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血管疾病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的研究

2019-07-22赵小兰

医师在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防范措施心血管护理人员

赵小兰 王 敏 刘 倩

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四川江油 621700

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病况复杂、病情危重、进展快等特点,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若不能全面了解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很可能会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制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范于未然,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患者的经济损失是很重要的[1]。本文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6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脑出血患者48 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53 例,心肌梗死患者41 例,心肌炎患者38 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 例。对照组80 例患者中,男性42 例,女性38 例,平均年龄59.4±3.1 周岁;观察组80 例患者中,男性47 例,女性33 例,平均年龄60.8±2.7 周岁,两组患者无论性别、年龄、病况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通过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后,总结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分为如下三个方面:①患者自身的原因:在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自身对心血管内科疾病没有足够的了解与认知,加之自身疾病病程较长,病情进展迅速,很多患者尤其是年龄较高的患者难以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也没有及时遵医嘱用药,甚至部分患者未经医护人员的允许而擅自离开病房或者医院,导致不良事件频频发生[2]。另外,从患者自身行为习惯方面来看,部分患者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混乱,未对相关注意事项给予重视等,均是常见的不安全因素。②医院的环境方面:心血管内科病房清洁效果差,地面湿滑容易引起患者意外摔倒;另外,病房环境布置缺乏人性化,影响患者住院的心情,从而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影响治疗及护理工作效果等[3]。③护理人员方面:在护理不安全因素中,有很大部分源于护士本身,部分医护人员缺乏高度的责任意识,在工作中没有对患者尽职尽责;另外,护士自身综合素养以及专业知识不足,没有及时处理好相关护理内容;在工作中护士查房不积极,护理流程混乱等,都是造成患者出现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18.75%),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表2: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3 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在发生后对患者的生活、意识等存在一定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安全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与讨论,防止在护理中出现安全事故[4]。在本次研究中,对于不安全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集中在患者自身、医院环境和护理人员三个方面。由此,我们建立了风险等级制度,将跌倒、压疮等情况列入关注重点,建立风险因素表,置于患者床头,及时调整护理的干预内容,对频繁起身、行动迟缓的患者,叮嘱家属及时做好搀扶工作,对经常反复起夜者,护理人员做好相应的巡视工作。在走廊等易发生跌倒事故的场所做好警示标志,保证充足的照明,发现设备机械存在故障时及时报备[5]。同时,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考核,不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知识、技能方面的培训,强化护理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

综上,在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导致护理不安全的因素有很多,对不良事件的发生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有助于了解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存在的护理隐患,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可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防范措施心血管护理人员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
网络支付风险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