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中的 刻板印象研究

2019-07-11付凯迪

新媒体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刻板印象新媒体环境

付凯迪

摘  要  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不断发展,反转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在众多的反转新闻事件中往往伴随着对不同群体的刻板印象,这些刻板印象的存在对新闻事件、对舆论的演变、对公众信息获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因此,文章通过对反转新闻案例的分析,归纳出反转新闻中刻板印象的主要类别,从中发现反转新闻中刻板印象产生的普遍因素,并据此提出规避刻板印象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的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  新媒体环境;反转新闻;刻板印象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9-0013-02

刻板印象在传播学上被定义为“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当刻板印象发生在反转新闻事件中,会对反转新闻的舆论产生推动作用,由于刻板印象往往是消极的、片面的,因此会使反转新闻的舆论朝着负面激化;而且,刻板印象出现在反转新闻中,激化的言论与失实的报道会妨碍公众客观清晰地知悉事件全貌,不利于事件真相的传播;并且刻板印象也会为处于舆论风口下的当事人带来网络暴力的重大伤害。因此要对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进行规避和消解,减弱其带来负面影响。

1  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类型

1.1  基于性别差异的刻板印象

“女”加上某种身份在很多新闻报道中十分常见,但这种报道形式在反转新闻中则往往意味着刻板印象。

在2018年10月发生的重庆公交坠江事故中,在事故发生之初有媒体发出“私家车女司机邝某某已被警方控制”的报道,报道并未指出事故是由于女司机所导致,而更多的媒体则在此基础上,未经查实就发布事故是由于该名女司机逆行、穿高跟鞋驾车、玩手机等原因导致的两车相撞的报道,一时间网民对于女司机的谩骂铺天盖地,对于女司机群体的歧视空前,然而事后的警方通报则显示女司机驾驶小轿车正常行驶,事故原因是由于乘客与司机撕扯导致,被认定为始作俑者的女司机实则为事故的受害者。事件真相从警方通报中得到了还原,然而舆论对于女司机及其家人,甚至是女司机群体的伤害则难以复原。

1.2  基于职业差异的刻板印象

公众对于某些特定的职业,通常会存在不同的固有印象,如会将医生与“医闹”或“救人”、政府人员与“爱岗敬业”或“懒政不作为”、环卫工人与“辛苦”或“收入低”等词语联系在一起。2018年11月,云南楚雄一位刚刚被提拔的“80后”干部李忠凯成为了网民热议的焦点,原因是在干部任免公示的照片中,李忠凯白发苍老的外貌与其“80后”的年龄看起来不相符,引来网民对政府造假、作秀等方面的怀疑。然而楚雄州政府新闻办立即对此事做出了回应,称李忠凯所公示信息全部为真。随后当事人的相关信息也被公开,之前被猜测怀疑的李忠凯,实则是心系百姓、爱岗敬业的政府基层干部。

在此事件中,网民的怀疑一方面源于当事人年龄与外表的差异,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了网民对于政府作假、作秀的刻板印象,思维中不会认为当事人的苍老是由于操劳工作所导致,从而引起了这些负面的猜测。

1.3  基于强弱认知的刻板印象

2018年初,重庆巫山一名8岁男童因阻拦走车贼被报复至烧伤,事件发生后引起广泛的关注与讨论,网民表达了对男孩的同情和对犯罪分子的愤怒,警方也立即投入案件的侦办当中。然而,事件发生不久即被平安巫山的微博账号辟谣,男孩被烧伤系因其玩火导致,偷车贼为其害怕被父母责备而编造。在公众的刻板印象中,男孩、女孩作为未成年人是明显的弱势群体,在事件中是易被伤害的,诚实不说谎的,因此没有对偷车贼的真实性有所怀疑。此外,基于强弱认知差异的刻板印象还往往存在于孕妇与普通人、同一家庭中的女儿与儿子、外卖小哥与客户等方面[1]。

2  反转新闻中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

2.1  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竞争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尤其是社交媒体和移动新闻客户端成为公众获取信息、发表观点的主要途径,而对于新媒体平台中的新闻报道来说,能否获得第一手信息,占据时效优势,成为决定媒体抢占用户市场、获得关注度的关键性因素,对于速度的盲目追求使得媒体不同程度上削减了把关的程序,将新闻信息不加查证快速发出,这其中也包括很多具有影响力、权威性的主流媒体,最终使得无关的受害者在刻板印象的影响下受到舆论的谴责。同时,媒体为博取关注通常会将容易引起争议的热点放大,如性别、职业、年龄等因素,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放大这些争议点,毫无疑问会加剧公众在反转新闻事件中的刻板印象,加速輿论的发酵速度。

2.2  自媒体的消极推动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带动了自媒体的繁荣,无论是微博大V还是微信公众号,民间舆论场的发声方式和发声渠道愈发多样,形成了一个个民间意见领袖,其中某些民间意见领袖的影响力甚至不亚于主流媒体。

然而,自媒体的低准入门槛也导致了其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泛滥与失控。当反转新闻事件发生时,自媒体为博取眼球快速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或是散播激烈的言论来带动舆论的走向,更有甚者由自媒体自己制造虚假的新闻信息来制造舆论高潮。自媒体的言论灵活性大、难以把控,极易带动舆论从而误导公众产生刻板印象或是加深公众的刻板印象。而当事件发生反转,这些自媒体往往却不会采取后续的舆论引导措施来进行纠正。

2.3  公众长期形成的认知习惯

刻板印象的形成,与公众长期以来形成的认知习惯同样密不可分。对于新闻事件的判断,冷静客观或是情绪激愤、站在何种角度何种立场,与每一位受众的文化程度、性格特征、生活经历等因素息息相关。例如在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发生反转前,男司机和非司机群体对涉事女司机发出声讨,但女司机群体则会把关注点放在是否违章而非“女司机”这个性别特征上。

刻板印象作为固化的印象,是人们长期以来经历、学习的结果,也是在反转新闻的刻板印象的规避上最为困难的一点。

3  对反转新闻中刻板印象的反思

3.1  政府部门发挥职能 积极引导严格监管

法律法规与政府部门的监管是媒体与公众言论表达的最有力监管,对于发生在反转新闻中的刻板印象舆论乱象,政府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发表严重失格言论的个人予以惩处,对恶意散播、制造负面舆论的自媒体进行整治,制定规范健全的法规来约束自媒体的行为,防止自媒体成为不法之地。同时政府部门更要严格规范政府主流媒体自身的言行,发挥把关人的职能,塑造具有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政府媒体形象。在反转新闻发生时,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社会舆论引导重任,引导公众理性全面地看待事件、及时疏导公众情绪、缓解公众由于刻板印象而产生的矛盾,从而减轻反转新闻舆论的恶性发酵。

3.2  媒体加强自律意识 恪守新闻媒体底线

即使在新媒体的环境下,民间意见领袖层出不穷,但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公众依然更倾向于相信主流媒体的报道,因此作为舆论导向的“风向标”“定音鼓”的主流媒体,必须要坚持事实核查,恪守新闻真实原则,严格履行新闻采写程序[2]。同时,对于自媒体来说,虽然不如主流媒体准入门槛高、审核程序严格,但作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间意见领袖,在发表言论时也同样应持有新闻伦理道德,避免唯流量论、唯话题论的现象。

3.3  提高公众媒介素养 理性看待新闻事件

對于公众来说,面对反转新闻是否会存在刻板印象问题,除了媒体所提供的议程设置之外,自身媒介素养的高低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能够客观看待新闻事件、理性分析冷静应对、不盲目跟风、不谩骂诋毁他人是公众媒介素养的重要体现。而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也应在日常议程设置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引导公众的理性思维,对新闻事件形成理性的认知习惯。提高公众媒介素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更加需要主流媒体率先承担社会责任,完善日常信息建设[3]。

参考文献

[1]江山.反转新闻中的人物标签化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大学,2017.

[2]王志立.网络舆论场域中新闻反转现象的传播学反思[J].新闻爱好者,2018(2):45-48.

[3]张松.浅谈新闻反转现象背后的媒体责任[J].记者摇篮,2018(3):18-19.

猜你喜欢

刻板印象新媒体环境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恢复高考至今图书馆员刻板印象变迁研究
污名视域下“屠呦呦获奖事件”解读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角色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对运动的影响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刻板印象对“反转新闻”的影响
国内主流新闻网站如何应对受众流失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