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研究

2019-07-21尚星江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5期
关键词:岩段岩桩桩体

尚星江

(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勘测设计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在软土地基施工中,嵌岩桩施工方式便捷,承载能力强,并且沉降量小,因此应用范围广泛。但是,在嵌岩桩设计中,设计人员对于嵌岩桩的受力特性研究不够深入,比如,对于嵌岩深度的选择以及嵌岩深度对嵌岩桩承载力性状的影响,只有选择最佳嵌岩桩嵌岩深度,才能够有效提升施工质量。因此,加强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研究迫在眉睫。

1 嵌岩桩的定义

对于嵌岩桩,一般将其作为端承桩同类桩进行桩基处理,受力情况相同。对于岩层中桩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在上述公式中,frk应该大于2MPa 以上,对于强风化层和全风化层,均可作为土层,与端承桩的定义相同。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规定,嵌岩桩指的是嵌入微风化岩中的桩体,对于嵌岩桩,可作为端承桩同类桩基。根据上文所属,在嵌岩桩设计中,如果将嵌岩桩与端承桩的概念相混合,则可能会影响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同时还会造成浪费问题,对此,需重视强风化层段桩基的受力情况。对于嵌岩桩与端承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嵌入岩层特性,对于二者,应做好合理区分。

2 嵌岩桩的工作机理

在嵌岩桩中,嵌入基岩部分有剪应力,而对于剪应力的分布模式研究不够深入。在桩基设计规范中,认为嵌岩段的剪应力的分布形式为上大小下,可据此对嵌岩段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进行计算。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嵌岩段的岩层强度分布并不均匀,一般情况下,上层强度较弱,而下层强度比较大,因此,嵌岩段的剪应力为上小下大分布状态。

3 软土地基中嵌岩桩嵌岩深度的研究

3.1 端阻比随嵌岩深度的变化关系

选择34 根不同桩径(φ800mm 和φ1000mm) 嵌岩桩试桩进行研究,所有桩体均进入中风化岩中,对极限承载力和极限侧摩阻力进行分析,结合图1 进行分析,入中风化岩φ800mm 的桩的平均极限承载力以及平均极限侧摩阻力分别为7923kN 和4626kN,另外,Ae 平均为41.6%;入中风化岩φ1000mm 桩的平均极限承载力以及平均极限侧摩阻力分别为10134kN 和6047kN,Ae 平均为40.3%。当嵌岩桩的嵌岩深度在0.3m~10m 之间时,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端阻比会随之降低,当嵌岩深度达到10m 时,依然会受到端阻力作用,因此,不存在最大嵌岩深度。另外,综合考虑端阻力对于施工便捷性以及经济性的影响,存在最佳嵌岩深度h,h 在1.0m~2.4m 之间。

图1 端阻比Ae 与嵌岩深度的关系曲线

3.2 桩承载力与嵌岩比的关系

桩承载力与嵌岩比之间的关联如表1 所示,通过对表1进行分析可见,如果Hr/D 在0.5~10 之间,则φ800 桩的Ae值在40%~23%之间,但是,如果Hr/D=10,A 依然不为零。在当前的试验中,软土地基大直径嵌岩桩桩端力在极限荷载的34%~40%之间,由此可见,桩侧摩阻力需承担主要荷载,大多数桩体的端承力没有充分发挥,据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第一,在保证桩身抗压强度合理的基础上,可对大多数单桩承载力设计值进行适当提升,充分发挥桩端承载力。端承岩石一般不会受到破坏,因此,必须做好沉渣清理。通过提升单桩设计承载力,有利于减少施工成本。第二,如果不提高桩设计承载力,则对于多数桩体,不需可以打入至微风化基岩的深部位置,一般只需进入中风化层以内2m 即可,据此也可降低施工成本。由此可见,在实际施工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嵌岩深度。

表1 不同桩径的桩承载力随不同嵌岩比Hr/D 的变化

随着嵌岩深度的不断增加,其极限承载力水平有所提升,如果嵌岩深度达到2m 以上,则极限承载力的增长速度会有所放缓,桩承载力可充分发挥,此时如果增加嵌岩深度,不会对桩的承载力产生较大影响。另外,在嵌岩深度的增加过程中,始终存在端阻力,当嵌岩深度达到2m 以上时,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端阻力会有所减小,最终趋于定值,对于桩承载力的提升不会产生较大作用。随着荷载的增加,侧摩阻力也会不断增加,当侧摩阻力达到极限侧摩阻力时,侧摩阻力的增长速度放缓,由此可见,测摩阻力已得到充分发挥。

表2 桩径与嵌岩深度的关系

通过对上述进行分析可见:1) 嵌岩桩具有最佳入岩深度,如表2 所示,但是,没有最大入岩深度,端阻力与嵌岩界面粗糙度、桩顶荷载水平以及桩端位移均有一定的关联;2) 在小荷载作用下,桩侧阻力与桩顶荷载均持续增长,桩侧摩阻力可承担桩顶荷载,此时,端阻力接近零。在桩端发生小位移时,桩侧摩阻力与极限侧摩阻力接近。桩侧摩阻力的增长速度放缓,随着桩顶荷载水平的逐渐增加。对于长桩,随着荷载的逐渐增加,当其接近极限荷载时,桩-土的相对位移比较大,如果发生滑移现象,则在弱化效应的影响下,极限侧摩阻力会逐渐降低。随着端阻力逐渐提升,如果持力层的强度达到10MPa 以上,则对于同一桩长,入岩深度2.5m 以及2.5m 以上的桩,其极限承载力水平相同。随着入岩深度的逐渐增加,端阻会不断降低,最终趋于定值,主要原因是随着入岩深度的逐渐增加,嵌岩段的侧摩阻力越来越强。

3.3 不同岩层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

通过对不同岩层下嵌入不同深度的两根试桩资料进行分析可见,在同一工程中,地质情况相同,试桩资料如表3 所示。

表3 不同岩层下嵌入不同深度的试桩资料

4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对软土地基中的嵌岩桩嵌岩深度进行了详细探究。根据试验资料,对端阻比随嵌岩深度的关系、桩承载力与嵌岩比的关系以及不同岩层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进行详细探究。根据本文分析可见,在软土地基中,不同桩径的桩体均具有最佳嵌岩深度,但是没有最大嵌岩深度。

猜你喜欢

岩段岩桩桩体
盾构隧道近接侧穿引起桥梁桩体的变形规律*
桩体模量和加筋体刚度对路堤稳定性影响分析
地铁车站支撑拆除对围护结构的影响
倾斜岩层下嵌岩桩荷载传递规律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条件
河流相沉积导向在大南湖某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评价中的作用研究
嵌岩桩嵌岩段的岩石极限侧阻力系数
四川盆地寒武系底部黑色岩段对比与沉积相初探
刚性嵌岩桩单桩刚度系数推导
大直径扩底嵌岩桩竖向承载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