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童谣相遇 让“阅读”走向“悦读”

2019-07-01李姗姗

读天下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悦读童谣

摘 要:童谣是在儿童之间传唱的口耳相传的文学艺术,它形式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给人以轻松活泼、趣味无穷的感觉,是孩子们学习、游戏、树立高尚道德情操、促进各方面发展的有效工具。《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低年级小学生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儿歌、童谣,促使他们在诵读中展开联想,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之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尝试低年级的学生与童谣相遇,在有趣的主题阅读活动中步入文学的殿堂,迈好阅读、说话的第一步。

关键词:童谣;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悦读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应重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阶段,富有音乐感、节奏明朗,生动活泼的童谣可以引起幼儿的美感和愉悦感,激发他们学习语言,热爱阅读的积极性。

一、 声情并茂,让学生想读

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低年级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常常会一字一顿或唱读,甚至会读破词、句,重音、停顿、语调、节奏、语气更是难以把握。所以,教师课堂上的领读、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例如在教学《gkh》时,课本就安排了带有音节的童谣《说话》。这首童谣好听又好玩,当我慢慢地、有节奏地读完它时,孩子情不自禁地露出了微笑,赞叹道:“真好听!”当我问孩子们想读一读吗?他们都跃跃欲试。于是,通过师生合作读、小组合作读、配乐诵读等多种形式的诵读,孩子们乐此不疲。读到情深处还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地发挥想象,产生联想。这样让学生感受书面语言,获得阅读体验,唤起阅读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童谣语言浅显、明快、通俗易懂、口语化,有节奏感,便于儿童吟诵,可以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提升阅读的审美能力。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带领他们走进有趣的童谣世界,更要引起并保持他们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童谣中感受阅读的快乐。

二、 想象思维,让学生悟读

《语文课程标注》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利用童谣开展学生阅读实践时,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注意把读书和思考紧密结合。

童谣洋溢着儿童情趣,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美好的情感、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而这些离不开想象。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去认识和理解世界。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展开思维训练,让学生自读自悟,让他们感悟情感。

如在教学《四季》时,我采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中感悟的方式教学。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想象草芽、荷叶、谷穗、雪人说话时的神情和动作,其次让学生自由讨论为什么草芽、荷叶、谷穗、雪人分别说自己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最后让学生思考谁还可以代表四季。这样在读中进行思维训练,极大的跳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感悟四季的变化。利用教材中的童谣让学生悟读,将读书和思考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样在与课本同步拓展,补充课外童谣时,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能进行独立思考。

三、 童言童语,让学生乐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才是真理。”阅读也是如此。童谣因“情”而作,每一篇都充满童趣,我们要善于寻找童谣蕴含的语言实践契机。在自由宽松的课堂环境中,让童言童语充满课堂,让学生个性化的语言自然流泻,情感与语言水乳交融。

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认读动物词串的《识字6》时,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后,我相机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或认识的动物,并出示有关动物的童谣。学生们惊喜地看着大屏幕上的童谣,不由自主地轻声朗读。在随后的课堂对话中,学生不由自主运用了童谣中的语言。如在说狮子时,学生有的说:“狮子头发长又长,一卷卷,一团团,脖子上像套了一条厚厚的围巾。”有的说:“狮子是百兽之王,威风凛凛。”还有的说:“小狮子特别可爱,像毛茸茸的小线团。”在出示童谣之前,举手发言的学生寥寥无几,语言也比较干涩。在出示童谣之后,学生明显爱发言了,语言也饱满了,充满生机,让我惊喜万分。

童谣是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学生心中的文学大门,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心中所想。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之后,学生更加喜爱童谣,通过童谣,更愿意拓展自己的阅读面,接触更加广阔的课外阅读。

四、 初编童谣,让阅读开花结果

儿童诗作家金波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因快乐而写诗,因写诗而快乐”。通过大量阅读童谣,开展一些有趣的阅读活动,学生对童谣的形式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让学生试编童谣,讓语言转化为文字,这是阅读的最终目的。

如教学《四季》时,教学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交流,他们自己就能发现课文的每一小节写了一个季节,而且每一节句式基本相同。然后小组合作创编一首类似《四季》的童谣,学生们自然而然的写出:

蝴蝶展翅,她跳着舞说:“我是春天。”

荷花微笑,她对蜻蜓说:“我是夏天。”

黄叶飘飘,他挥着手说:“我是秋天。”

雪花飞舞,他对小朋友们说:“我是冬天。”

在此基础上,我将童谣《数青蛙》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引导孩子找出规律,让学生仿照编写。学生兴致勃勃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如“一只小鸟一张嘴,一对翅膀两条腿,扑腾扑腾飞上天”。看着自己编写出的童谣,学生们喜不自禁,阅读兴趣被完全地激发了。

萨特曾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有趣的童谣吸引他们,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亲近之感。在阅读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阅读的情感态度将直接影响到阅读的质量。我们只有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愉快,才能真正把他们引领进阅读世界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陈梅.真寻觅 细品味 巧创编——年级学生“高淳童谣”主题阅读活动初探[J].考试,2015(4).

[2]徐亚琴.从“阅读”到“悦读”——记我与孩子的读书之旅[J].新课程(小学),2014(7):156.

作者简介:

李姗姗,安徽省滁州市,安徽省滁州市会峰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低年级学生悦读童谣
快乐童谣
小学低年级语文游戏教学方式探讨
警惕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中的“消极完美主义”倾向
浅谈培养低年级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题的能力
微课,为“悦读”插上“隐形的翅膀”
高小学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效果的研究
从阅读到“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