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眼看世界

2019-06-28王晓一

延河 2019年6期
关键词:游戏性童真孩童

王晓一

孩子看待的世界,与成人眼中的世界往往不同——孩子能够看透皇帝的新装,并脱口而出,这是因为他们简单、纯粹。孩子对世界的感知、体验,进入文学维度后,便成为了儿童文学,因而儿童文学的本质,是以孩子的视角在打量世界时所形成的艺术性表达。

高等级的儿童文学必定带有寓言结构,可以对成人世界的感受予以解构,这是儿童文学深层的隐秘。成人世界里的繁复、刻意、变异等等所有的花招,都会让孩子不解,但他们也不多想,他们认为鹿就是鹿、马就是马,他们会同声作答、一起指认。他们因真实而简单,因简单而纯粹。

与真实性一样,游戏性也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游戏中,他们能够扮演任何角色,无论皇帝还是臣民、爷爷亦或孙子,他们只是为图一乐,根本不顾及高低上下、贵贱尊卑。成人世界中的秩序,在孩子们的游戏中顿然变得松弛,乃至于成为了情节关系。

如果说真实性是孩子对于世界的判断标准,那么游戏性就是他们与世界互动的形态。既然儿童文學是“童眼看世界”的艺术表达,那么就得具备孩童的本真意识和游戏精神。

这种本真意识,不仅是对与错、善与恶的区分,更包含感受的直率、表达的勇气。这种气质是孩童的本真,故而被称为“童真”,也是孩子的特权。成人暗地里很羡慕这种特权,可却往往不敢使用。

至于孩童的游戏精神,并不是嘻哈玩闹,而是一种对生活参与的态度之表达。在儿童文学中,战争可以是游戏,游戏可以是战争,也能够在无所希望中挥洒无尽的希望,乃至于在悲惨世界中的冻馁而死,都可以缘由一根根火柴的划燃、圣诞礼物的走动、外婆的复活,而充满着令人心碎的温暖、撕心裂肺的欢愉,从而燃烧起绝望中的希望。

儿童文学的领地,是由不同孩子的视野联结起来的。然而,儿童文学创作的主体大多是成人作家,他们可以“童眼看世界”,一定是保有童真。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他们在潜心地移情体验着童心与童真。

体验不同于扮演,它们各自的表达效果也迥然不同。体验后的表达,具有“童眼”的诚恳性,而扮演式的表达,往往会显得惺惺作态——要么是奶声奶气般的浅显,要么是借由童言说事,但却散发着成人化的气味儿。

儿童文学可以写得深刻,但决不是在成人化的倾向中才能得以完成。儿童文学的深刻在于开掘出寓言结构,建立一个童心世界、构建一部童真秩序,并由此创造一种精神景观。

猜你喜欢

游戏性童真孩童
以“游戏性”的方式开展小学美术教学
Do Softly Pray
华丽追梦者
嗯,这是那孩童般永不落空的惊喜
萌趣圣诞
浅析游戏性幼儿舞蹈教育
浅谈班级主题课程与环境区域的有效运用
童年之歌
回归童真季
中职语文游戏性阅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