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6-29郭思博英迪岩孙雪晴

北方经贸 2019年3期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防范措施风险

郭思博 英迪岩 孙雪晴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它对于促进企业融资、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其涉及关联方较多、交易结构复杂、市场化水平较高,因此,资产证券化既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回报,同时也并存诸多风险。通过分析中国现今经济背景下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并根据资产证券化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9)03-0102-02

一、引言

资产证券化是持有资产的融资者将周转率低的,但可以预期将来会增值现金流的资产,依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对其交易和融资结构进行重塑,并对其回报率和不确定性再次评估,最后以初始资产作为抵押,在资本市场上设置可以买卖的证券化金融商品的融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信用增级机构提高证券的信用等级,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效率。而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工具最大的独特性则在于在直接籌资和间接筹资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与置换途径,而且形成了市场经济中金融信用和市场信用的相互沟通渠道。所以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在于对于资产证券化的金融产品的风险与回报进行再次组合,使其更加有效的进行破产隔离和收益重置,从而能够让资产证券化的各关联方都受益。

二、我国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一)信息披露风险

1.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与美国成文法和不成文法相结合的立法程序不同,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相关法律制度采取边试点边立法的方式,只有形成成文的法律制度之后才会构成法律效力,造成了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的风险。

2.信息披露与保密义务之间的冲突

发起机构有责任对客户的相关信息负责且不得泄露相关信息,但发起人同样有责任对基础资产的资信质量和信用等级等,对投资者投资判断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披露。在资产证券化的交易过程中,融资者需要将其融资过程中交易状况披露给所涉及的关联方和证券投资者,因此,就会造成信息披露义务与信息保密义务的冲突。

3.信息披露主体法律责任不明确

我国法律体系中,法律责任主要有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而对于受害人利益损失的经济赔偿的约束条款只有在民事责任中才有体现。与国外证券市场较为完善的证券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相比,我国违反证券信息披露义务的民事法律责任缺位,民事诉讼所奉行的“谁主张,谁举证”原则也成为投资者获得民事诉讼胜诉的主要障碍。

4.信息披露多头监管

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目前处于多头监管状态,存在监管不协调,部门权限、职责划分不清的情况,这极容易导致证券化信息披露多头监管的混乱,使信息披露义务人缺乏信息披露的主动性、充分性,从而影响投资者的获利水平和企业的融资效率。

(二)信用风险

1.信用增级风险

对于资产的信用增级主要表现为内部增信和外部增信两个方面,其具体的运行过程如图1所示。

(1)内部信用增级风险。内部信用增级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划分次级、优先级结构、自我担保。而内部信用增级风险主要是在进行自我担保方式下产生的,因为担保资产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会对资产证券化的整个融资过程造成风险。而划分次级、优先级结构对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造成的不确定并不明显。

(2)外部信用增级风险。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外部增信的主要方式就是提供第三方担保,差额补足承诺等,而外部信用风险的产生主要由于为其提供担保的第三方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即关联方所存在的风险也会成为我们资产证券化外部信用增级风险。

2.信用评级风险

信用评级机构对于资产证券化所形成的金融产品的风险回报情况会提供评价指标和信息,而这些评价指标和信息的出具对于投资者的决策意义重大,此外,基础资产的资信质量也是决定信用评级的重要因素。但由于资产证券化涉及关联方众多,交易程序复杂,并不容易准确的估计该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报酬情况,而且信用评级需要各种精深的专业知识,而大多数投资者都难以具备这种完备的专业知识系统;我国目前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信用评级体系,通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信用评级机构和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这些因素都造成了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风险。

(三)金融风险

1.流动性风险

如果基础资产的增值额与需要清偿的资金流出量在融资过程中有一定差额的存在,这势必影响特殊目的机构对于投资者本金和利息的清偿。而流动性风险的出现也必然会阻碍企业融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制约企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这种风险就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

2. 利率风险

部分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必须按合同规定,在约定日期前将其持有的证券出售,而由于利率变动难以预测和把握,如果证券投资者在购买证券后利率上升势必会造成投资的亏损。对于资产证券化融资主体来说,利率风险就是持有资产时所需负担的利率和证券市场化时的利率出现差异造成的。

3.外汇风险

伴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逐步与国际体系接轨,资产证券化融资过程中的货币种类和担保资产所产生的货币增值的币种如果不同,亦或者担保资产中同时并存国内货币和其他货币,企业就会因为因为利率变动和其他原因造成外汇风险。

4.购买力风险

通货膨胀是经济在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周期性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购买者投资产生的实际回报资产会因为通货膨胀的产生而发生资产的减损,这就是所谓的购买力风险又称通货膨胀风险。在通常情况下,当通胀率增高时,证券的回报率就会减少。所以,购买力风险的出现也必然会阻碍企业融资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使投资者的投资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水平,甚至制约企业发展和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

三、资产证券化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1.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正在面对严峻的法律差异的压力和挑战,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逐渐接近国际标准、法律标准。必须尽力结合国际惯例,修改原有的金融法律制度,逐步将原有政府的行政色彩调整为市场化的色彩。

2.采用自由转移原则

因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银行通常在向特殊目的公司出售贷款后保留偿还贷款的服务,并且不必在转换过程中增加额外的负担,因此,中国的合同法应该接纳这个自由转移原则。

3.加强索赔追回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消除债务人不退还债务的风险,确保债权人充分享有债权,以保证支持资产证券化的资产的稳定性和确定性,这样证券化资产才会具备成为优质证券的基础,因此,要加强索赔追回的法律规范和约束。

(二)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1.提高基础资产的资信质量

基础资产资信质量的提高是资产证券化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环节,信用质量良好的基础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和增值资本具有更丰厚的经济效益。而要有效提高基础资产的资信质量,必须首先确保基础资产在其期望时间段内会出现持续的现金流的增值。其次,变现能力强和高实用性的基础资产也是对其资信质量的要求之一。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对基础资产的财务风险进行严格监督,并从第一环节就避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产生。

2.规范信用评级体系建设

为了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高效良性运行,防范未成熟的评级体系带来的风险,我国应该努力改革现有的信用评级机构,培育几个权威的信用机构。而且要防止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误差,建立统一的国际化的信用评级标准、评级手段和程序。最后,要加大对信用评级专家评级水平的培训,提高其评级的准确性、客观性和高效性。

(三)加强金融监管与协调力度

加强金融监管与协调力度主要用以解决资产证券化清偿过程中的金融风险,其中主要包括: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购买力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风险之一。对于流动性风险的控制和规避主要是在信用增级过程中提高基础资产的资信质量以便提升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信用级别,从而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增加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流动性便利也是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措施。所谓流动性便利是指从通过其他渠道取得临时资金,用以支付投资者本金和利息。

利率期权是控制和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利率风险的主要措施和渠道。而利率期权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通过设置利率上限、利率下限来进行金融市场的调控。而外汇风险虽然对于资产证券化的影响不大但仍需对其不确定性进行规避和控制,其防范措施则可以通过货币互换,外汇期权和外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调控。

对于购买力风险的防范,证券的购买者要形成成熟的购买策略,根据外汇情况和利率的变化,并结合自己对风险和收益的权衡情况,适當地调节自己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可以选择可调整利率的证券化产品和浮动利率证券化产品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投资亏损。

参考文献:

[1] 任 伟,陈兵兵.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7(4).

[2] 范 阳,陈卫星.澳大利亚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7(2).

[3] 王俊寿.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体系设计[J].南开经济研究,2012(2).

[责任编辑:王 旸]

猜你喜欢

资产证券化防范措施风险
夏季开空调,怎样才能不生病?做好这些防范措施很重要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浅谈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特殊目的载体的可行路径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教子/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