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22

医师在线 2019年4期
关键词:臂丛上肢麻醉

史 斌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祥云 672100

在上肢手术中采用局部麻醉可减少因手术创伤所导致的患者的应激反应,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包括表面麻醉、神经区域传导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等方式。其中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直接观察神经及周围结构、麻药物扩散等情况,减少穿刺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无创伤、直观、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时间短、效果佳等优势,已经逐渐取代传统麻醉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1]。本次研究着重对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上肢骨折手术患者90 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45 例患者中男性25 例,女性20 例;年龄22—58 岁,平均年龄(42.3±6.7)岁;骨折类型:肱骨骨折30 例,尺桡骨折15例。观察组45 例患者中男性24 例,女性21 例;年龄21—59 岁,平均年龄(42.6±6.8)岁;骨折类型:肱骨骨折31 例,尺桡骨折14 例。两组间基本资料比较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内容包括:患者取仰卧位,选择患肢前中斜角肌肌间沟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采用用7 号针头垂直穿刺进入约1cm 后将针头固定,观察无脑脊液、气体和出血等症状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观察组采用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体内容包括:患者取仰卧位,在超声仪显示下对颈动脉、喉部侧面、颈内静脉、胸锁乳突肌外侧、肌间沟臂丛神经各分支等进行扫查,探头频率设置为5-10Hz,仔细观察穿刺部位和周围组织血管关系,常规消毒、铺巾,在超声引导下寻找锁骨上臂丛神最佳穿刺点进行穿刺,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混合液25ml,直至B 超检查显示神经组织已经全部浸润为止。

1.3 观察指标[2-3]

①麻醉效果,优秀:手术过程中患者精神意识清醒,无任何疼痛感;良好:患者在手术中无疼痛感,但是肌肉松弛度不够,需使用镇痛药物才能

进行手术;无效:术中患者出剧烈的疼痛感,需更改麻醉方式才能继续进行手术。②麻醉相关指标。

1.4 数据处理

将SPSS19.0 软件用于进行两组试验对象相关结果的处理和统计,两组之间对应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两组之间对应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显著水平a=0.05,提示P<0.05 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①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总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200,P=0.007<0.05),统计结果详见表1。

表1:两组麻醉效果比较[n(%)]

②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详见表2。

表2:两组各项麻醉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骨折手术中较为常用的麻醉方法,是以臂丛神经的四个分支,即尺、肌皮、桡及正中神经等作为目标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能够有效提高臂丛麻醉效果。在传统的麻醉过程中由于无法准确掌握穿刺注射位置,因而麻醉药物不能在神经组织周围形成有效分布浸润,导致麻醉效果常不理想,在手术过程中常引起患者的应激反应,需要改变麻醉方式才能顺利完成手术[4]。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通过采用超声探查、显示的方式,在其引导下有效寻找、确定臂丛神经最佳穿刺位置,从而获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同时还可以在超声图像中直接观察到穿刺的深度以及局麻药物浸润的情况,避免盲探下臂丛神经阻滞定位不佳的缺陷,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减少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采用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的临床麻醉总优良率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的阻滞起效时间和麻醉药物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B 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具有无创伤、直观、成功率高、并发症较少、麻醉时间短、效果佳等优势,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应用效果和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臂丛上肢麻醉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右美托咪定和地塞米松作为臂丛神经阻滞添加剂的临床疗效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结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患儿上肢手术的价值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