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腿菇病害及防治技术综述

2019-07-22于荣艳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鸡腿菇菌丝食用菌

于荣艳

摘要: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Mueller. ex Fr.) S.F.Gray]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菌,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在药用和食用方面有很高的价值。鸡腿菇生长速度较快,栽培较为简单,但其生长过程容易遭受病害。综述了鸡腿菇病害的分类(分为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两种),并对鸡腿菇病害的防治技术进行了概述。

关键词: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Mueller. ex Fr.) S.F.Gray];病原菌鉴定;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11-0010-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1.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view on diseases and control techniques of Coprinus comatus

(Mueller. ex Fr.) S.F.Gray

YU Rong-yan

(Huanghua Agricultural Bureau,Huanghua 061100,Hebei,China)

Abstract: Coprinus comatus(Mueller. ex Fr.) S.F.Gray is a kind of commonly used edible mushroom, and has a unique taste and flavor, has a high value in medicine and food.The growth rate of Coprinus comatus(Mueller. ex Fr.) S.F.Gray is faster and the cultivation is simple, but its growth process is easy to suffer disease. The disease of Coprinus comatus(Mueller. ex Fr.) S.F.Gray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bacterial disease and fungal disease, and the control technology of compost disease is summarized.

Key words: Coprinus comatus (Mueller. ex Fr.) S.F.Gray;pathogen identification;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食用菌是人类可以食用的真菌,因其栽培技术简单、栽培条件方便,故资源十分丰富。中国已然成为菌菇产业大国。菇类具有较高的营养,其中蛋白质含量普遍高于蔬菜,在很多菇类中也含有人类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近年研究还发现猴头菇、金针菇、香菇、鸡腿菇等食用菌能够增强人体的抗癌能力[1]。

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 (Mueller. ex Fr.)S.F.Gray],学名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并无鸡肉味,是近年来人工开发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被誉为“菌中新秀”,因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种植材料广泛、产量高、生产工艺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种植。近几年,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病虫害的发生日趋严重,给菇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1  鸡腿菇病害的分类

研究显示鸡腿菇病害一般存在于菇蕾期、幼菇期等阶段,由于对环境条件不适应,菌丝体遭受到微生物的侵袭,在形态、组织、生理上发生了变化,菌丝在生长中发育迟缓、外观不正常,甚至会发生枯萎、死亡等现象,鸡腿菇的品质和产量受到损害。食用菌已经实现整年化、专业化的栽培模式,随着栽培料、培养料中有机养分的增加,产量不断提高,同时也加重了病虫侵害的严重程度[2]。

1.1  细菌性病害

鸡腿菇细菌性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假单胞属的细菌,多数病原菌会危害到鸡腿菇的子实体,最后造成鸡腿菇减产或绝产。多是从鸡腿菇菌盖开始侵害,在子实体上形成大量褐色、黄色的病斑,随着病情进展逐渐扩大腐败范围,伴随着难闻的气味[2];最后在鸡腿菇子实体死亡后表面出现菌蛆鸡腿菇四周的黏土都呈現黏状,若是栽培现场的湿度达到90%,温度在20 ℃以上,在短短5 d之内病虫侵害则会导致实体出现相应的病症,最后使鸡腿菇失去应有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3]。病原菌主要存活在不卫生的水源中和覆土材料中,往往借助空气、蚊虫和水繁殖,在湿度和温度不正常的情况下更加容易诱发此种疾病,夏季鸡腿菇的发病率增高。针对细菌性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在投料前使用烧碱、石灰水等对鸡腿菇棚进行消毒;选择合适的场地进行种植;及时更换栽培场地等。利用双层纱窗防虫,并按照规定定期喷洒药物进行防治,同时降低周围环境的湿度,并降低覆水中的含水量[4]。当发生病害之后,需要做好卫生工作,同时在栽培区域内喷洒克霉灵稀释液,可以起到抑菌的效果。

1.2  真菌性病害

①鸡爪病。鸡爪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总状炭角菌,是鸡腿菇中经常发生且损害较严重的病原菌,只要发病就会导致出菇少,在其他食用菌中还未发现此类病原菌的侵害。鸡爪病病原菌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温度在22 ℃以上,只长出一些鸡腿菇子实体,会导致严重的减产。将此病原菌的菌丝在PDA培养基上进行接种,菌丝生长缓慢且较为粗壮、浓密,外表为浅褐色,与鸡腿菇菌丝外形有较大的差别,可以明显辨别。将总状炭角菌接种在鸡腿菇菌丝上会减缓鸡腿菇菌丝的生长速度,形成绒毛状的褐色细绒,此病原菌需要借助鸡腿菇才能够正常生长,同样属于伴生菌。已有的防治方法主要有:在栽培之前检出已经发病的菌体,并灌注多菌灵液,对栽培鸡腿菇的覆盖土和培养料进行杀菌处理,以防止病原菌进一步扩大传染[5]。将浓度在0.2%以下的多菌灵液放入拌土或拌料中,则既不影响鸡腿菇菌丝的生长,又能够有效抑制总状炭角菌的生长,需要注意的是,栽培场内不能存有积水,也不要在同一场所多次栽培鸡腿菇。②根霉病。根霉菌对鸡腿菇菌丝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生长过程中与鸡腿菇争夺外界养分,导致出菇率低。在污染之后根霉菌丝生长较快,在初期为白色,后期才为灰白色,菌丝较为粗壮且浓重,在形成孢子之后会变成灰黑色或暗灰色的孢子,呈现点状。防治根霉病的方法是:选择未经污染的原料,在配料中选择适当浓度的石灰粉来调节酸碱度,并进行彻底灭菌,其接种的环境要经过彻底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且培养室要尽量通风、干燥,出现感染后要及时重新灭菌,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可以让其自然生长,但最后鸡腿菇菌丝的产量会更低[6]。

2  鸡腿菇病害的防治技术

2.1  植物提取物防治技术

植物提取物主要是指利用合适的方法和溶剂,加工或提取以植物为材料的成分。有学者提出用植物提取物来代替化学杀菌剂开展生物防治工作,植物提取物是公认的较为可靠和安全的生物防治试剂[7]。甘油是一种常见的浓缩试剂,可以对鸡腿菇腐烂病进行有效防治;大蒜能够对鸡腿菇腐烂病的病原菌进行医治,并同时对鸡腿菇上的青霉、毛霉、根霉、黑曲霉、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杆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从桉树的精油中提炼出来的提取物,能够有效抑制鸡腿菇腐烂病的病原菌;朝天椒、茶、龙葵的提取液对鸡腿菇的病原菌可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8]。

2.2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细菌能够有效防治植物病虫侵害,生物细菌防治技术已经成为农业研究的热点[17]。生物防治细菌主要是从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分离出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防治效果持久和稳定,其具有繁殖快、产物多、种类多等优点,沙雷氏菌、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是代表性的菌株[9,10]。芽孢杆菌的分布较为广泛,其在代谢、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抑制细菌活性的成分,在近些年来生物细菌防治中芽孢杆菌使用最为频繁,其能够经过竞争和空间点来有效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繁殖和生长,并通过一系列的反应来强化植物的抗病能力。目前枯草芽孢杆菌MB14和解淀粉芽孢杆菌MB101能够产生较多的物质来降解细胞壁,在提取枯草芽孢杆菌中的抑菌蛋白之后,能够观察到抑菌蛋白的抑制作用[11]。

2.3  物理机械防治技术

在鸡腿菇种植区域中安装普通白炽灯或黑光灯诱杀病原菌;或尽量不开灯,以此减少外来蚊虫飞入种植区域中侵害鸡腿菇;也可在种植室内安装纱窗隔挡蚊虫[12]。

2.4  外界防治技术

从环境来看,鸡腿菇种植需要控制好原料和覆土的质量,绝大多数病原菌最初均存在于栽培覆土和栽培原料中,这些病原体成为鸡腿菇细菌性侵害的传染源,从而引发鸡腿菇腐烂病。①种植鸡腿菇前需要按照规定处理并发酵培养的养料,选择稻田中适宜的土壤和山林中干净的表土等覆土材料,并进行严格的灭菌和消毒,力争从源头上控制病原菌[13]。②重视对鸡腿菇种植场所环境的消毒工作。许多病原菌存在于多种有机物、空气和泥土之中,尤其是使用最为频繁的床架和菇房内壁,常会存在较多的病原菌。消毒的方式主要有:在阳光下暴晒,使用漂白粉、过氧乙酸、甲醛等熏蒸或喷雾等对床架和内壁进行消毒[14]。在栽培管理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通风情况和湿度情况,鸡腿菇比较喜欢温度较低的环境,而病原菌则喜欢温度较高的环境,因此可以在栽培过程中适当地降低温度进行培养,这样能够提高鸡腿菇的抗病能力[15]。

参考文献:

[1] 朱富春.食用菌病虫害偏重发生原因与绿色防控对策[J].植物医生,2018,31(6):39-41.

[2] 沈金宇,马彦辉,刘  磊,等.食用菌病虫害危害分析与防治关键控制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12):178.

[3] 李  超.鸡腿菇多肽-果糖美拉德反应制备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研究[J].食品工业,2017,38(10):87-93.

[4] 张  勇,杨  杰,翟飞红.不同覆土材料和方式对鸡腿菇出菇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10):1631-1633.

[5] 陈士军.临沂地区食用菌病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治技術研究[J].吉林蔬菜,2016(5):26-27.

[6] 黄雪星,李发盛,何达崇.木薯杆栽培鸡腿菇的配方试验[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5(6):17-20.

[7] 沈晓红.食用菌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J].食用菌,2015,37(4):54-56.

[8] 吕  娜,杨元超,文永国.鸡腿菇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2015(10):90.

[9] 李  超,王乃馨,陈尚龙,等.即食复合白灵菇鸡腿菇杏鲍菇面制品的研制[J].食品工业,2017,38(6):79-83.

[10] 许  女,张天震,陈旭峰,等.鸡腿菇子实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J].生物工程学报,2017,33(5):808-816.

[11] 康  曼,李欣欣,韩建荣.一株野生鸡腿菇ZMM-3菌株的营养成分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7,45(3):358-360,427.

[12] 刘  欣,骈跃斌,南晓洁,等.循环经济下的鸡腿菇栽培技术研究[J].农技服务,2016,33(8):45,13.

[13] 郑素月,李云梦,邢志伟,等.七个不同鸡腿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和ISSR分析[J].北方园艺,2015(17):85-87.

[14] 曹  川,孙  勤,吴  达.不同干燥方法对鸡腿菇干制品品质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328-330.

[15] 殷姣姣,刘佳佳,徐建民.陇东地区林下鸡腿菇袋料覆土栽培试验初报[J].中国园艺文摘,2015,31(5):39-40,54.

猜你喜欢

鸡腿菇菌丝食用菌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鸡腿菇菜谱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