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

2019-07-10刘洁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教学体系文化自信大学英语

刘洁

摘    要: 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重要命题。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高度的文化自信,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大学英语作为语言与文化交流的一种工具,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大的作用。

关键词: 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    教学体系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着越来越多的期望与自信。文化自信理应成为这种自信的应有之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问题。文化自信成为中国当代社会和时代的重大命题,成为高等学校教育的重大任务之一。大学英语教学是中外文化交流交融乃至交锋的重要环节,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需要思考与研究。

一、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主要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其他具有一定关联性的课程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文化自信培育的研究寥若晨星,在某种程度上形成研究与实践的空白地带,其中具有文化、语言等教育作用的大学英语教育显得较为突出。截至目前,大学英语教育没有促进“生产性双语现象”[2]。作为跨文化教育载体,大学英语在文化自信教育中存在不足。

1.教育目标失位。长期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实施过程中,教育价值一直缺乏或被忽略。“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3]。其中对文化教育方面笼统、宽泛,指向不明,导致“外语教育不再是通过语言认识世界,而是通过语言制造自己,外语教育的人文精神和东西方沟通能力就此丧失,这就是今天外语学科危机的来源”[4]。

2.教学内容缺位。作为大学英语教育最基本的载体,大学英语教材关于中国文化的内容缺乏,长期的教学灌输,造成文化不平衡状态。因此,为扭转这种现象,自2013年12月起,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进行部分修改,增加中国社会诸多方面内容,希望发挥中国文化正向迁移,促进课程内部中外文化均衡。但目前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较之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依然处于失衡状态。

3.教师知识结构错位。大学英语要实现教育目标,除课程内容之外,教师知识结构极为关键。目前,部分大学英语教师中国文化素养欠佳。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英语文化素养超过中国文化素养。究其原因:一是长期以来英语教育的目标取向导致;二是大学英语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接受的专业培养的知识结构及职业需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传授目的语的社会、文化、历史等,但对中国文化、历史等缺少储备,多元文化的教育、中国文化的培育薄弱。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

大学英语教育属于通识教育,主要表现的是对西方文化向内输入及对中国文化的向外输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在语言知识和技巧学习的基础上,应该更多地关注语言本身蕴含文化和价值,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价值观的确立。因此,大学英语教育在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中应该具有中国立场,表达中国声音,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1.教育目标:中国文化自信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落后于西方,文化自信逐步丧失。但是,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高速发展,确立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治经济大国,中国的全面现代化社会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的崛起恢复了民族自信,为民族文化的复兴与文化自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大学英语教育培育文化自信,必须置身于上述新背景之下,明确教学目标。“增强国家语言实力,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与各国人民的广泛交往,提高国家软实力”这一核心要素成为2015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新要求,为教育教学指明方向。这是对母语文化的补充与强化,有利于大学生实现学习多样性文化的教学性目标与学习中国文化的教育性目标相统一,通过教育实现“文化自信”的根本目标。

2.教学内容:中外文化交融

在现实世界中,不同文化之间并非仅仅存在对立或者同化状态的这样一种“二元”关系,还具有其他“多元”存在,如融合狀态、并存状态等。中国文化与外部文化的关系是多元的。教学内容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资源(如教学材料、教学环境及教学后援系统等)的选取理念、目标指向应具有健康积极的文化指引,主要围绕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的文化自信体现在他们基于文化知识的自我精神与价值观表达,体现在他们面对复杂的文化交流交锋中多元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偏见的消除,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并借此逐步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因此,通过教学呈现上述有益的文化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自信。资源选择应当表现现实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使用的真实、有效的语言,真实客观地反映当代中外青年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与精神面貌,有利于学生易于接受、精神认同。资源内涵应当符合学生思维能力、心智发展和文化鉴赏水平,表现为时代性、丰富性和经典性,要有温度、深度和高度,以引发学生的精神共鸣。

第二,教学资源应反映不同文化间差异化的背景,反映不同的价值取向。资源要充分展现中国不同时期的优秀文化内容,便于学生鉴赏、分析和比较不同文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情感和跨文化批判意识,形成自我文化品格,逐步实现文化自信培育目标。

第三,学生的学习资源。互联网教育呈现的海量文化资源,在为大学生提供文化养料的同时给大学生以文化的遮蔽,对英语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教师必须实施有效的文化指导:首先,教师必须具备获取服务培育文化自信需要的相关知识及资源的能力,对于获取的文化知识与资源进行比较、分析,并转化为教师个人的知识与能力的储备;再者,对于获取的文化资源,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需求,对资源进行熟练地加工、处理与整合,并将加工后的文化资源与教学深度融合,确保资源的教学效度;再次,教师必须具备在互联网生态下对学生文化生成状态进行评价的能力。

3.教学实施:正确的文化引导

英语教师要树立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在介绍西方文化时认真筛选材料,把握教学思想、深度和方向,使传统文化教育贯穿课堂。

一是建设弘扬人文、尊重主体的生态教学文化。教学目标着重于学生文化品质的塑造,以个性化的设计,任务活动的体验,学生主体行为表现方式呈现,杜绝概念式、说教式等目标设计;课堂教学以学生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包容差异,培育具有百家争鸣式的研究和探讨生态;阅读教学重在解读语篇表达的文化内涵及核心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结合社会现实进行分析和评价;写作练习指导学生对文化观点、文化现象和文化情感进行辩证认识,正确呈现自己的价值判断;课外文化素质拓展实践注重设计的层次化和任务的取向性,体现明确的学习导向,使文化情感培养在语言文化学习中得以实现。

二是组织实施文化体验活动。正确的文化引导在于深入了解学生的文化基础与开展切合学生情感的文化实践活动,而文化自信的培育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文化体验。其内容可以丰富多彩,其一举办中外文化节,依据教学内容的主旨和相关课程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拓展阅读范围,举办主题文化演讲、经典朗诵比赛、文化小剧场等活动,让学生感悟与体验中外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二搭建中外学生多元化交流平台,通过直观、真实的方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世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提高语言技能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其三开展不同国家的节日、纪念日文化体验活动,教育学生正确把握这些节日或文化背后的价值观念,如我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强调家庭、敬畏自然、热爱生命、尊老爱幼、爱国崇德等文化内涵。

三、结语

文化自信培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认知、情感、认同等依次呈现。大学英语教学是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考查大学生接受教育前后在文化自省、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方面的变化与效果:文化自省方面,是否通过教学促进大学生文化思辨能力的提高和文化辩证观的确立;文化自觉方面,是否通过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及中国文化认知;文化自信方面,是否通过教学树立大学生主体意识、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文化自信的新向度。大学英语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需要凸顯社会价值取向,充实母语文化内容,开展文化话语体验,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反思与评估,促使大学生价值认同,并借助英语凝练中国话语,讲述中国故事,有效地输出中国文化,弘扬中国价值,真正把大学生培育成为具有文化自信的一代。

参考文献:

[1]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8/05/c_1119330939.htm,2016.8.5.

[2]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4(1):L59-64.

[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7.

[4]吴忠杰.外语学科知识谱系学考辩[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4):67.

猜你喜欢

教学体系文化自信大学英语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