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兰女性传统服饰

2019-06-27伍金加参

西藏人文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苯教服饰文化普兰

伍金加参

误传在孔雀河畔的“孔雀”服饰

阿里普兰地区盛行羔皮袍,制作精细、装饰典雅,但羔皮袍的面料以毛料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外套绸缎,这在整个藏区都独具特色。普兰妇女传统服饰中,比较精美而独特的“宣服”最为出名,它与阿里西部历史文化密切相关。

孔雀河源头形似孔雀,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据说,为了使孔雀的美意留存于这块土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制作而流传至今。

普兰妇女传统服饰的形状是否真的像一只孔雀呢?老人罗桑说:“传统上普兰传统妇女主要是在盛大的节庆上身着盛装,同时穿戴在跳起‘宣舞的场合。据说这种歌舞源自古老的象雄文化,所有跳舞者都是新婚嫁来的女子,因此这种普兰传统妇女盛装具有‘宣切或‘帕切之称,而从未听说过‘孔雀服之类的说法。”

众多学者和民间艺人认为,“宣”这种歌舞形态存在于象雄时期。尤其是雍仲苯教祖师敦巴辛饶米沃且时期,“宣”作为古老的歌舞,在宗教庆典仪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古老的普兰妇女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象雄时期。

《米拉日巴传》记载:“当尊者米拉日巴到达普兰吉堂时,有众多当地人围观,尊者言‘我等瑜伽行者想化斋,随即人群中一位穿戴华丽服饰的姑娘问道:‘你等父母、亲戚是何人?”可以看出普兰妇女传统服饰至少应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当时的服饰比较华丽。

《更敦群培文集》中也有记载:“阿里一带的妇女服饰跟安多地区非常相似,尤其背后披的斗篷和上面点缀的绿松石。”

由于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等原因,使得服饰文化呈现出强烈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在普兰人民的民间传说里,普兰妇女传统服饰的最初起源和结构,都与藏民族原始的苯教有关。

古格壁画上的“护法女神服饰”

传说诺桑王子时期,天仙下凡的妃子益卓拉姆美丽异常,招致其他妃子的妒忌。有一次趁王子远征,其他妃子逼迫益卓离开普兰。当王子回来知道所有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一气之下,惩罚这些妃子,让她们像罗刹女一样身披人皮,脖子上挂满人肠子。后来慢慢演变成如今的美丽披风和一串串五颜六色的胸饰项链。在现在的普兰县境内,依然能见到诺桑王子的王宫遗址、益卓飞回仙境的遗址,以及其他相关历史人物的传说遗址。

普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雍仲多吉老人回忆:“我是普兰县西德村的人,我自幼出家,在夏陪林寺庙和西德寺见过穿戴普兰妇女传统盛装的场景,而且祖辈相传普兰传统妇女盛装是象雄时期的文化遗产,有‘罗刹女服饰的象征意义。”

误传的“孔雀服饰”。(拉巴欧珠/ 摄)

普兰传统服装最具特色的还是配饰,虽然配饰数量庞大,颜色众多,但是整体上看上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最让人着迷的是头饰面罩,红色珊瑚和白色银子坠链如同高山泻下来的瀑布,遮满普兰女性美丽的古铜色面部,若隐若现的面部给人一种神秘感。(康凯/摄)

从饰品的形状看,普兰妇女传统服饰的珠冠和右肩所挎的装饰品形似月牙,这种服饰风格在苯教盛行时就已产生。另外,离普兰较近的一些地方,服飾上至今仍然留有苯教的象征物雍仲的符号。在扎达县措如苏吉村一带妇女服饰上,能很清晰地看到这一符号。这些都可以说明苯教文化对阿里妇女传统服饰的深刻影响。

传说古象雄时期,普兰女性传统服饰与现在普兰成年女性所穿的节日“宣切”比较相像:头戴“町玛”帽子,身穿长袖大藏袍,脚蹬藏靴。达青藏医学校的普布加参老师说:“象雄王子辛绕米噢齐纳了一个工布(现在林芝)地方的妃子,那时工布妃子身穿整套工布特色的服饰,大家被其所戴帽子样式和形状吸引,于是当地女性仿制这种帽子穿戴至今。从帽子的形状来看,确实与工布女性帽子的形状有几分相似。”

普兰女性传统服饰与主流藏族服饰有着共同的元素和特征,如冬季服装为宽袍、大襟,系腰带,佩戴珍贵头饰、嘎乌、绿松石饰品等。但是,作为藏族的一个边缘族群,普兰服饰在长期的民族分合、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与藏族主流服饰文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服饰文化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普兰受吐蕃文化的影响持续时间长、力度大、范围广。吐蕃后裔统治时期,是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文化形成的初期。

普兰女性传统服饰是“无价之宝”

普兰女性传统服饰之所以具有昂贵的金银珠宝,也与当地的特产有关。自古西藏盛产黄金,其中阿里又是黄金产量最高的地域之一。由于当地的金子产量高,可以与周边的印度和尼泊尔商人交换其他宝石,因此普兰女性传统服饰上有种类繁多的珊瑚、玛瑙、琥珀、珍珠等宝石。

从普兰女性传统服饰的形状和文化功能来看,既能反映出浓郁的苯教文化特征,也能反映出一定的佛教文化内容。比如,月牙形的头饰和肩饰是苯教崇尚大自然的文化表现,而众多大大小小的饰品佛龛又是佛教文化出于保护自身的一种文化现象。一些披风上堆绣的苯教标志万字符号即“雍仲”,也能反映出这里曾经是象雄文化中心地带。

普兰女性传统服饰色彩的远近、冷暖、强弱搭配恰到好处。其中最具特色的还是配饰,虽然配饰数量庞大,颜色众多,但是整体上看上去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色彩搭配得当。最让人着迷的是头饰面罩,红色珊瑚和白色银子坠链如同高山泻下来的瀑布,遮满普兰女性美丽的古铜色面部,若隐若现的面部给人一种神秘感。红色珊瑚主调的项圈,与高原女人特有的红润的脸色十分相衬。

相比之下,胸饰主要以黄金和白银所制的饰品佛龛和黄色琥珀为主,虽然中间配有其他颜色的宝石,如绿松石、珊瑚、玛瑙、天眼珠等。上面镶嵌的金银有方形、圆形、梯形、四边形、八角形等各种几何图形;每块金银上镶嵌形状各异的宝石,有各种精美的祥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随着穿戴者缓缓的移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伴随“宣”的舞步,更能展现普兰女性传统服饰的特色,时展时收的披风,如同飞舞的彩蝶。远看古朴而庄严,近看华丽而耀眼。

普兰女性传统节日“宣切”,只有节日和婚庆上才能看到,平日几乎见不到。(唐奂钥/ 摄)

普蘭传统服装。( 本跨页图 康凯/ 摄)

处在多元混合文化现状下的普兰女性传统服饰

如今,普兰女性传统服饰处在多元混合的文化现状中。现在普兰女性传统节日“宣切”,只有节日和婚庆上才能看到,除非游客专门要求展示,平日几乎见不到。能够完整表演“宣切”的女性,更是稀少,很多家庭的女性传统“宣切”已经残缺不齐。更多的情形是节日简装取代“宣切”:一是“宣切”的造价太贵,一般家庭一时无法买得起;二是传统节日“宣切”繁重,穿戴者感到累和繁琐;三是服饰变异的结果。

服饰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但由于地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受到民族文化交流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别和个性。解剖作为文化符号的普兰女性传统服饰,对于了解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精神特征,以及了解民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普兰女性服饰背面。(唐奂钥/ 摄)

猜你喜欢

苯教服饰文化普兰
苯教音乐研究的学术前沿动态
傣族服饰文化在现代生活的运用
甘丹颇章时期藏族服饰文化解读
净美雪顿·美好生活——西藏民族服装与服饰文化展演活动盛大举办
从热巴舞蹈中剖析苯教文化遗存
苯教象派创始人象帕及其影响刍议
宕昌家藏苯教古藏文写本来源探析
现代流行服饰文化视阈下的符号化消费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