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柏拉图与孟子政治思想的异同

2019-07-01韩海伦

现代交际 2019年9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柏拉图孟子

韩海伦

摘要:柏拉图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理念论,而孟子的政治思想是以性善论为基础,二者存在不同之处;两者的正义观也存在差别。但是,他们的思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都论述了社会分工与等级,论及了他们认为的理想统治者,并且都强调教育和教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柏拉图 孟子 政治思想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240-02

一、柏拉图和孟子政治思想的不同

(1)柏拉图的理念论和孟子的性善论。理念论是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性善论是孟子政治思想的基础,二者从不同的基础出发以自己的角度论证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

柏拉图政治思想是建立在理念论基础上的。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原。在柏拉图看来,现实的世界是假象,而理想世界才是真实的,现实的世界还达不到一个国家的完美状态。柏拉图倡导的理想的统治者是“哲学王”。他认为哲学应该和国家的管理相结合,他还认为哲学王不仅要能够有很强的学习、记忆能力,还要有勇敢和大度等美好品质,要有理性思考的能力,有智慧。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的理想的政治模式。

性善论是孟子论证其政治思想的前提。仁政思想是其核心内容。孟子认为人本质是善的,人有善端并且可以扩而充之形成“仁义礼智”四端。“扩充”是需要后天的培养的,所以孟子很强调环境的作用。孟子的性善论体现在国家政治方面,为实行仁政以及实现王道奠定了基础。对于统治者来说,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统治者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样对于百姓有恩惠,百姓才能归顺。而对于百姓来说,实行仁政百姓才能心甘情愿地去支持君主,而不发生暴乱。这样实行仁政,不管对于统治者还是百姓来说,无疑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但是这一切也是建立在性善论的基础上的。只有人的本性是善并且通过后天的教化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这一切才有可能。

(2)柏拉图的正义观与孟子的仁义观。柏拉图和孟子都谈到了正义的问题,不过二者对于正义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之处。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他的正义观的代表作,其以正义为核心概念展开。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其政治学说的重要观点。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论述了个人正义和城邦正义。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城邦中的人分为了三种,第一种是统治者,第二种是守卫者,第三种是生产者。柏拉图认为每个人的能力在生下来时就已经决定了,这是柏拉图的“天赋说”,即每个人的能力都有可以相对应的职业,大家只要按照自己的能力来从事自己的职业,各司其职,那么这就是正义。就个人正义而言,柏拉图把人分为肉体和灵魂两个部分,并且人的本质是由灵魂这一部分决定的。理性、意志和情欲是组成灵魂的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又对应着智慧、勇敢和节制三种品德。柏拉图认为个人的正义就是理性、意志和情欲三个部分相互协调,和谐相处,理性是起到主导作用的,他的正义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是理性主义。就城邦正义来说,统治者就是哲学王,柏拉图认为这种人是由金子所做,应该掌握着管理国家、为国家做决断的权力。守护者是由银做的,他们在外是起到进行战争、守卫城邦的功能,在内是起到辅助国家的统治者管理国家的功能。而第三种生产者是由铜、铁做的,他们主要是从事劳动活动和生产活动,以此来满足城邦的需求,做好城邦的物质保障工作。但是在柏拉图看来,统治者、守护者和生产者这三个阶层并不是不变的,可以进行流动。柏拉图将三个阶层互不干涉、各司其职看作正义,这在本质上其实是体现了他的理性精神,也体现了西方人的规则意识。

孟子的仁义观是整个传统古代思想的重要部分,孟子对孔子“仁”的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创立了“仁义”学说。仁义是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政治哲学是以仁义为基础,不忍之心是仁义的发端。“仁”是核心,“义”是孟子由“仁”拓展出来的,要求居仁由义。孟子认为“仁”是人的根本属性,这是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孟子由仁又延伸出了仁政,仁政是“仁”在政治上的體现,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孟子“义”的提出其实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的背景下提出的。孟子提出“义”是为了想要改变诸侯之间只注重对私利的追求,不断发动战争,损害天下之利这种局面,所以他倡导重义轻利。

就个人而言,人有善端,只要扩而充之,通过教化就能够达到仁义,达到君子的境界。孟子认为在这种人性的方面是平等的,“人皆可以为尧舜”,这样的话,要达到个人正义只需经过后天的努力,而后天要不断进行道德实践,不断地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就国家而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①国家组成了天下,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组成了国家,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每个人组成了家庭,每个人是家庭的根本。这样每个人其实是根本中的根本。只要每个人都达到仁义,那么国家、天下也就达到了仁义,这样社会就和谐,实现一个大同社会。当然,国家乃至天下正义的实现还需要统治者的仁政,孟子推行仁政,他反对那种诉诸暴力的霸道政治,提倡能够得到民心的王道政治。

尽管柏拉图和孟子的正义观存在着一些不同,但是他们的目的都是为维护国家和社会良好的秩序。

二、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孟子的“王道政治”的相似之处

柏拉图与孟子虽然所面临的一些条件和外部环境有所差异,学说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二者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的。

(1)柏拉图和孟子都论及了社会分工和等级。柏拉图对正义的论述是建立在社会分工和等级之上的。他把人分为三个阶层,三个阶层不能互相干涉,各司其职。为了证明这种社会分工是合理的,应该存在的,柏拉图还提出了“高贵的谎言”。而孟子也认为人有尊卑等级之分,认为下级的人要对上级的人保持恭敬之心,就是一个人能否“修身、养性”。“然则治天下, 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②这样就是孟子所认为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知人者食于人,天下通义也”③。

(2)柏拉图和孟子都论及了他们理想的统治者。柏拉图认为统治、管理城邦的应该是“哲学王”,他应该掌握、理解最高的善,有智慧,具备良好的品质等,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做城邦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孟子对于理想统治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统治者应该是由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的圣人来担任,只有这样的圣人才能统治、管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从而达到“圣王”的理想状态。在孟子对理想统治者的设想中,孟子强调修养的作用,这其实是一种“德治”思想。柏拉图和孟子都针对统治者应该具备的特点都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只有有了理想的统治者,才能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政治模式。

(3)柏拉图和孟子都强调教化的作用。柏拉图非常强调教育的作用,他认为统治、管理城邦的哲学王除了具备一些智慧和品质之外,还要经过特殊的教育训练。并且柏拉图认为教育是“唯一重大的问题”,认为人要以城邦为载体,在城邦中接受教育,从而获得知识即美德,达到“最高的善”。他还为此制订了十分详尽的教育计划,为公民分阶段的教育提供依据。还认为教育的内容要删除不适当的内容,当然这些措施都是为政治服务的。孟子十分强调后天环境的作用,当然也强调教化的作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④这是“王”的前提。因此孟子认为统治者应该创办学校以教育百姓,使他们能明白“庠序”“孝悌”,以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实行教育还能使百姓明人伦,形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有四端,对其进行扩充就要通过后天的培养,通过教育,使人能够具有“仁义礼智”。柏拉图和孟子对于教育的强调在各自的思想中都占了比较重要的地位,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城邦或国家的统治。

孟子和柏拉图是在东西方古代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物,为后人提供了思想借鉴,并且他们的影响直到现今时代仍让人不可忽视。

注释:

①《孟子·离娄上》。

②《孟子·滕文公上》。

③《孟子·滕文公上》。

④《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参考文献:

[1]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柏拉图孟子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中汲取政治营养
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
柏拉图之椅
让大脑绕个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