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垂钓》课堂实录

2019-06-25张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9年5期
关键词:稚子问路古诗

张娟

一、重温古诗,自然导入

师:同学们,本学期我们已经学了两首写儿童的古诗。谁来给大家背一背呢?

(生背诵《池上》)

师:背得真好,我们从这首古诗中,认识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呢?

生:我认识了一个天真、有趣、顽皮的儿童。

师:是呀,一个“偷采”,一个“不解”,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调皮的儿童形象。

(生背诵《所见》)

师: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呢?

生:我看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儿童。

师:“悠然自得”这个词用得好。这首诗中的孩子先是歌声振林樾,然后忽然闭口立。一个聪明、机灵、悠然自得的孩子就跃然纸上了。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的诗——《小儿垂钓》。(板书课题)注意“垂”字,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横画较多,注意匀称。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生:一个孩子在河边学钓鱼。

师:是的,这首诗就是诗人胡令能看到了这一幕并写下来的。课前,我们对诗人胡令能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你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

生:胡令能是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莆田。

师:很好,你了解了他是哪里人。

生:他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瓢、盆、缸为生,人称“胡钉绞”。

师:看得出他家境比较贫寒。

生:他的诗语言浅显,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四首。

师:你关注了他的诗歌特点,今天咱们学的这首《小儿垂钓》正是他的代表作。

二、精读古诗,入境悟情

(一) 关注停顿,读出韵味。

师:接下来,我们跟着诗人胡令能一起来看看这个小儿是如何垂钓的。

(生读诗)

师:字音准确,字正腔圆,表扬你。其实古诗是讲究停顿的。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老师已经给大家标注好了停顿,“/”表示短停,“//”表示长停。长停要注意声断气不断。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诗,然后学着老师的样子再来读一读。

(师范读,生自由练读)

师:读得很认真,老师现在和你们合作来读一读。老师读长停顿前面的,同学们读后面的。

(师生合作读)

(二) 抓住关键,读懂诗意。

师:这首诗的题目叫《小儿垂钓》,诗中哪一句写的就是题目的意思?

生:蓬头稚子学垂纶。

师:哪一个词正好表示垂钓的意思?

生:垂纶。

师:我们看看“纶”这个字,谁来猜猜看是什么意思?

生:鱼线。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纶”是绞丝旁。

师:你关注了字的偏旁并理解了意思,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哪一个词表示小儿呢?

生:稚子。

师:稚子就是小儿,一般指的是六七岁以下的小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儿?

生:这是一个头发很乱的稚子。

师:这个小儿钓鱼时,侧坐在莓苔上,侧坐是怎么坐的?谁能做好这个动作?

(生做侧身坐在莓苔上的动作)

师:(出示莓苔图片)这就是“莓苔”,又叫青苔,常年长在水边的岩石上。

师:仔细观察这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生:都是草字头,上面的草字头表示和植物有关。下面表示这两个字的读音。

师:这个小孩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学钓鱼,草掩盖了他的身体。谁能把这句话读给我们听?

(生讀,然后全班读)

(三) 创设情境,品味诗情。

师:就在小儿学垂纶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生:有一个路人来问路,这个小儿连忙招手,害怕惊动水里的鱼儿。

师:遇到有人问路,小儿远远地就招手,因为害怕惊动鱼儿,所以不敢大声应答。下面请同桌两人配合,一人做路人,一人做小儿,把诗中描绘的画面演一演。

(同桌练习表演)

师:下面我请一组来演一演。

(生表演。无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组同学表演的时候,诗中哪个词没有表现出来?说说你的理由。

生:问路时应该把问题说出来,而这个表演路人的同学不说话,只做动作,别人就不知道他要做什么。

师:你从哪个词知道的?

生:借问。

师:很好。借问就是向人打听,那我们问路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生:问别人自己想去的地方应该怎么走。

师:那老师也想问一问,“小孩儿,请问去前面的村子该怎么走呀?”这样问可以吗?

生:可以。

师: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刚刚他们表演的这个距离能不能称作“遥招手”?

生:不能,因为“遥招手”是在很远的地方就招手。

师:那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现在应该站在哪?(表演的同学站得远一些了)站得这么远,咱们问话的时候声音应该怎么样?

生:响亮。

师:我们总结了这一组同学的经验,再请一组同学表演,看看这一组表演得怎么样?我们要做一个文明的小观众。

(生表演)

师:同学们都在笑,你刚刚做了一个什么动作?

生:挥手。

师:那你想不想让他靠近你呢?

生:不想。

师:看来,你不想回答这个路人的问话,老师也能理解你,肯定是钓鱼太专心不想惊扰到鱼儿。但是当别人向我们问路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主动帮助别人。

师:那你能不能把刚刚的动作再做一次?

(生招手)

师:是呀,这就是“招手”,招手其实就是希望路人可以靠近一些,低声告诉他。我们一起做做这个动作。

(生一起做招手的动作)

师:瞧,一个“招手”,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孩。

师:这个孩子用了一个动作就能告诉路人,多聪明呀!这个小孩子遇到有人问路的时候,他就远远地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而不敢立马回应这个路人,短短四行诗,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你认为胡令能笔下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儿呢?请结合诗句想一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生:当有人问路时,这个孩子主动帮助那个路人,所以我认为他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孩子。

师:说话就要像他这样,把话说完整。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我认为这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小儿。因为一个“招手”既不惊动鱼,也能回答路人的问话,所以他非常机智。

师:看配图,这个小儿手拿着鱼竿,眼睛紧盯着鱼浮。当有人问路的时候头也不回、只做了一个动作,多专心呀!老师还觉得他很活泼可爱,你从哪可以看得出?

生:从“蓬头”看出很可爱。

师:头发乱蓬蓬的,这就是孩子最真实的样子,多可爱呀。

三、走出教材,拓展延伸

师:其实还有很多描写“小儿”形象的古诗,老师再给你们推荐一首宋朝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我们一起读一读,结合注释,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古诗,生自由读)

生:“使风”,用伞当帆,使渔船向前行驶。

生:我讀懂了明明没有雨,却要张伞。

师:“张伞”就是把伞撑开。

生:渔船里有两个小孩儿。

生:他们收起了船桨,撑起了雨伞。

师:很好,这是诗人乘船经过安仁,看到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却张开了伞,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你又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小儿?

生:我看到一个聪明的孩子,他把伞当作帆来使用。

生:我看到一个既顽皮又聪明的小儿。

师:我们一起把这首有趣的古诗读一读。

(生齐读《舟过安仁》)

师:诗人无意间观察到这两个孩子在船中所发生的事,让我们感受到儿童的聪明、童真、稚气。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描写“小儿”的古诗,放在一起读一读、背一背。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稚子问路古诗
真火锤炼稚子心
问路
“拟古诗”之我见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明明问路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袁亚湘:以稚子之心探数学之美
问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