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暴力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2019-07-01陈月

现代交际 2019年9期
关键词:家庭暴力成因现状

陈月

摘要:家暴是在家庭成员间以侵害精神以及身体和性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强暴行为,手段不乏殴打、侮辱以及残害和限制人身自由等,同时还包括性虐待以及经济上的冷落等。本文先对目前家庭暴力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积极应对,谈一下个人的观点与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家庭暴力 现状 成因 对策 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9-0072-02

研究显示,国内家暴实施者不仅有精神病患者,而且也包括教育水平相对低下者,其主体涉及各个社会阶层。一般而言,家庭施暴者多为男性,通常对家庭成员中的女性、老人以及儿童实施暴力。调查数据显示,有20%~30%的家庭男性在过去的一年间实施了上述暴力行为,而且男性施暴率是女性的3倍以上。同时,男性施暴者多为年轻人以及失业者,很多孩子曾经目睹过家长施暴过程。

一、目前国内家庭暴力问题分析

从实践来看,现阶段国内家暴范围涉及面比较广,全国妇联的一次调查表明,目前国内有较多家庭存在着家暴行为,约十万家庭因此而破裂。家暴影响深远,已经成为社会普遍问题,乃至全球性问题。事实上,从世界范围来看不乏家暴行为,比如丈夫喝醉后殴打妻子和孩子等。全球银行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50%的妇女曾遭到过不同程度的身体虐待;对于离异家庭而言,多数情况下是因为妻子忍受不了丈夫的责骂以及殴打所致,家庭暴力事件占比47.1%以上。家庭暴力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家庭小范围的事件,家暴引起的严重后果具有多面性。由于家庭暴力事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很多情况下得不到及时制止,久而久之就导致家庭婚姻破裂,妻离子散,加害人对此有恃无恐。事实上家庭暴力并非夫妻之间的事情,而且家庭暴力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产生心理上的阴影;对儿童的影响具有耳濡目染性,而且可能会导致他们长大后也产生暴力倾向。在家暴中受害人多为女性,主要是因为男、女生理以及心理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调查发现超九成的家暴事件中,施暴者为男性,女性精神与身体上均受到打击。在不断增长的家庭暴力下,部分观点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不懂得依法维权,尤其是農村妇女为了孩子只能忍气吞声。从一些较为严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可以看到,丈夫施暴过程妻子反抗中失手将其打成重伤或者导致其死亡的案件也不在少数,这说明家庭暴力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和防范,则可能好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二、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分析

(1)传统思想观念影响。传统观念认为妇女嫁给丈夫以后就成为其“财产”,应当对丈夫百依百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尤其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这种思想根深蒂固。从我国的思想文化发展来看,男权以及夫权文化和思想对夫妻关系的定位有较大的影响,同时这也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准确来说是历史遗留问题。男尊女卑以及夫权统治,对中国家庭思想观念的影响非常大。女性应当三从四德,受男性统治,这种封建礼教思想文化在当今社会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家庭生计主要来源于男性务工,对男性的绝对依赖使得男性成为主要施暴者。当他们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容易将烦躁的心情发泄在女性、父母以及子女身上,久而久之也就成为一种“自然”习惯。

(2)被施暴者的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有的被施暴者的行为表现出激惹性特点,或嘲弄丈夫,或强词夺理,或懒惰任性,甚至潜意识中渴望丈夫虐待自己,有一种变态的心理在其中。从这一方面来讲,少数家庭暴力事件的起因不在于施暴者,而是与被施暴者的行为有关。同时,有学者研究认为,女性、老人和儿童的懦弱,使施暴者对其行为有恃无恐。加之他们缺乏自我权益保护的意识和能力,甚至从未想过对施暴者的行为进行反抗,更不愿向外人提及,家丑不可外扬。在该种心理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只能忍受和祈祷施暴者及早回心转意,对自己好一点,而结果更多的是事与愿违。妇女为了维护家庭以及照顾孩子,即便夫妻感情早已破裂,有执法机关或者主持正义者介入时,通常选择不指证丈夫,甚至为其“说情”,故意隐瞒事实真相,以致被施暴者心理懦弱成为家庭暴力事件频发以及升级的主要原因之一。

(3)施暴者性格以及经历。通过临床研究发现,很多施暴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占有欲强、缺乏安全感以及心理不独立和情绪冲动等。其中,很多的问题源于施暴者早期的经历和已经形成的扭曲性格。结合心理学理论与模式理论分析,施暴者因自孩童阶段亲眼目睹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家暴场景而在其内心埋下了一个家暴的种子,成年后也可能对配偶或者子女等实施家庭暴力行为。一项权威研究表明,如果公公存在家暴行为或者动向,则其丈夫实施家庭暴力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提高,较之于公公无家暴行为的家庭发生家暴事件的可能性高达3倍。曾经目睹过父亲实施暴力行为者,就会在脑子里埋下一个暴力解决问题的种子,长大后这颗种子就会萌芽,甚至比起父辈的家暴行为造成的危害更大。

三、加强家暴事件防范策略

(1)采取心理治疗措施。实践中可以看到,心理治疗可以对家暴受害者产生非常好的效果,具体的方法有心理动力学、认知行为学以及催眠和药物治疗等方法。上述方法各有其针对性和侧重点,疗法理论不同。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应当积极配合,可以常规性询问家暴受害者遭到的暴力伤害,然后针对性制订解决方案。治疗者需知道家暴行为造成的严重影响,一旦造成了心理创伤,随之而来的压力和思想障碍难以抹去。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应当谨慎对待受害人,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变化,切忌过激。在具体的治疗阶段,治疗者往往会出现强烈反移情问题,比如感到非常的气愤或者侵入性好奇,甚至认为自己才是真正的受害者等。对此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意愿,切忌随意报道家庭暴力事件,否则会导致受害人对实施的心理治疗方法失去信任感。事实上,频繁地对家庭暴力事件进行报道,不利于减少或者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受害妇女的境地更加的危险。部分治疗者看到受害者不愿意维持婚姻关系,立刻变得焦躁、不耐烦;其他治疗者看到受害人抑郁,也会感到非常的担忧,甚至作出不明智的举动。比如,对受害人采取抗抑郁药物治疗,虽然这些措施确有必要,但是擅自决定方案已经侵犯了对方的自主权。为此,我们还是应当从问题的根本入手,从心理学的视角制订专门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家暴事件预防为主。家庭暴力主要根源于心理问题,实践中我们应当认清问题的所在,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引导和宣传教育。既要对施暴者进行心理疏导和正面教育,又要对被施暴者进行引导,采取有效的方法应对家庭暴力。及时发现问题,对精神病患者应当高度提防,对存在暴力倾向者应当进行心理指导。建议社区带头宣传,成立专门的家庭问题处理部门,及时发现不良苗头,先下手为强,将家暴思想扼杀在摇篮中。及时采取家暴防范干预措施,对受害者保护非常重要。社区机构建立心理顾问小组,排查社区范围内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及时沟通和解决问题,以免事态恶化,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总而言之,家庭暴力事关重大,应当作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对待,对当事人以心理疏导和治疗为主,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才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剑源.家庭暴力为何难以被认定——以涉家暴离婚案件为中心的实证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7):5.

[2]黄炎.国际人权法视角下我国反家庭暴力的立法与实践[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7):20.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家庭暴力成因现状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对于家庭暴力中“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研究
警务处置中家庭暴力的认定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问题”课程体系建设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