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旅游小镇生态景观艺术设计的几点思考

2019-07-21杨牧禾

建材发展导向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小镇景观植物

杨牧禾

(云南云道盛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1 旅游小镇研究概述

相较于繁忙的都市而言,旅游小镇环境更为优美,同时还彰显出魅力的本地特色。

1) 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以合理的方式充分发掘小镇的旅游资源,以古镇最为典型,它具有很强的对外吸引力,能招徕诸多休闲型游客;2) 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通常来说,自然风景区与城市的距离较远,在人口的聚集下便会形成旅游小镇。此类型小镇并不属于景区范围之中,但是已经成为了景区对外交流的核心窗口,且具有良好的房地产开发前景; 3) 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彰显出优质的生态环境特性,从分布上看其主要集中在城市的周边地区,重点发展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城市居民心仪的生态休闲场所。

2 特色旅游小镇生态景观艺术设计思考

2.1 遵循生态景观设计原则

1) 生态性;生态性是最为基础的原则,这是设计者必须首要考虑的内容。需要提升生态景观的完整性,优化出一个具有舒适性的空间结构框架,在为人们创造舒适体验的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尤为重要,它的结构与功能应达到相协调发展的状态,确保生态结构的投入与产出具有平衡性,从而带来更高的效益。

2) 功能性;在展开城市生态景观设计工作时,不可被设计者的个人偏好所主导,功能性才是更需要考虑的因素。生态景观设计的功能较为丰富,在设计中应将宜居作为最基本的功能需求。总体来说,对于当前的旅游小镇而言,功能性已经成为了最为基本的性质。

2.2 合理配置生态景观植物

在展开生态景观规划工作时,必须高度重视对植物的规划,充分考虑植物数量、种类及布局等多方面因素,选取适应于环境的植物类型,并在空间区域内进行合理的配制,提升植物与建筑以及水源等因素的相适性。事实上,植物的类型以及配置尤为关键,它会对特色旅游小镇的整体环境带来直接影响,基于合适的植物搭配方式可以创造出更完善的结构,由此推动群落结构的发展。

在植物选择过程中要做好对植物的全方位比较工作,充分考虑到植物的特性、生长周期等因素。生态小区不允许植入带有过敏原的植物,一些具有可观赏性的植物则是有限选择的对象;还需要注重对植物色彩的搭配,以绿色为主基调,在此基础上综合引入一些其它颜色,伴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颜色也会改变,这样可充分彰显出植物的生命力,给游客以愉悦之感,而这也是增强生态小区美感的关键基础。

2.3 地形处理

伴随着地貌的差异化,所呈现出的景观特性也会富有层次感,地区风景主要表现为平地沟头、山头丘陵等形式。在展开生态景观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的地形要素,水体风景尤为关键,它是当前旅游小镇生态景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有动态以及静态两种类型[1]。前者指的是小河、喷泉等,具有更强的律动性;后者指的是小湖泊等。两大类型水景的结合可以生成倒影,增强园林风景的美感。此外,生态小区景观设计过程中还需考虑休闲区、餐饮区等一些基础场所,它们宜建设在平缓的地形上,增设一些喷泉以作点缀,做好对地形的处理工作,将其变更为波浪形状态,这可显著增强生态景观的真实性,给予游客更好的休闲体验。

3 实际应用

3.1 工程概况

广龙旅游小镇因其地域和历史的原因,形成了以荷文化、渔文化、古滇文化、华宁陶文化、禅文化为主线的地方历史民俗艺术文化。在景观设计的细节里将通过景观小品、铺装地刻、景墙构筑,展现具有当地特色的商业旅游小镇。

3.2 景观设计原则

1) 挖掘主题特色。结合小镇旅游规划定位及本土文化特色,在各类代表本土民居空间结构特色、材质肌理、文化历史、地景特点的资源中提炼出陶、荷、渔、禅的主题;2)主题文化在景观中的体现与营造。将本土挖掘的文化资源禅、荷、渔、陶等文化融入到景观软质与硬质细节中,利用蕴含主题特色的各类构筑物、导视系统、软景小品形成点睛之笔,形成连续的文章;3) 景观平面、立面、竖向以及建筑过渡空间的细节深化。根据平面构图布局在进行空间细节深化的同时,充分考虑视觉心理学及行为心理学,完成空间各个维度的过渡。

3.3 水系景观

维护本地水体的原生态性,营造具有多样性和乡土性的景观。保证当地对山地丘陵地区的河流水系中溪洞的通畅和原生态特性,沿河以农田、绿带或林带的形式经营生态廊道,保持河道两侧景观的丰富度和乡土气息。入口高林桥节点改造成古朴的徽派石桥,同时疏通河道,做生态驳岸,栽种植物。

1) 商铺硬质铺装+线状水+主干道。此种类型水系布置,具有动线导向作用,最大程度提升了商铺人气活力,除了界定区域的外摆和通行空间外,还蕴含着聚水聚财的寓意;2)面状水+休闲游园空间。内巷尽头水景节点,在景观视觉上可以营造出端景的视觉感受,引导人流进入,根据场地地势形成流水景观;3) 面状水+休闲节点空间。在沿街展示面根据场地的尺度,设想了较大面积的薄水区域,集合绿植空间增加景观层次感结合吸引汇聚人气的水景小品设施,增加场地的参与度与亲和性。

3.4 植被景观

景观节点的设计应保护现有场地环境,合理利用特殊地形形成地方特色,体现乡土气息。保留本地原有植物,利用本地原有植物来丰富场地的绿化。将落羽杉、水杉、香樟、枣树、梅花、红叶石楠、火棘这些本地原有植物高低搭配,增加大乔木,使植物景观不论是竖向上还是季节上都更具有观赏性。以桃花和油菜花为主,配以其它花卉的点缀和补充,使本地植物成为景观主角,并打破本地植物景观的季节性局限。另外,从农村实际情况出发,适当采用粮食、蔬菜作为绿化设计的植物素材。

植高层植被种植以体现人文意境的植被为主,在不同的区域点植常绿与落叶植被以保证夏季遮阴,冬季充足的光照量,以优美的林冠线美化项目上层空间构架,打造出不同节气不同观景点的动态景观[2]。中层植被以体现植被选种生态性原则为主,增加高层与底层植被之间的绿量,完成空间过渡,提升小镇景观品质。底层植被种植目的之一是展现空间延展性为主旨,在纵向与横向空间体现季相变化,重点区域结合灌木及地被考虑,以易于管理底养护成本的植被为主。

3.5 硬质景观

硬质铺装体现出功能性、引导性、空间界定与划分之外还体现着项目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硬质景观的营造是设计的重要构架。

1) 道路处理,在此次的基调铺装设计上,打破原有的消防通道界线,保障通道功能,以临时性小品及雕塑及砾石等材料形成过渡空间,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保障景观优美可看,见图1。

2) 节点空间,节点空间铺装预示着不同功能空间的转换与过渡,起着承启转接的作用,其材料的选择与大面积主巷铺装在色系统一的情况下做深浅及材质的变化,为使用者创造出满足视觉心理美学的精致环境。

图1 道路处理策略

3) 内巷街道空间,该空间功能属性以休闲体验为主,在整体风格保持一致的前提下,将绿地、硬质地铺做交错退让的变化,为使用者营造富有趣味性的体验空间。

3.6 户外家具

在建筑改造上,坚持“能改造的不拆除”原则。采用体现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风格,道路保持原有现状。场地现有居民建筑兼作小卖铺,将不规整的小卖铺进行统一规整。

本区域以生产活动与生态体验设计为两大主要设计构架。对内服务本地居民,把为村民创造优良的生活社区,改善生活品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本地生产生活传统,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原有生活的影响。

花钵、石材木材种植箱、坐凳设施、伞亭在充分满足使用、休闲观赏功能的同时,也能巧妙的将地域特色和项目文化融入其中。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围绕小镇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工作时,需要做好对小镇生态景观的设计工作,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的顺利转型,实现旅游小镇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小镇景观植物
安安静静小镇
“CK小镇”的美好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熊的小镇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小镇(外一篇)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