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06-05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绵阳市绵阳人才队伍

高 甫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绵阳 621000)

一、引言

文化艺术人才对于文化艺术产业乃至社会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只有把人才的培养引以重视,加强力度,未来的发展才能走的久远。本课题通过对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建设现状进行研究,深入分析绵阳市人才队伍现状,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原委,力图提出建设性的对策。

二、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现状

(一)总体情况

1.性别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性别数量统计表

男性人才数量约为 1760人,女性人才数量约为1431人,总数合计约为 3191人。男性人才与女性人才的数量分别占据总人数的55.87%和44.13%,从总体上来看,男女人才的性别比例基本保持平衡。

2.年龄结构,见表2

当下绵阳的艺术人才分布,30岁以下和50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人数占比较少,占据总人数的 19.68%和 18.43%。大部分是31岁到 50岁之间,所占比例高达61.89%,占据全市文化艺术从业人员总数的近三分之二。这部分人群正值人生创作的鼎盛时期,充满创造热情和开拓进取精神,正是文化艺术人才的核心关键部分。

表2 年龄层次结构数量统计表

3.学历结构,如表3

表 3学历结构数量统计表

绵阳市内,中专及以下学历人数最少,约占总数的25.3%;其次就是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占据总数的 22.96%;最后就是大专学历人数,占总人数比重最多,达到了51.80%。

很直观通过调查图表数据反映,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中较大部分为大专文化,约占总数的 51.8%。

4.从业年限情况,见如表4

表4 从业年限情况

绵阳市文艺人才的从业时间,31年以上的最少,占据 19%;其次就是10年以下和30年以上两部分次之,占据约1/3;最多的是 11年到30年之间,占据54.56%;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的形状,绝大部分的人员工作经验还是比较丰富,人才的构成比较稳固。

5.从事专业情况,见表5

表5 从事专业情况

目前,绵阳市美术从业的人数最约为1792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 58.16%,其次就是文博和舞蹈,音乐,分别占据15.00%左右。其中,多以美术从业人员为主导,音乐,舞蹈,文博协同发展,这是绵阳市当前文化艺术人才的分布最显著的特点。

6.职称构成变化情况,见表6

正高级职称人数最少,为 80-109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2.28%-3.47%;

副高职称人员次之,为376-414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12.69~13.25;

中级职称人数比例最大,为1121-1360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41.75%-42.15%。

初级职称人数中间,为 871-957人,占文艺人才总数的28.92%-30.29%;

整体基本呈现出小麦状的分布,相对不均衡。

表6 职称构成变化情况

(二)绵阳市文化艺术机构设置情况

绵阳市地处四川边陲,拥有各类文化机构8个,分别为:市级文化事业单位,县级文化事业单位,各类高校,文化馆,图书馆,团体美术馆等。

1.馆院设置情况

绵阳市文化中心、图书馆、歌舞剧团较早都创建成立,群众基础和场地较好,但事业编较少,兼职职工和临时人员较多,专业水平和学历较低。

2.戏剧研究所设置情况

近三十年绵阳市相比周边市比较,“非遗”申报项目较多,但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相关问题。绵阳市戏剧研究所主要设在绵阳市内,分布集中,由于相关政策问题,非遗传承缺乏保障。

(三)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建设民意调查情况

587份调查问卷显示,福利、发展环境和机制均低于沿海发达省份。面对当前的文化改革,65%的人处于稳定的心态。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待遇和资金问题制约了文化团队的建设。79%的说提高专业能力和素质应成为文化艺术人才建设的重点。

三、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和机构数量减少,专业人员人数分布不均

从数据和资料显示,绵阳地方文化制度建设的不够完备,出现逐步逐年减少的趋势,基层文化建设总体滞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对于实际农村城乡基层文化的建设发展,各城区间交错复杂,缺乏平衡,发展也极为薄弱。人才短缺,实施落后,专业分布不均衡。对于条件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的人才,更是稀缺。

(二)文化艺术的传承存在着就业年龄的不平衡、年龄结构的不平衡、储备的不足和准备不足等问题

从全市来看,20岁至30岁的年轻从业人员比例为19.28%,不到五分之一,这表明绵阳市的文艺人才专业团队梯队建设不够,急需解决。表演艺术人才团队,年龄结构大,中青年人才资源匮乏,由于行业不够健全,老、中、青断层明显,人才队伍的不断建设和发展收到较大的制约。

(三)就近几年的人才走向上形式看,整体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流失严重,整体构成不稳定

新旧更替的速率也稍稍偏颇,只有少部分的专业人才达到供过于求,大部分还处于匮乏状态。这当中的主要人才的来源多为新近毕业生,稳定性差,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又会有所波动,整体来看,人才流失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此外,由于在环境发展、薪酬等方面与中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难以满足艺术人才的外出进修、教育、学术活动等需求,吸引各类人才的条件无法达到。

(四)文化场馆基本建设严重滞后

全市范围内,市内各类场馆建设设施比较齐全和完善。但是,县级文化机构的规模较小,基础建设较差,文化活动开展困难。

(五)文化艺术建设投入不足

从调查数据来看,目前绵阳市在资本投资方面略显不足。因此,急需加大人才培养和开发的投入。

(六)文化制度有待完善

要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入了解和调研工作,制定合理的、可实施的发展理念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强资金的投入;其次,要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第三、保护政策有待完善;第四,继承人的确定问题。

四、绵阳市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基于绵阳市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和目前凾待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相关的措施来应对目前的形势。深化体制改革,进行科学规范管理,加强中青年后续人才的培养和推进基层建设,为绵阳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完善的人力资源保障。

(一)科学规划和管理

绵阳是一个文化大市,但不是文化强市,要搞好绵阳城市文化建设,必须落实科学发展和规范化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和监测评价,完善人才交流、学习进修等制度。在保护和开发文化资源方面,既要有历史积淀,又要开拓创新。

(二)对于人才的培养,制定严谨周密科学的方式,加强相关部分的投入

一方面,重视“师徒制”培养模式的发展,倡导拜师学艺的传承机制。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把对外交流学习和自我实践结合起来,形成做中学和学中做的良好方法。结合实际需要,培养社会急需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三)对于人才的引进,要针对性的去优化建立相关有效的措施

构筑人才高楼,强化人才的配置和动态管理机构,对于人才的培养制定真实有用的引进方法,为人才的发展构建一个美好实用的明天。

(四)积极推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的整合利用基础文化,加强基础文化的建设力度,提高基础文化的实施力度,积极投入筹措对于基础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支持资金。推进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县级文化馆、艺术院校等的基础上,建设基层文化人才培养基地。

(五)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人力物力的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落实,研究人才培养步伐的路径,增强文艺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提高绵阳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猜你喜欢

绵阳市绵阳人才队伍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绵阳市多措并举推进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绵阳卷
绵阳市青少年宫作品
绵阳市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培养集聚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四川绵阳卷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绵阳市图书馆孙桐生自藏《绣像石头记红楼梦》初探
记忆深处的绵阳(绵阳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