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吟人生

2019-06-27楞本才让·二毛

西藏人文地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扎巴格萨尔史诗

楞本才让·二毛

我们四进拉萨,三过唐古拉山口,六出雀儿山,行程5万多公里,拍摄了两万多分钟格萨尔说唱艺人的素材,经受了一次藏文化的洗礼。其中四位艺人,让我们难以忘怀。

扎巴老人

被称为“国之瑰宝”的著名艺人扎巴老人,已在1986年离去了。他的一生,不仅因为说唱《格萨尔》史诗而辉煌,更重要的是他历尽沧桑,始终怀抱着一颗慈悲的心,忠诚于自己的生活和伟大的格萨尔父王!

他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老人,更是一位神奇的《格萨尔》说唱艺人。

扎巴老人说唱的《格萨尔》史诗规模宏大、卷帙浩繁,情节生动形象,故事连贯完美,语言流畅幽默,艺人们公认:扎巴艺人才是雪域最优秀的说唱艺人。

扎巴老人自报能说唱包括大小宗共计43部、长达800万字左右的篇章,相当于40部荷马史诗。如果按汉文字数计算,比六部《红楼梦》加起来还要多。

而扎巴艺人本人居然是个一字不识的老人。

扎巴艺人从小就浪迹天涯,13岁时,这位刚刚展露出艺术天分的牧童,踏上了艰辛而荣耀的人生之路。流浪、说唱的生活,伴随他走遍了西藏的神山圣湖。1959年,在进军西藏筑路架桥的热潮中,扎巴成了一名正式的道班工人,结束了长达14年的流浪生活。

几经波折,西藏大学找到了扎巴老人,为彻底打消老人的顾虑,解决其生活上的困难,自治区把扎巴老人全家11人的户口迁到了拉萨。从此,扎巴老人成了西藏大学的正式干部。

扎巴老人的最大心愿,就是说唱《格萨尔》。在北京召开的国家四部委的表彰大会上,扎巴老人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在北京提出了一个小要求,希望能到动物园里看看老虎,因为格萨尔大王就是属虎的。

当扎巴老人一次看到三只老虎时,他像一个小孩那样的兴奋——藏族有个说法,一个人一次能见到三只老虎,是非常吉祥的事情。

1986年11月3日,扎巴老人有些不舒服,女儿白玛带他到了藏医院,大夫给老人检查后建议他住院治疗,老人不肯,说,我还急着说《格萨尔》呢!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扎巴老人还在说唱录制独具特色的《巴嘎拉国王》,这一部很少有艺人会说唱。老人已经录了68盘磁带,将近收尾了。这天,老人录了一会后显得很疲惫,说唱停了下来,工作人员见老人坐在洒满阳光的卡垫上闭目养神,就悄悄退了出去。没想到,扎巴老人就这样悄然无声地走了。

扎巴艺人活了整整80岁。据百姓传说,他的出生伴随着一个美妙的故事:格萨尔王在征战途中,坐骑江噶佩布无意踩死了一只青蛙,格萨尔下马超度青蛙时,告诉他你来世就是我们的人,你要把岭国的故事讲给藏民听。

这只青蛙转世成了扎巴。

就在他去世前不久,老人有一次对女儿白玛说:“我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但我说唱了一辈子的《格萨尔》,我死时也许会在卡垫上,格萨尔大王会给我一个好的姿势,我的头骨上有个格萨尔大王的马蹄印,天葬时你们会看见,一定要保存好。”

老人的话应验了。他离开时盘腿端坐,双手放在怀里,面目安详,而那块珍稀的头骨由家人完好地珍藏着。

老人一共录制了998盘录音带,也就是998个小时。这是一笔无法衡量价值的巨大财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降边嘉措采访著名格萨尔说唱艺人札巴和玉梅。(降边嘉措/供图)

桑珠老人

又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向西流去的拉萨河泛动着金色的光芒,河谷两岸,人们已经开始收割青稞和小麦了。此时此刻,是辛劳了一年的农民最喜悦的时刻。每到这个季节,桑珠老人一定要回一趟老家墨竹工卡县。他很关心他地里的青稞,还要看看儿子和乡亲们在忙些什么,家里有没有什么好事情。在乡亲们的心里,桑珠老人是一个神一样的人。

桑珠一生以说唱《格萨尔》为生,他边走边唱,走遍了西藏大地,流浪了大半辈子,直到35岁才结婚。上世纪50年代末,他带着妻子从拉萨搬到墨竹工卡县,过着半隐居的生活,直到他被请进了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

据说,桑珠是在一场忽然的大雨中,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下,不知不觉睡着后得到“神授”的。桑珠回家,最高兴的要属周围的乡亲们,他们又能围拢着篝火,托着下巴,听到熟悉的《格萨尔》曲调飘扬在星空下。桑珠说唱时的特点,就是非常忌讳在说唱过程中受到干扰、或被人打断,他喜欢在开阔的草地、树下、山洞里等清静的地方,带上录音机和一块卡垫,进入到完全忘我的状态中,有时一唱就是一天,然后把录完的磁带交给《格萨尔》的研究机构。如此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桑珠在雪顿节期间为广大群众演唱。(次仁平措/摄)

在边走边唱中,桑珠學会了很多地区的方言。每到一处,他在说唱时尽量采用当地的方言,创造性地变换语汇、音调,这使他练就了一套驾驭语言的能力,成为说唱《格萨尔》史诗独特的一个艺人。

曲扎与玉梅

西藏自治区的北部,是一片广阔的草原,藏语称为“羌塘”,意思是“藏北草原”。这里是西藏自治区最大的牧区。

就在这块充满了《格萨尔》风物遗迹的草原上,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曲扎和玉梅。他们的家相隔仅仅几里路,中间流淌着一条奔涌的大河。

曲扎和玉梅都属于“托梦”艺人,他俩还是亲戚。这种地域和血缘,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格萨尔》史诗的传承,有着人文地理上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关联!

曲扎的父亲是青海果洛人,在去拉萨朝佛路过索县荣布乡时留了下来,他是一位医术高明的藏医。曲扎只上了一年的小学,在他十岁时,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的他,和母亲挑起了照顾五个弟弟妹妹生活的重担。

曲扎出生并成长在具有丰富的《格萨尔》风物传说的索县,婚后又生活在酷爱《格萨尔》史诗的巴青县,这良好的氛围,无疑构成了他成为说唱艺人的有利条件。

平时的曲扎是个不大爱说话、憨厚的人。而当他一开始说唱史诗时,就完全变了一个人,那滔滔不绝的诗句,让人难以相信出自他的口中。

玉梅,1991年摄于北京。(降边嘉措/供图)

在重回学校又学了一年的藏文后,曲扎如虎添翼,他的说唱水平提高得很快,并开始把说唱的各部书写成本。一部较长的篇章用两三个月就能写完。这对于一个一生只学习过两年文字的人来说,书写的确是一部“天书”了。

在索河岸边,是玉梅在荣布乡的老家,现在姐姐还守着老房子,继续着玉梅从前的牧民生活。

她们的父亲叫“洛达”,是一个力大无穷、闻名四方的《格萨尔》说唱艺人。父亲是在玉梅做梦得到“神授”的那年夏天去世的,之前他有所预感,曾对自己的妻子说:“我的‘灵感已传给了女儿,看来我该回去了。”老人走的当天,让妻子不要让玉梅去放牧,他有话要给女儿说,妻子没有在意。结果,当晚上玉梅回来时,亲爱的父亲已经安详地睡去了。

玉梅刚到拉萨的时候,接受了很严格的测试。那是在1983年,玉梅25岁,谁都不相信这位从来没有离开过藏北山沟、一字不识的牧羊女,胸中能装着几十部格萨尔英雄史诗。然而,最后的事实证明: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说唱艺人;而且罕见的是唯一一位女性!

玉树达哇扎巴说唱格萨尔的故事很快就能进入格萨尔的世界而停不下来, 直至气力用尽。要想让他停下来要轻抚其手背, 逐渐让他“醒来”。 ( 孙明光/ 摄)

当时因为年龄小,为了长远考虑,组织上决定让玉梅从第一个藏文字母开始学习,结果玉梅根本学不进去。奇怪的是,只要她一写字,头就会疼起来,浑身不舒服。大家经过各种尝试,最后只有无奈地放弃了。现在,这位能说唱70部史诗、享受特殊津贴的国家级专家,只会勉强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玉梅是被国家录用为正式干部的第一个格萨尔说唱艺人。我们到她家的时候,她大大的新楼还没有装修完,在散发着油漆味的新居里,她给我们拿出了父亲传给她的“仲夏”:格萨尔艺人必备的帽子。

玉梅说唱時,一定要端坐,手中不停地拨动佛珠,尤其是她的表情,随着情节和人物活动而变化,非常的生动传神。

玉梅说,她是看着眼前不断浮现的情景说唱的,一幕幕就像我们看电影一样。她说她的情绪在说唱时显得极其重要,几乎起到了决定性的因素:如果情绪好,眼前的景色就很清晰,唱词十分连贯;有时情绪不佳,眼前就映现不出来图像或出得很慢,这样说唱就很吃力,效果也不好。

猜你喜欢

扎巴格萨尔史诗
放生
放 生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2013史诗之战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史诗表演
论象雄·曲旺扎巴的长篇叙事诗《罗摩衍那》
《格萨尔》向何处去?——后现代语境下的《格萨尔》史诗演述歌手
长征 伟大的壮举 永远的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