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理类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19-07-01张世富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摘 要:原理类课程是各专业本专科学生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较深。文中分析了《城市规划原理》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阐述了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课程资源建设、线上“MOOC”学习、线下“翻转课堂”和多元评价体系。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在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教育”必将引发高等教育的一系列变革,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高等教育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是值得高校教师深入探讨的问题。

一、 原理类课程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问题

原理类课程是各专业本专科学生重要的专业理论课程,原理类课程内容一般是具有普适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经过概括归纳的重要思想或者经过提升的思想方法和指导实践操作又受实践检验的操作理论等。自入职以来一直担任《城市规划原理》等原理类课程的教学工作,虽然在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的改进起到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该类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 学生对该类课程重视度不够

与实践课程不同,《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教学方式主要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课程内容知识面比较广而且较深。学生普遍做规划认为只要会设计、会画图就可以,对课程的认识存在误区导致学生兴趣不高。他们没有明白好的实践设计需要具备充足的理论基础才行。

(二) 课堂教学深度不足

《城市规划原理》这门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内容比较多。教材分为五篇二十二章七百余页,课程的信息量非常大。但是,在提倡缩减理论教学课时的背景下由原来112学时缩减为64学时,教学的课时严重不足,造成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内容有的部分删减,在一定的时间内,仅仅将内容介绍个大概,很难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深度。

(三) 教学方式单一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由于理论性较强,教学方式仍然是以講授为主,还是“填鸭式”进行重点内容的讲解。虽然多应用媒体技术收到了一些教学效果,但是学生们很难记住所播放的知识点,也不能很好地把握重点,最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教师和学生互动环节比较少、互动效果比较弱,讲授内容太多导致学生思考时间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

二、 混合教学模式在原理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选取2016级城乡规划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规划专业学生为对象,是用超星尔雅慕课平台并结合超星手机应用App——“学习通”,采用线上“MOOC”和线下“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多元化的教与学。

(一) 课程资源建设

翻转课堂首要的是学生要在课前利用课外时间完成基本知识的自学,课前任课教师需要归纳总结课程难点及关键点、搜集与教授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络资源、学科最新进展等以短小精悍,易于学习掌握的微课视频、录音、文字或者超链接方式通过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发布,同时发布课程学习活动和课堂准备开展的讨论主题。

(二) 课前线上“MOOC”学习

课前通知学生在“MOOC”上自主学习。由网络学习代替原先的课堂讲授获得知识传授,促使学生利用MOOC等网络资源进行相关课程的自觉性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课本中一些定义、文字叙述行内容通过学生课前学习上课时可减少上述内容讲述时间,留更多的时间深入讲课程中的重点难点,从而解决《城市规划原理》授课课时不足、教学深度不足的问题。同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翻转课堂”。

(三) 课堂线下“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课前学习的延伸与拓展,学生在课前自主完成课程网络资源的学习,课堂上则在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完成知识内化和能力拓展,课堂以活动为主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例如:问题讨论式、辅导答疑式、学生讲课式、现场测验式、实验教学式等。

(四) 实行多元评价体系

具备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并不意味着学生课前一定会去学习,学生如果课前并没有自学,那么课堂线下的“翻转”也就成为空谈,因此必须要有相应的监管手段。

1. 线上评价

超星尔雅平台和“学习通”就很好的提供了这种技术。教师从课程管理后台可以十分清楚的查阅每个学生的登录次数、发言次数以及学习进度,为防止学生采取“挂机”式学习,我们可以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简单测验。

2. 考勤评价

通过“学习通”任课教师可以采取九宫格“手势”签到、位置签到、二维码签到等签到方式,既节省了考勤时间又能防止学生替答到、替上课。同时,可以设置签到时长,避免学生泄露“签到密码”给逃课同学。

3. 师生互动评价

通过“学习通”任课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通”进行抢答,或者任课教师进行摇一摇随机选人回答。任课教师也可以通过现场出题或者从题库中选题的方式进行现场测验,同学答题后系统会统计答题情况。

“学习通”同时提供直播以及学生对教师线上评分等功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方便了教师的教学。

三、 结语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开展,为原理类课程的教学效果带来改变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庞大的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课堂教学活动的精细化设计都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摸索,把这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的更好,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丽艳,金梅花,全吉淑.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17,20:32.

[2]罗红安.建筑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价值工程,2010(5):43-44.

[3]宋海静.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2(19):8-9.

[4]袁赟.《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培训,2017(5):215.

[5]孟光伟.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改创新,2013(4):58-59.

[6]余贵,董菊明.基于翻转课堂的《电工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17(33):146-147.

作者简介:

张世富,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猜你喜欢

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赛课网络平台混合式教学在居住空间设计的应用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