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的师德建设

2019-07-10庞璐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新时代

庞璐

摘    要: 青年教师是未来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他们的道德品行关系到教育的未来及学生的成长。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出現了一些问题。本文从“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个角度分析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以期促进广大青年教师坚定职业信仰,严守职业道德,进而推进高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    青年教师    师德建设

教育承载着民族的希望和未来,教师是国家大厦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教育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提升新时代教师素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首要任务,先后用“大先生”“筑梦人”“系扣人”“引路人”等表现力极强的称谓表达对广大教师的殷切期望。由此可见,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已受到国家的高度关注。

那么,何为师德?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必须遵循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直接反映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影响了学生的学风和学校的校风。良好的师德,是感染学生强有力的教育因素,是塑造美好心灵的高尚德行,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教师的主体,总体上学历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热爱科研和教育事业,涌现出一大批敬业爱生的典范。但不可否认的是,高校青年教师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青年教师的发展,损害了高校教师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

加强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师德的核心是关爱学生,没有对学生的爱就不会有好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教育实践中,只有青年教师“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秉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才能促进青年教师提高道德修养,提升师德品质,培育出诚实守信、富有正义感的学生。

新时代下,为完善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引导教师提升精神境界,培育重德养德的良好风尚,青年教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师德建设,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

一、以德立身,用心“传道”

一名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立身的楷模,引导和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一广为人知的北师大校训,是由启功先生于1997年创作的。这八个字与“师范”二字密切相关,它清楚地阐明了学习与践行、理论与实践、学问与做人的联系。“一个人站在讲台上要有一个样子,万不可有偏爱,万不可讥诮学生”。这是启功先生给自己定下的《上课须知》中所说的话,这位著名书法家,这位声名显赫的大学者,这位优秀的人民教育家,原来是这样一个可爱老人。这短短的九条须知,也是千百万教师操守之根本。

国运衰微的年代,师范教育首先要培养国民精神。20世纪之初,国家积贫积弱,教育更是千疮百孔。在湖南桃源,走出了一位革命家,他从少年求学开始,就心怀天下,更认识到教育立国之重要。他就是宋教仁。他重视师范教育,在他的倡议之下,国民政府在湖南创办了六所师范学校,其中就有1912年在桃源开设的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也是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值得一提的是,宋公还亲自参与这所学校的创办工作,并发表了重要演讲。不仅仅只有宋公,还有很多仁人志士,可以成为教师们学习的榜样。丁玲,一个被毛主席称之为“文小姐”的革命家,纤笔一支,巾帼不让须眉,不远万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燕国材,中国心理学史学科的重要开创者,一位终身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的教授,他把“创新”作为治学的灵魂,倡导“标新立异,自圆其说”。六十岁以后,他每年还至少有一部个人专著问世,数十篇论文发表。九十高龄的他,仍然笔耕不辍,不断发表言论,继续撰写新著。他热切呼吁中国心理学者要树立民族自信,不言必称西方,应该立足本土,溯本求源,将中国五千年文化积累的智慧结晶发扬光大。燕先生的赤子之心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令人动容。

青年教师应不断向这些前辈们学习,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积本求原,保持赤子之心,心系家国前途命运,思考和谋划出精彩的课堂教学,潜心育人,用心传道,为国家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积微成著。

二、以德立学,用力“授业”

以德立学,就要“闻道在先”,先受教育,主动迎合时代发展需求,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在“因时而进”中获得“有形的翅膀”,成为专业领域里的行家里手,真诚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当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学生是我们的镜子,也是我们的影子,镜子正面照,影子回头看,镜子看三年,影子随一生。在教学旅途上,我不断反思,对教师的含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青年教师要把精心准备每一堂课、用心设计每堂课的每一个环节当作对自己一次次的检验;我们要虚心向有经验的前辈们请教,感受前辈们驾驭课堂的娴熟技巧。在教学设计、文本感悟、课堂操作等方面能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我们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从学生的心灵出发,理解、尊重、包容每一名学生,帮助学生筑梦、追梦、圆梦;我们要不断强化职业实践,有计划、分层次、多渠道地参与教师培训,进而拓宽视野、交流心得、互助互进,力争活跃在行业企业的一线;我们要规范自身的言语行为。教育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谦逊和蔼、热情沉着、善言谈、能交际的外露型气质,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开朗大方、质朴诚恳、谈吐谦和、行为文雅,不对学生使用语言暴力,宽容、体贴且理解学生,又特别注意表情。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的过程,其学识的高低与知识存量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取决于是否长期向学,是否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责任、一种态度。如果教师不能经常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渐渐失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

青年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这是补偿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既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又能与时俱进地做好现代教育教学的工作。青年教师唯有以德立学,方可“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以德施教,用爱“解惑”

“师者,人之模范也”。要想成为好老师,我们还应该落实到课堂教学,以德施教。遵循教学规则、学生成长规律,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

朱铃是中国革命史专家、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批思政课教师及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他的一生都在做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传播者。他总结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五字教学法:简、实、新、理、情。简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实是实事求是,寓论于史;新是联系实际,温故知新;理是史论结合,以理服人;情是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上过课的学生都知道,朱铃上课从不用讲稿,只偶尔带张小卡片,记上一些重要数据。他将教案熟记于心,用演讲方法来讲课。从朱教授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是如何做到以德施教。

“教育根植于爱”,师者,除了要以德施教外,还应用爱“解惑”。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东升小学教师曹春阳,从2005年9月1日起,每周都通过一封书信的方式,跟家长和学生交流。在过去的13年,她给家长共写了500封信,使小小的信纸成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这样快节奏的社会里,难道曹老师不知道运用快捷聊天工具中的表情包?不,她当然知道,可曹老师用一笔一画告诉了我们,她有的只是每一个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挂念与殷切期待。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是熏陶,更是传道,是点燃,需要教育务本心。教育,不是应试育人,而是立德树人。良好的师德师风不仅让学生习得知识、能力与方法,更需要照料人的心魄。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一个国家拥有源源不断的好老师,是这个国家充满活力和生命力的根本原因;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这所学校的荣耀;一个人一生能遇着一个好老师,是一个人的幸运。青年教师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要想出色完成工作,就要在教育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激情和才华,致力于自身的发展;要虚心向名师学习,把前人的宝贵经验视作自己成长的养料;青年教师要保持健康、乐观和向上的心态,珍惜热爱自己的工作,奉献自己的激情与才华、品尝教书育人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十六卷.恩師燕国材[N].光明日报,2014-10-15.

[2]崔景.浅谈教师如何掌控驾驭课堂[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30).

[3]蔡京君,石钰,于洋洋.朱铃:潜心问道    以德施教[N].中国科学报,2017-1-10.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青年教师新时代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