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GIS 的土地整理项目

2019-07-21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5期
关键词:数据源整理流程

代 强

(贵州省第二测绘院, 贵州 贵阳 550000)

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不仅是贯彻新《土地管理法》的关键措施,而且还是解决我国当前土地利用问题的必然选择。但是传统的土地整理模式,手段单一、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效率低下,在具体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数据失真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土地整理工作的要求。因此,研究分析基于GIS 的土地整理项目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土地整理项目的现状

1.1 实时性较差

当前,现有的土地整理的信息,尤其是图件信息,仍处于纸介质状态,传统的数据管理方式使信息的来源缺乏实时性和可靠性,严重影响了数据的充分利用,也影响了土地整理的科学性。

1.2 信息化不足

受到软件开发环境的限制,部分土地整理相关系统未能构筑于GIS 软件平台基础之上,也没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管理,资料孤立分散,图属分离,信息渠道不畅。

1.3 缺少统一流程

现有的土地整理工作,在申报审批过程中,仍缺乏统一流程,缺乏严谨的跟踪和监控手段,给最终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解决传统土地整理项目存在的问题,通过建设“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技术、GIS 技术、MIS 技术,结合现行的业务管理工作流程以及业务需求,设计开发管理系统软件和建立土地整理项目数据库,改变传统手工作业的方式,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最终实施远程报批和无纸化办公。

2.1 以业务管理信息流程为主导

在构件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前的土地整理实际业务管理需求,以MIS 为核心,打造相关的业务管理流程。同时还需要积极融入GIS 技术,实现在图形操作时,体现与业务有关的GIS 图形界面。

2.2 规范化

系统的规范化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系统设计应符合GIS的基本要求和标准;二是指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以省级土地整理工作为例,包括数据管理模式、数据报表模式、数据报表类型等工作,均需要满足相关国家规范,所有涉及的输入输出的地图均要符合测量标准。

2.3 易扩充性原则

作为一个项目数据库使用的系统,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对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改,这就需要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阶段都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充性。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开放式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协议以及国际广泛使用的GIS 和数据库软件系统,以适应未来功能升级的要求,使系统具有开放性、兼容性、扩展性,项目建设应优先选择符合开放性和国际标准化的产品和技术。

2.4 安全性原则

由于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大量涉及信息安全的数据,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系统应对主机设备和敏感数据存储介质有良好安全保护措施。信息处理的保密性和信息存取的分级性要用存取控制方法来实现,对通过网络访问的用户权限设置必须有完善的策略,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全面的审计跟踪。系统的安全策略在系统的规划设计中须加以认真考虑并且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切实贯彻落实。

3 构件基于GIS 的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

3.1 系统的软件配置

基于组件GIS 开发的技术思路,本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及API 函数、VB6.0 程序语言等,来实现系统的搭建。其中VB6.0 作为本次系统的开发工具,其具有以下优势:

1) 采用编程语言直接开发系统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2) 应用VB 中的控件,减少了代码的数量,降低了编程的难度,方便编程和调试,提高了系统开发效率;

3) 提供了先进的数据库访问技术ADO,可直接通过ADO 控件属性的设置访问各种数据源的数据库;

4) 通过ActiveX 技术可使用其他应用程序提供的功能和使用VB 创建的应用程序和对象。

3.2 系统体系结构

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规程和流程,对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由上到下的逐级分解,结构图如下图1 所示。

图1 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结构图

3.3 系统功能

1) 数据输入:综合采用多方式录入、缺省值设定、选项输入、记录复制、粘贴、插入、删除等灵活强大的编辑录入功能。实现ArcGIS 的*.shp 格式、AutoCAD 的*.DWG 的图形输入,对于其他地图数据格式采用格式转换,导入到系统中;实现文件上传,通过OLE 启动相应软件(如word、excel 等);实现项目基本信息,项目任务、工程内容及投资额,项目验收信息等属性数据的入库。

2) 审查审批:严格按照省、市(州) 国土部门的行政职能,对项目立项入库、规划设计、施工设计、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上报的资料进行行政和技术审查,加强对项目立项的审批管理,把增加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土地整理的硬性目标和立项依据,实现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全流程业务管理。

3) 公示公告:省国土部门可通过本信息系统对项目计划、审批、检查、验收等情况予以公示公告,本部分采用B/S 结构,综合运用DHTML 语言和JAVA 技术,前期实现远程属性数据入库及附件资料的上传,随着系统的进一步完善,运用ARCIMS 技术,实现远程图属一体化浏览。

4) 数据处理:包括查询、图形处理模块、分析处理、数据输出、帮助信息等功能。以查询功能为例,本系统提供了信息属性查询,空间信息的点查询、多边形查询、动态提示等多种查询方式。例如对历年来项目的建设、投资总规模、投资计划任务完成情况以及项目个数的查询、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个数的查询统计、单个项目已完成的建设任务的查询等。

3.4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的建设是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核心和基础,由于在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业务中涉及种类繁多、数量较大的空间、属性信息进行有条理的管理,尽量减少空间数据存储的冗余量,提供稳定的数据结构,是本系统数据库设计的目标。

1) 数据库建库流程:数据库建库是将采集的数据转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由于数据格式的多样化、数据质量的参差不齐,数据库建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建库流程按性质可分为图和表的入库。

2) 数据获取与交换:土地整理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数据源有文件数据源和数据库数据源,而数据库数据源是依据系统据结构定义建立的数据库。不同的资料提供了不同形式的信息,不同的土地整理信息输入计算机的方法和计算机的处理方法也不相同。本系统采用了两种方式实现数据交换与共享。第一种,直接读写不同的数据源。通过多种数据引擎可读写不同的数据源,如Autocad 的DWG/DXF 格式,MicroStation 的DGN 格式,以及对数据库的直接访问。第二种,利用ArcGIS 的ConverTools 工具解决了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3)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结合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对于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数据库,主要划分为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数据模式采用混合结构数据模型模式。图形文件通过文件方式进行管理,属性数据则通过SQL Server 数据库进行管理,这种方式克服了属性数据管理的效率、安全性和共享等问题,提高了系统效率,同时也便于以文本数值型数据为主的OA/MIS 实现集成。

4 结语

综上所述,土地整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GIS 技术用于土地整理项目信息采集、处理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土地整理工作的质量,推动土地整理工作的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猜你喜欢

数据源整理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Web 大数据系统数据源选择*
基于不同网络数据源的期刊评价研究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基于真值发现的冲突数据源质量评价算法
分布式异构数据源标准化查询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