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业指导的本科生导师制探索与实践

2019-07-01于海娇

现代交际 2019年9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探索实践

于海娇

摘要:社会在不断发展,教育行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飞速发展,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新型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模式。教育行业种类非常多,相关的专业更是数不胜数。当前,按照教育阶段的特点,可将教育分为学前阶段教育、义务教育阶段、职业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其中,高等教育阶段是层次最高的阶段,目的是为祖国建设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知识技术人才。本科生教育是高等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本科生导师制与学分制和班建制是三大教育模式。因此,探讨模式之一的本科生导师制度的意义极为重要。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 学业指导 探索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201-02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由来和发展

中国现代教育中,本科生导师制度、学分制度和班建制度合称为三大教育模式。本科生导师制历史悠久,其来源于导师制,最早在宗教传承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大约14世纪,牛津大学开创了本科生导师制度,这一制度一经制定实施,就在学校获得了较大的积极反响,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当时。本科生导师制最大的优点是教师和学生之间除去了身份隔阂。除了学习,导师还会在生活上关怀指导学生,会关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导师制更好地实现了教育的本质要求——育才育人。

在最开始,导师制是作为学分制和选课制的配套制度被引入美国哈佛大学的本科生教育之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本科生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哈佛大学作为国际大学教育的杰出者,将导师制推向了世界,各国大学积极参考并学习引入。中国最早引入本科生导师制是在20世纪初,其被北京大学作为学分制的配套制度引入,后续在40年代左右又被浙江大学试行,但由于不同国家的本科生教育国情不同,在当时因并未取得较大成效而被取消。2004年12月,教育部下达文件推荐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要求高校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的实施意义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教育的核心在于教书育人,是本科院校的基本权利,也是法律义务。《高等教育法》中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五十二条规定,高等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及其他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以教学和培养人才为中心,做好本职工作。

在学校的学习生活过程中,教师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与学生的接触也最多。导师不同于教师,教师发挥作用的主要场所是课堂,主要负责传道、授业、解惑,没办法花过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非学术交流,也没办法解答学生过多的复杂问题。但导师不一样,本科生导师是学生和学校学院的沟通渠道,更容易和学生进行次数多层次深入和更加亲密的交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需求、疑惑和困难。这样,导师在了解学生的问题之后,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专门的解答和帮助,更容易、更直接地帮助学生,能让学生更便捷地解决学业和生活上的问题,也能让学生对专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换句话说,本科生导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和学业上的监督管理,让学生养成学习、生活上的好习惯,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导师制不仅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三、本科生导师制在中国现阶段的探索

21世纪以来,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等一批优质高校响应文件,再次展开了本科生导师制度。但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本科生数量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基数,相反,我国的大学教师人数不能很好地匹配这么多的本科生人数。结合我国教育的实际国情,师资不能完全匹配学员数量,要短时间内全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还不实际。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生教育中最常见的制度还是传统的班主任制度或者辅导员制度,但在实际情况中,一个班主任或者一个辅导员要负责几十个人甚至上百人的管理,而且班主任和辅导员还要负责其他的教学相关事项,根本无法关注到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更不要说对所管理的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进行深入了解,不可能一对一地进行学业指导。因此,产生了一个相应的衍生制度——学生干部管理制度,即在班级中选定学生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再由学生干部集中情况汇报给班主任或者辅导员。班主任或辅导员给出意见之后,再传达给学生干部,学生干部再将情况反馈给有情况的学生。这样的形式按照流程来说非常完美,但在实际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多环节的传达过程中问题容易产生歧义;学生干部的执行力有差别,可能耽误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学生干部经验不足能力有限,没办法很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等。

因此,这种现象如今在本科生院校中十分普遍。引进的本科生导师制现如今如何存在于中国的高校之中呢?现阶段,中国的本科生导师制主要按照年级划分:低年级(大一和大二)导师制、高年级(大三及以上)导师制、全程本科导师指导制。

第一,低年级导师制所适应的对象是大一和大二年级的学生。当本科生刚入校时,生活学习环境发生突变,学生处在一种十分迷茫无助的状态下,经常产生焦虑等情绪,对自己的专业和学业也不是非常了解,找不到途径来了解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容易程度,对将来十分担忧,不能为自己规划最符合实际的未来。这时,低年级导师制就会发挥作用,学院会指派导师或者选择出优秀的高年级同学,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解决生活问题,介绍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发展,帮助低年级学生多途径解决自己的问题,抚慰其焦虑的状态。

第二,高年级导师制所针对的对象是大三、大四的学生。这时的学生已经开始选择自己的专业方向,开始接触专业方向的实验室或者准备考研及就业。在接触实验室或者专业实验时,就需要学院专业的导师来指导,帮助学生研读文献或者完成实验操作;对于就业的学生,学院也会指派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来解决学生就业时遇到的问题,避免学生遇到就业陷阱;关于学生毕业文献,有的学院也会有专门的导师来负责解决学生编写文献时所遇到的问题,比如举办讲座来帮助学生更容易、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参考文献,以及如何规范文献编写过程中的格式问题等。

第三,全程本科导师制在中国现阶段的高校实行的范围比较小。这个制度要求学校在新生刚进入大学时,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学业指导科目,然后给学生提供很多位本科生指导教师,通过上课学习的过程,完成学生选择教师、教师选择学生的良好有机互动。完成选择之后,该学生此后的本科生生涯,将由导师在学业上给出指导。综上可知,全程本科生导师制有着非常突出的优点,但在实现过程中有着较大的阻碍,比如师资力量、可控成本、增加導师工作量等问题。所以,在目前的高校中,只有部分院校选择全程本科生导师指导制度,其他院校是有选择性地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四、结语

本科生导师制的初衷是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学生和学院之间的沟通更加流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在引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同时,一定要综合我国的教育现状,结合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对本科生导师制进行合理的改变,使之真正适应具体情况,避免僵硬地套用制度,最终导致得不到预期的收益。

参考文献:

[1]王金化.新形势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

[2]靖巧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困境及发展策略[J].安康学院学报,201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探索实践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