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大学生培育路径剖析

2019-06-30王晓庆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创新型互联网+

王晓庆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培育具备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有一个复杂的路径,贯穿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文章将从以下途径剖析创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提倡创新理念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高校可运用新技术和新媒体进行教学,努力提升大学生的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能,培养学生利用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需强化专业领域教育,考核大学生专业素质,提升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高校需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创新型;大学生;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1-0221-02

0 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背景下,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新技术,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培育高素质的创新型大学生,是当前我国高校亟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索创新人才培育的有效方法,洞察创新人才的培育规律,构建创新人才的培育路径。

创新型大学生的培育目标是大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能够综合运用各类工具解决问题。即,创新型人才应该具备良好的创新品质、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出色的实践能力等创新素养[1]。本文将从以下途径剖析創新型人才的培育工作: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有力支撑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强化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铺平道路。

1 创新型大学生培育路径分析

1.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大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

创新素养由精神要素和能力要素组合而成,是各要素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创新素养需要通过不断地训练和实践,从而积累的创新能力[2]。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精神等创新品质与知识结构、创新能力要素共同有机构成了创新素养[3]。创新品质和实践能力是创新素养培育的两个主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教育的成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水平,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人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引导、规范和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的形成[1]。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能够在以下两个方面取得成效:{1}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引导大学生摆脱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避免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坚定创新创业之路。{2}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创新思维,探索新颖的创新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索创新规律,最终让学生具备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2 掌握新技术新工具,有力支撑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互联网+”重新演绎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涌现了移动化和网络化的多样态新媒体,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有重要意义。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及网络、移动新媒体,高校能够更高效地创新教学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更高效地探索创新教育新模式,更有效地提升创新教育效果。掌握“互联网+”新技术及新工具,大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就业和创业环境,更有效地开展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

本文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探讨新技术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1)信息资源检索技术。信息资源检索技术主要包括网络搜索引擎、数据库全文检索技术、多媒体信息检索技术等。全球网络和数据库蕴藏了海量的信息资源,包括结构化、半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以及文本、图像和音频等数据。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如果能够很好地运用信息资源检索技术获取海量数据资源,将极大地提高创新实践的成功概率。

(2)办公软件使用技能。办公软件使用技能主要包括文字编辑、表格制作、数据统计分析、演示文稿制作的能力和技巧。办公软件主要包括Office和WPS等系列软件。大学生需要熟练掌握上述软件的使用技能和技巧,包括制图、制表、格式优化等方面,高效率地产出各类文档。

(3)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任何组织和个体都可以收集和分析数据。大学生需要培养数据采集和收集能力,广泛获取信息资源。数据采集方式多样,可以采用网络下载、爬虫方式获取数据,也可以登录特定数据库进行下载,或者制作问卷表进行数据采集。

数据分析能够为商业活动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撑,能够为客户提供精准的产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败。大学生需要掌握数据分析的思维和分析工具的使用技能。目前,主流分析工具软件主要有Excel工具、BI工具、报表工具等,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上述软件工具的使用技巧之外,更需要掌握分析方法,如多维度统计、数据挖掘等方法。

1.3 强化专业技能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实践能力

高校应该将专业教育作为最核心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强化专业意识,突出专业能力,面向核心技能素养。高校需要结合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深耕细作专业设置。专业设置要杜绝贪多求全,要根据学校师资实际情况设置。

高校应该制定专业教师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高校应该构建一套教师的培训体系,提供专业技能培训,并对教师进行考核。同时,还应该建立教师实训机制,激励教师到企业去锻炼,实地了解企业运行方式。同时,聘请拥有企业丰富经验的工程师作为兼职教师,共同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高校需要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原则设置专业课程,应该考虑将多门学科内容进行融合,这有助于培育跨专业人才。单一专业知识结构越来越难满足当今就业创业需求,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例如人工智能专业就是交叉学科,大量涉及数学、图像、语音、信号处理、计算机、自动化、控制理论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高校应该强化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提高课程设计的占比。高校要加强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的管控,制定一套完整的大纲、评分标准,能够量化课程实验和毕业设计的工作,并以此作为考核标准。

1.4 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实践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实践铺平道路

高校校内拥有的实践资源不足以满足大学生创新实践的需求,同时这些资源与市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因此,高校应该整合市场和企业资源,建立外部合作机制,建设校企创新实践的平台,拓宽创新实践渠道,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高校教师应该建立课题组,由多类人员构成,包括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大学生参与关键问题的联合攻关,一起定位问题根源、寻找问题解决方案。在问题攻关的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熟悉问题的定位和解决流程,熟练掌握工具的使用。

高校需要推动校企合作,建立大学生实习机制,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实习。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可以部分地承担简单的工作,主要目的是熟悉项目开发流程,熟练运用相关工具,适应企业工作环境。企业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型人才培育的成败[4]。

2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型大学生的培育工作极其迫切,亟须高校深入思考。本文剖析了“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型大学生培育的路径,着重从思想政治教育、新技术新工具的掌握、专业技能教育及创新实践平台等方面展开讨论。创新型大学生培育工作是复杂和漫长的,需要多方主体参与,包括政府、高校、教师、学生和社会等,通过多方合作,提倡创新精神,营造创新氛围,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铺平道路。

参 考 文 献

[1]刘新庚,罗雄.培养造就创新型大学生的路径选择[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14-16.

[2]张娇,黄刚.互联网背景下如何构建创新型大学生闲暇文化生活[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24-25.

[3]吴淑芳.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马伟珍.“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J].智库时代,2019(32):23-24.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创新型互联网+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