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山区农牧产业推行“山产品”认证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2019-07-22刘宇佳张浩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认证

刘宇佳 张浩

摘要:在介绍瑞士、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当前在山区农产品标准制定、认证与标签发放等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牧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指出中国山区农牧产业推行“山产品”认证的必要性,并提出实施建议:制定山区农牧产品认证标准;根据农牧业生态潜力、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两个维度划分不同山区类型,从而有针对性地推动农牧产业发展;以发展山区农牧业为基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键词:欧盟认证;“山产品”认证;山区农牧产品;农牧产业

中图分类号:F7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1-016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The necessity an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of promoting “Mountain Products” certification in China's mountainous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LIU Yu-jia,ZHANG Hao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experience of Switzerland, Italy, France in the standard setting, certification and label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mountainous areas,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were analyzed,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mountain product" certification in China's mountainous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was pointed out and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including formulating cer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s,dividing the different mountain types by two dimensions of entering the market and obtaining servic,according to the ecological potential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which coul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in a targeted way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on the basis of development of mountain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Key words: EU certification; “mountain product” certification; mountain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products;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山区农牧产品因优良的生长环境和较高的营养价值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但市场上也存在假冒山区农产品现象;同时,山区农牧产品也存在生态脆弱性、生产物流成本高、价格不能体现价值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山区农牧民的收入及规范山区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欧盟及欧洲多个国家对山区农产品进行了立法保护,提出了“山产品”认证标签,并具体规定了“山产品”标签的使用范围。同时由于不同山区的特殊性,瑞士等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补充条例。欧洲当前的“山产品”标签认证体系对中国山区农牧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借鉴意义。尽快制定和颁布相应的山区农牧产品标准以及发放“山产品”认证标签,能更好地促进山区农产品开展市场推广,增加贫困山区农牧民收入,从而推动山区经济发展。

1  欧洲山区农产品认证

自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山区可持续发展理念以来,山区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1]。发展山区农牧产品不仅对食品安全与山区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山区人民脱离贫困的根本保障。

在欧盟法律体系中,欠发达地区法案第18条对山区做出了界定,即山区是使用土地的可能性受到限制,而且由于某種原因导致使用土地的费用明显增加的地区,具体包含四类:海拔较高的地区(气候恶劣,会使生长期变短);低海拔但坡度太陡的地区(农民无法使用机械或需要使用非常昂贵的特殊设备);海拔高和坡度大的地区;北纬62°以北及其相邻地区直接视为山区。

“山产品”是指在山区生产的原材料或者在山区进行加工的产品。欧洲地区的“山产品”主要包括乳制品、肉类(牛羊肉等)、水果、橄榄油、糕点、矿泉水及药材等。欧盟山区农产品的认证主要可以分为地理认证,欧盟以及瑞士、意大利、法国等从政府层面对山区农产品的立法和认证。

1.1  地理认证

根据《欧盟关于农产品和食品原产地命名和地理标志保护的技术法规》,地理认证是指用一个地区、一个特定地方或者一个国家(在特殊情况下)的名称去描述农产品或原材料,并且该农产品或原材料因该地区的地理原因而具有特定的质量、声誉及特征,且必须在该地区生产或者加工。

当前的欧盟地理认证主要包括原产地命名保护(PDO,Protected designation of origin)和地理标志保护(PGI,Protected geographical indication)方案。PDO认证是指生产的全部过程都源于这个原产地的产品,PGI认证是指生产的某一阶段在这个地区的产品[2]。一般来说,PDO比PGI要求更严格。通过严格的地理认证能够很好地保护产品的地理属性,从而能使参与认证的农户获得更高的价格。但是PDO/PGI认证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山产品,也包括非山区产品,这两个地理认证均缺乏山地特性。在欧洲做PDO或PGI认证的产品中,山区农产品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山区产品,这说明山区农产品迫切需要一个能区别于非山区农产品的认证标签。

1.2  欧盟山区农产品认证

欧洲山区协会2005年在欧洲议会发布了山区优质食品宪章。2012年9月13日,欧洲议会正式通过了第1151/2012号法案,将“山产品”一词用于山区农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欧洲山区协会于2016年将可选质量术语“山产品”加入了宪章。欧盟第1151/2012号法案于2012年12月生效,明确了可选质量术语“山产品”的使用条件:“山产品”只用于农牧业种植、养殖、加工在山区进行的产品,以及要求农业生产种子等原材料和动物饲料源自山区。山区的范围遵循欠发达地区法案第18条的规定。2014年7月欧盟第666/2014号授权法案对可选质量术语“山产品”的适用条件进行了放宽补充。补充条例具体规定了“山产品”标签可以用于:在山区加工并且有2/3以上生命在山区度过的动物乳制品;有1/4以上生命在山区度过的季节性迁移动物;仅在山区采集花蜜的养蜂业产品;在山区生长的植物等。针对在山区以外地区加工的产品,如牛奶和其他乳制品的加工、动物的屠宰以及压榨橄榄油等要求距离山区不超过30 km。

1.3  欧洲国家对山区农产品认证的补充和特别规定

目前在欧洲从国家层面来看,由于各国不同山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地理环境,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规定和不同的补充条款。瑞士、意大利、法国等国对山区农产品进行了立法保护。对于山区的界定,意大利和法国遵循了欠发达地区法案第18条规定的范围对山区进行界定。而瑞士在法律条文中将山区分为四类不同区域,四类不同区域的最低海拔限制分别为750、870、1 040和1 340 m。瑞士对高山夏牧场的界定为2 500 m以上。

在山区农产品认证标准方面,意大利和法国规定原材料及产品的生产和加工的全过程原则上都应在山区完成。但由于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法国对山区农产品的认证提出了一些补充条例:当地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部分非山区的原材料以及在非山区加工,但要严格按照规定,比如,规定70%以上的奶牛饲料必须来自山区;猪饲料中的谷物和菜子油都可来自低地;当地条件不足时,可在非山地进行屠宰等。

而瑞士法律规定,不管是在山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还是在其他地方加工的产品,只要原材料来源于山区即可以认定为山区产品。瑞士在授予“山产品”标签时也存在着一些补充条款。瑞士法律规定在当地条件不足时,在加工过程中10%以下的农产品原材料和30%以下的饲料可以被允许来自山区以外。允许在非山区地的屠宰场屠宰动物,但是动物2/3以上的生命须在山区度过;屠宰须在动物离开山区的2个月之内完成。

在山产品的认证过程方面,3个国家也各有特色。瑞士具有独立的认证体系,通过认证对产品质量进行控制。农牧业初级产品每4年认证一次,每次花费100~300瑞士法郎;高山夏牧场产品每12年认证1次;加工产品每2年需认证1次,每次花费400~1 000瑞士法郎。意大利的“山产品”标签的认证必须在PDO/PGI基础上进行。而法国实行区域行政授权,只有生产者满足当地农业部门的要求才能获得“山产品”标签。

综上所述,2012年欧洲颁布了关于高海拔山区农产品认证标准及标签发放的一系列法案,同時欧洲各国也逐渐颁布了各自的相关补充标准。这些颁布标准和认证标签的实践对中国山区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增加贫困山区农牧民收入、推动山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  中国山区农牧产业推行“山产品”认证的必要性

在中国,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山区农牧产业的发展对中国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发展山区经济、保护山区生态和特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以农牧业为主要产业的山区,目前面临着众多机遇与挑战。中国山地属于生态环境优越、气候多样、适宜多样化生产的农产品产区[3];然而,中国山区农产品产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山区农产品知名品牌少,规模小,资金投入不够,整个行业缺乏辐射效应。

2.1  生产方面

山区海拔高,地块狭小,大型农业机械难以作业,交通运输不便;同时,山区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作物的产量会造成较大损失。综合上述因素,山区高昂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使得农牧产品成本较高。要使山区农产品达到与生产环境相符的价格,就必须利用山区的优势,同时改变生产环境中的劣势,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用立法手段保障山区农牧产品的质量,保障山区农牧民的合理收益。

2.2  市场方面

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农牧产品营销的本质是信任,农牧产品信任来源于两方面:知名企业品牌背书和政府及相关权威机构背书。农牧产品消费者对后者信任性更强。目前农牧产品认证主要有国家地理标志、有机、绿色、无公害、HACCP、GAP等,但这些认证没有一个是专门针对山区农产品制定的,不能凸显山区农牧产品的质量和环境特色。因此获得这些认证的山区农牧产品与低地获得同样认证的产品相竞争没有任何优势。近年来,国外很多国家政府逐渐注意到这一问题对山区农牧业和农牧民的伤害,进而纷纷采取相关政策措施。中国也应该采取措施积极推行“山产品”认证,进而帮助山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发展山区经济。

3  中国山区农牧产业推行“山产品”认证的建议

3.1  制定和推广山区农牧产品认证标准

中国当前对山区农牧产品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山区农产品的价格很难与价值对等,而且山区农产品质量也参差不齐,甚至存在着很多假冒山区产品(比如很多市售产品为了降低成本,仅将产品生产的某一环节或部分原料采购放在山区,就对外宣传为山区纯天然无污染产品)。要想真正做到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识,质量有监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控[4],就需要尽快制定山区农牧产品标准,并推广相关认证、颁发山区产品标签。通过法规、标准来保障山区农牧产品的质量,从而使高原山区农牧民的劳动价值得到真正的体现,使真正的山区农牧产业得到发展。

以中国当前的情况来看,一方面,不适于将所有山区产品都授予标签,而是应该在一定质量保障前提下授予山区农产品认证标签;另一方面,标准认证与标签可以根据海拔高度、自然环境等指标不同分级制定(如:可以对海拔高于2 500 m以上的高原夏牧场进行针对性认证,并授予“高原夏牧场”认证标签)。建议对取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农牧产品,通过界定山区农产品原材料以及生产过程是否来自山区,从而授予山区农产品标签。同时对这一标签的使用条件做出明确界定,山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来自山区,同时生产和加工过程在山区完成的产品才可授予标签。当然,由于山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在认证时需借鉴欧盟2014年提出的补充条款。如对于部分地区可以有30%以下的动物饲料来自于平原地区;可以在平原屠宰动物,但动物必须有2/3以上的生长期在山区度过等。

3.2  根据不同山区类型推动农牧产业发展

本研究以青海省为例来探讨如何根据不同山区类型推动农牧产业发展。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全境均位于高海拔区域,其农牧产业具有山区农牧产业的典型特征,然而青海省生产的农牧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体现出应有价值和价格,因此难以走向全国市场以及出口到国外市场。加之高原山区植物生长周期短、产量低,农牧产品生产成本明显高于低海拔地区。结果很多优质高原农牧产品由于成本高、价格高,逐渐被低海拔地区相似的低价、低质产品挤出市场。

从农牧业生态潜力(Y轴)、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X轴)两个维度将青海各县区分为四种类型[5]:高农牧业潜力、高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地区;高农牧业潜力、低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地区;低农牧业潜力、高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地区;低农牧业潜力、低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地区。其中农业生态潜力是根据当地的资源(水资源、耕地面积、可利用草场面积、林地面积及生物多样性)以及第一产业的生产总值进行测算的。根据每个区(县)自身的情况对生产潜力和进入市场、获得服务的能力进行定位(图1)。

对于农牧业生态潜力好、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强的山区类型,要发展高价值的经济作物,建立加工和仓储设备,重点推动乳制品、粮食作物的生产,鼓励投资灌溉、土地管理、加工业等;对于高农牧业潜力、低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的山区类型,应当重点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物流设施,发展高价值、低产作物,推动牲畜养殖及其副产品的发展;对于低农牧业潜力、高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能力的山区类型,应推动非农业活动的发展,发展农业生态园,避免发展多样农牧产品,而应聚焦某一优势产品进行发展;对于农牧业生态潜力以及进入市场和获得服务都较弱的山区类型,应当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鼓励外迁,重点推动特色旅游观光业的发展。

3.3  以山区农牧业发展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只有通过山区农牧产品认证,提高山区第一产业的竞争力,在山区第一产业经济得到发展的基础上,山区的二三产业才能得到蓬勃发展。发展山区农产品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发展山区经济,从而提高山区农牧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避免山区人口过度流失和外迁带来的文化传承断档。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以农牧业为基础,以不破坏山区生物多样性为前提,还要增强山区防御自然灾害、向低地地区供应淡水、提供高质量自然风景区等积极的外部效应。①应当挖掘山区传统劳作方式等特色文化来促进山区生态经济的全面发展。山区环境与山区人口长期建立的传统劳作方式代表着山区特色文化,例如传统的奶酪(经过山区农牧产品认证)制作、文化景观、建筑遗产、歌曲、节日和经典旅游路线等。②以产品价值增值链的发展促进生态经济的发展。山区产品认证也包括原料来源于山区在山区加工的产品,这类产品随着工业加工链条的增长而不断增值。③基于当地自然条件发展农牧业,避免过度引进和发展外来工业带来污染,保护当地山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可利用当地自然环境与农牧产业基础形成生态农业园等增值服务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推动山区农牧业、加工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高海拔山区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REY R.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mountain agri-food economy in south Eastern Europe. A scenario for effici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ountain product,based on the family farm,in an innovative,adapted cooperative associative system-horizon 2040[J].Procedia economics & finance,2015,22:723-732.

[2] MARTINS N,FERREIRA I C F R. Mountain food products:A broad spectrum of market potential to be exploited[J].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2017,67:12-18.

[3] 鄧章源.生态功能区——山地农产品主产区推进发展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21):255.

[4] 陈继昆.中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461-464.

[5] RASUL G,HUSSAIN A. Sustainable food security in the mountains of pakistan:Towards a policy framework[J].Ecology of food & nutrition,2015,54(6):625-643.

猜你喜欢

认证
中职校园网络安全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