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理念视域下农村人口脱贫问题研究

2019-06-25潘欣瑜

中国集体经济 2019年18期
关键词:脱贫

潘欣瑜

摘要: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脱贫攻坚获得了重要成效。可相对大部分农村来说,脱贫问题依旧艰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的关键时期,探讨农村人口脱贫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共享发展理念视角出发,以农村人口脱贫为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研究。主要从农村人口脱贫对践行共享理念意义、当前农村人口脱贫现状以及推动农村人口脱贫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研究,争取以共享发展理念视角对农村人口脱贫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

关键词:共享发展理念;农村人口;脱贫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仅是对我国经济生活的方向指引,更是对我国政治、文化、社会的方方面面做的具体发展要求。共享发展理念既是新发展理念的起点和终点,同时也将社会主义国家的终极价值追求贯穿于整体过程中。

一、共享发展理念为农村人口脱贫提供理论支撑

(一)共享发展体现农村人口脱贫的价值取向

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人类自由且全面发展,“要不是每一个人都得到解放,社会本身也不能得到解放”,因此,只有社会中作为个体的每一个人得到了解放,整体性的解放才有实现可能,这种自由全面发展才成为真正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落实到各个社会的发展阶段而言,需要不同的发展理念作为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针对我国发展出现的不协调、不全面和不可持续等局面,中共中央在“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理念所倡导的以人民为中心,无不标志着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追求。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是少部分或一部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广大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精确涵盖了农村贫困人民。农村人口脱贫,是坚持以生活在中国,并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贫困群体为中心,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

(二)共享发展为农村人口脱贫提供方法论指导

共享发展并不单指分配领域的共同享有,也不是原始意义上的绝对平均。而是全面共享,全民共享,共建共享与渐进共享相统一的共享。它所要解决的不再是单纯的分配结果共享,也不再是先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来考虑成果的分配问题,而是在最初发展所要面临的主体、 范围、过程中植入共享发展的基因,使发展的各个方面与共享发展契合。

“共享发展是全民共享,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不是特定区域、特定职业与特定人群的享有,而是所有区域、所有职业与所有人群的共享。农村人口脱贫亦不是少数人口、特定人口的脱贫,是全体农村人口脱贫。

“共享发展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同样,农村人口脱贫不单以经济效益作为脱贫重点与目标,更重要的是保证农村多方面脱贫。

共享发展是共建共享,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共建是共享的基础,共享是共建的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让最后一批贫困人口同步迈入小康社会,其难度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艰难。如何更好的实现农村人口顺利脱贫,在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共建,将共建与共享有机结合,在农村人口脱贫的过程中,时刻将共建扛在肩上。

共享发展是渐进共享,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共享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量变是质变的基础,质变是量变的最终结果。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农村人口脱贫必将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必须由点覆面,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脱贫。

(三)共享发展是检验农村人口脱贫工作成效的理论工具

共享发展理念一经提出,便成为了社会共识,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共享发展理念不仅局限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对发展程度、脱贫成效的科学检验。农村人口顺利脱贫作为我国民生领实施的重大战略,是否能够顺利脱贫,实现脱贫的数量和质量如何,都需要一定的评价标准,共享发展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用共享发展理念来检验农村人口脱贫工作的实施成效,可以形成更加科学的历史性判断和认识。

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意味着改革发展成果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广泛共享,各个群体都可以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实际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红利,如果农村地区不脱贫,贫困地区的人口不在共享范围内,那么就不能称为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目标。反推之,农村地区是否实现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农村贫困人口是否全部享受到了改革发展的红利等,因此,要对农村人口脱贫工作有一个更为系统的判断,还需要把共享发展理念这个工具用活,才能形成关于该地区情况的理性认识。

二、当前农村人口脱贫现状分析

(一)贫困对象识别偏离,贫困户未能真正受益

贫困对象识别偏离,主要表现在真正需要帮扶的贫困户被排除、非贫困户被纳入帮扶范围之中、绝大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出标准线、不同乡镇或行政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差悬殊,但实际得到的贫困指标数却无差别。农村贫困人口生产生活环境恶劣,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滞后问题明显,未能真正每一位贫困户都建档立卡的情况也有发生。

(二)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精准扶贫理念有失偏颇

贫困户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农村实用技术,自我发展能力很弱。加上留守贫困村的大都是“老、弱、病、残、小”的群众,劳动能力有限,进行产业开发难度较大。同时许多面上的贫困人口没有实现全覆盖,集中连片开发产业难,形成规模更有难度。农户内生动力不足,精准扶贫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有失偏颇。

(三)扶贫资金分配不均,贫困户未能全面受益

扶贫资金是针对生活在贫困线下的群众,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水平、提升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而由国家财政、相关对主管部门和其他单位组织的资金。扶贫资金的分配均匀,意味着扶贫资金的精准度是否准确,也在不同程度决定了贫困人口能否改善生活条件,国家是否能够完成扶贫任务,如期真正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然而,在农村脱贫的过程中,出现资金帮扶有失力度,产业发展支撑力不强。中央和自治区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缺口较大,地方财政自身扶贫资金投入仍然偏低,扶贫项目配套资金筹措难度较大等现象。

(四)扶贫主体参与被动,扶贫过程急于求成

扶贫主体是实现脱贫目标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扶贫过程中扶贫队伍力量和能力不足、责任感严重缺失,有些扶贫专干对扶贫政策知之甚少,对农户补贴标准、报销比例等模棱两可。扶贫过程急于求成,得过且过,主动服务意识较差、帮扶措施形式化色彩浓厚、熟人关系、暗箱操作,侵害贫困户利益等现象时有发生。导致绝大多数贫困户对扶贫政策了解甚少,助长贫困户“等、要、靠”思想,也阻碍了贫困户内生发展动力。

三、推动广西农村人口脱贫的路径选择

(一)改善共享发展的生态环境

农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总体来说,更加优于城市区域。但是近年来为了追求GDP主义的经济发展方式,在不同程度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如果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不管不顾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发展后期,不但会出现对资源的巨大浪费,还会以环境生态的破坏为惨痛代价。

所以,发展过程中在保证经济的质量和数量的同时,也需杜绝为了追求经济速度而忽视生态环境的现象。随之,要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中的主导作用,制定与本地区、本区域特点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确定责任主体、实现资源配置、生态治理及考核制度的绿色化,更要加大绿色产品的研发与使用,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最后,针对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政府需引起重视,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对生态环保的认识,在农村地区构建和谐的保护生态环境氛围。

(二)优化共享发展的社会环境

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扶贫的宣传力度。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宣传扶贫的措施与重大意义,宣传在扶贫以来,农村地区的新变化与新发展,加大对先进事例和典型的宣传推广力度,以期增加社会各主体对扶贫的关注度。在农村地区构建良好的舆论环境,争取农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和认可、支持,鼓舞广大农村群众积极主动参与到脱贫工作中,优化社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夯实共享发展的物质基础

1. 完善扶贫体制机制,保证农村人口共享发展成果

共享发展理念不单纯的局限于一种作为意识形态的理想,它包含多方面明确的具体内容:在努力造就公平正义的同时,实现共同富裕;不断缩小收入差距的同时推进脱贫进程。“共享也绝不是搞平均主义,共享承认差距的存在,但要求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防止贫富悬殊,特别是要努力消除贫困。”

首先,继续加大资金向农村贫困区投入,对扶贫重点县加大扶持力度。其次,培养建设一批高素质人才,宣传农村扶贫政策,最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扩宽就业门路及提升就业质量。制定各种政策来鼓励农村人口创业就业,降低农村地区创业成本,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激发群众创业热情。

2. 扎實精准帮扶内容,争取广西农村人口全面共享合法权益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等方法在农村人口脱贫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政府的作用是有限的,农村人口的脱贫工作如果单纯只依靠政府,必然起不到预想中的效果,必须通过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的合力,共同参与到农村人口扶贫工作中来,在强化政府各部门的分工协作时,更要整合社会多方面力量。

3. 推进精准扶贫过程,指引农村人口共建共享

导致农村人口贫困的原因有很多,如若只采取单一的,固化的扶贫措施来引导农村人口脱贫,固然起不到预设效果。脱贫最核心的是“精准”,必须推进精准扶贫过程,采用多种扶贫方式,针对具体的贫困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政策,共享必须以共建为前提,只有农村人口人人参与、人人都奉献自身力量,才能实现人人共享。农村的经济发展,除了借助国家及其外部力量的帮助外,还要根据自身优势,进行资源能源社会的整合,增加自身的自主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Z].人民出版社,1973.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Z].人民出版社,2016.

[3]陈文文.我国农村精准扶贫困境研究—以安徽SC县为例[C].2017.

[4]黄启学.“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的百色市精准扶贫探析[J].桂海论丛,2018(07).

[5]任理轩.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五[N].人民日报,2015-12-24.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脱贫
新疆伊宁县农信社农户小额信贷服务模式及改善对策
精准扶贫中贫困母亲脱贫的问题和对策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与成效研究
精准扶贫政策落实与成效研究
桂林有机茶在市场中的经济效益体现
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现状、原因与对策
脱贫攻坚中的媒体担当
全媒联动融入、强化责任担当,把脱贫扶贫作为“走转改”重要抓手
唐县精准发力助推精准扶贫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