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工科通识课程的教改实践研究

2019-07-10支娜娜

文教资料 2019年13期
关键词:通识课程

支娜娜

摘    要: 艺术工学学科是艺术和工学(主要指工程技术)的交融结合,集成性和跨学科性是其本质特征。针对艺术工科专业的通识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优化、重组和再构建,有利于培养一个人基本的知识、能力、道德,实现培养德艺双馨的工程技术人才愿景。

关键词: 艺术工科    通识课程    教改实践

一、艺术工科视域下的通识课程的重要性

通识教育和专业技术知识是同等重要的。通识教育是一种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广博的、普遍意义的了解,形成内心统一的认识观和世界观,并通过理性和感性均衡發展,使之形成完善的人格,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必需的解决问题能力、生活态度、道德和政治修养等广泛的教养要求的具体教育形式。

实施“艺工结合、文理渗透”,培养德艺双馨的工程技术人才,从理论来说,有利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修正现代教育的功利性、工具性、机械性,充分肯定人的精神性存在,更着重人的情感、意志、理想、信念、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及人对终极存在的体悟等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从实践上讲,有利于我校艺术工科通识课程体系的整合、优化、重组,构建新工科背景下契合人才培养需要的通识课程体系,从而促进我校艺术工学专业通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培养德艺双馨的工程技术人才愿景。

二、艺术工科视域下通识课程的体系构建与教改实践研究

1.开展传承红色基因教育

江西被誉为“三个摇篮、一个策源地”,产生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八一精神,孕育了中国革命精神的源头活水,凝结了独特的红色基因。我校地处南昌,可以就近充分利用南昌的红色培训资源优势,开展以“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培训。通过采取微党课、专题教学、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情景教学等多种形式努力使大学生不仅“震撼一下子、激动一阵子,而且铭记一辈子、影响一辈子”。

2.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总体要求,创新驱动我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推动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我校学科专业优势,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应担当起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核心责任,要钻研和吃透教材的精神和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寓大道理于小故事把课程讲活,成为其他专业课和综合素养课程思政改革的范例。思政课专业教师要增强主动意识,有组织地参与其他院系课程思政改革的组织实施,创新思维,将思政理论课程与日常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示范课程,通过授课团队、授课内容、授课模式等方面的调整与探索,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抓住教材、教师、教学三大关键要素,大力推进授课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探索问题导入式及中班教学模式,建设示范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和教学资源库。

3.其他通识课程的教改

积极依托其他通识课程,培育学生高尚的文化素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培育学生求真务实、实践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凸显通识课程的价值引导功能。将“创业基础”作为校试点课程,深入挖掘创业基础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创业基础知识和创业案例的讲解,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的创业精神和时代精神,发挥创业基础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人才培养的各类综合平台,如博雅论坛、文化艺术节、职业技能大赛、校运会和大学语文课等,以培养大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综合素养课程教育教学,强化政治方向和思想引领,从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师资团队乃至互联网手段载体运用等方面推进改革,深入发掘综合素养课程的育人资源,着力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4.发挥专业课程育人作用

挖掘服装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和优势,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选取“服装史”“服装品牌策划”和“服装工业导论”三门专业课程开展课程思政试点,修订课程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健全课堂教学管理和课程设置管理制度,形成课程思政教育教学规范。探索编制课程思政教学指南,做好专业课程育人教学设计,深入挖掘相关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邀请服装行业专家和学者开设专题讲座,参与指导专业课程建设,不断提升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水平。

思政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校情,挖掘服饰教育资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思政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服装专业知识相结合。教师运用中国文化符号展现中国时装的文化自信,以展示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气质,实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协调育人,增强思政课的教学针对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建设“中国服装匠人精神”特色课程

结合我校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大服装教育的办学特色,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发挥专业人才优势,开发建设“中国服装匠人精神”系列课程,培养和强化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中国梦”的情感和品质。围绕课程目标、课程管理、教师选聘、课堂教学、教学考核等方面,逐步形成课程建设规范;组织人员汇编课程教学讲义,后续编写教材;做好教学视频录制工作,争取打造省级精品在线课程。

三、艺术工科视域下通识课程的体系构建与教改实践的保障措施

1.建立试点工作领导体制

学校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牵头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校改革试点工作。成立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牵头的通识指导委员会,负责我校课程教学改革指导、咨询、督查、评估工作。建立由思政部牵头,教务处、各教学院部分管领导组成的通识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办公室。

2.建立通识课程督导评价制度

建立学校通识课程教育教学试点工作的评价督查机制,将课程改革情况列为各教学院部教学工作评价考核的重要指标,列为评价院部领导班子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纳入院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评价范围。建立定期调研制度,跟踪了解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改革以知识、技能考核为重点的评价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后的价值判断、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3.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将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内容并作为教师评教、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有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完善先进典型表彰机制,遴选推出课程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和优秀團队。

4.建立制度保障体系

建立通识课程制度保障体系、建立通识课程工作体系,保障工作改革顺利开展。在经费投入、队伍建设、课程改革、舆论宣传等方面形成有机统一体,为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四、结语

全面贯彻党和教育方针,坚持立德为先、立学为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既要加强专业教育,注重“高素质、重应用、强能力”,更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注重“树理想、讲诚信、强意志”,打造青年学生的精神骨骼,强化学生的爱国精神、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以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江西服装学院是以服装设计为专业特色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我校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结合实际校情,积极挖掘本校服装教学资源,以更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专业实际,从而更好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

参考文献:

[1]向文祥,张文军.中职学校如何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C].湖北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两型社会专题,2011.

[2]姚钦英.广东高职教育“工学结合”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4).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艺术工科视域下通识课程的体系构建与教改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XJG-17-26-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通识课程
计算机通识课程教学平台的研究与探索
高职通识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
应用型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通专融合视野下高职教育集群型课程模式建构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学习投入现状及其对学习结果的影响
高校形象设计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