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现实表现、提升困境和实践路径

2019-06-04张中旺刘珂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组织力提升高校

张中旺 刘珂

[摘要]高校教师党支部担负着团结带领教师党员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本文围绕新时期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问题,分析了现阶段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建设现状,指出了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并提出了提升组织力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9)05-003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9.05.01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坚强战斗堡垒作用。高校教师党支部作为高校党支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最基层组织,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共教育部党组先后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和《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为更好推动“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支部组织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现实表现

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在校、院两级党组织的带领下,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广大教师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较有力地推动了高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和人才培养工作。但部分教师党支部组织建设工作仍存在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突出、组织生活开展创新不够、教师参与支部活动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使得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层层递减,主要表现在:

(一)高校教师党支部政治功能“淡化”

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二级单位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履行政治责任,把握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政治导向的战斗堡垒,政治属性是其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当前,只重视学科建设、教学科研等的发展,忽视思想政治建设,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贯彻不到位,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把握能力不够,在学校的各项中心任务环节中政治把关作用和服务功能淡化成为高校教师党支部的常态。在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中,应当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支部和教师党员行为,突出政治功能建设,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发挥“弱化”

高校教师党支部作用的发挥事关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但多数高校教师党支部存在被动应付学校党委各项决策部署现象,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从严教育管理教师党员、服务群众等工作落到实处,支部开展的组织活动游离于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之外,没有通过参与、组织和监督等核心环节,把教师党支部的作用贯穿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支部缺乏存在感,使得在发挥规范高校基层党组织生活、团结凝聚师生、促进学校中心工作发展等方面的主体作用不明显。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队伍建设“软化”

高校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实施者和推进者,教师党员是学校學科建设、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的骨干力量,教师党员队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长足发展。近年来,受高校教师工作性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和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等因素影响,加之对教师党员的管理和再教育不到位,少数教师党员理想信念动摇、身份认同感不强,不愿意主动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支部组织生活中来;此外,绝大多数党支部班子成员属兼职性质,且多由工作时间短、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党员担任,党务能力不足且在群众中间话语权不够、号召力不强,支部工作难以形成合力,致使教师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弱化,从而导致支部活力不足,队伍建设不断软化。

(四)高校教师党支部各项制度落实“虚化”

当前,高校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重业务,轻党建”成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考核、激励机制,教师党员队伍管理不严格等一系列原因使得高校教师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生活会制度、谈心谈话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落不到实处。主要表现在执行上往往只重视形式、不注重效果,只重视理论学习、忽略实践教育,开展的各项活动不规范、不严肃,少数党支部对学习内容把握不准确,与中心工作相脱离,各项制度实施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现实困境

针对高校教师党支部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分析影响高校教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制约因素,重点需要解决好兼职队伍专业化、活动时间常态化、工作内容中心化等问题。

(一)兼职队伍如何专业化问题

目前,多数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班子成员亦是教学科研上的骨干,大部分在任职前没有参加过系统的党务培训,自身党务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在“双肩挑”工作模式下党支部建设的效果。仅局限于完成上级党组织下达的规定动作、没有研究如何结合工作实际,创新主动地完成自选动作。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打造一支党性过硬、业务专业的兼职党务干部队伍将有利于提升教师党支部的建设质量和党支部作用发挥。

(二)活动时间如何常态化问题

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不固定、不经常是制约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教师上课时间不一致且工作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另外,由于近年来高校教师外出培训、境外访学、交流日益频繁,教师工作的独立性和党员队伍的流动性使得对教师党员开展党内活动难以得到时间上的保证,导致党支部常态化的集体学习和组织生活的开展不经常、不规范。严肃高校教师党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制度是贯彻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常态化制度化将有效巩固支部的学习成果,促进加强组织建设和提升党员队伍质量,从而更好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力。

(三)工作内容如何中心化问题

党务工作、教学科研“两张皮”现象是长久以来困扰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硬骨头。随着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和“双一流”“四个一流”建设的日益加快,高校的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任务日益繁重,教师工作压力不断增加,大部分教师无暇顾及支部和参与支部的学习教育及“三会一课”等。只有找准支部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切入点,增强支部活动的创造性,提升支部活动的吸引力,使支部活动回归中心工作、围绕中心工作,才能更好发挥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实践路径

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要通过提高党支部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思想凝聚力、发展推动力、自我革新力来实现,着力提高这“五力”,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选优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提升党支部政治领导力

支部班子的好坏将影响党支部建设质量的高低,而支部书记的选配又是重中之重。选拔党性强,业务精,群众基础好,甘于奉献的教师党员作为支部书记是将党支部主体作用的发挥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教师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建+学术”双带头人势在必行。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训工程的实施意见》印发,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选配标准得以进一步明确,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系统培训、学习教育,将群众威信高、师德师风好、党务能力强、业务能力精的教师党员选拔到支部书记岗位上来,让支部书记参与业务会议、决策制定等本单位重大事项上来,出台相应政策保障支部书记的工作待遇、职务晋升等,以提升身份认同,促进支部书记积极主动提升自我,服务群众,带领广大教师党员一起不断提升组织的政治领导力。

(二)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提升党支部组织覆盖力

优化教师党支部设置,促进高校教师党支部更好发挥作用势在必行。当前,随着高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创新学术团队,科研中心、项目课题组、学科组等机构设置已经大量出现,仍以教研室或教学系为单位组建教师党支部已经无法更好地密切联系师生,也难以结合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针对性开展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支部应当结合学科发展和团队设置,遵从“有利于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利于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有利于密切联系师生,有利于促进业务工作”的原则,结合单位实际,根据学科特点厘清工作关系,探索以教学科研团队、项目组、课题组等方式创新支部设置,不断提升党支部工作活力和质量,提升支部在党员中的存在感、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实现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

(三)落实党内基本制度,提升党支部思想凝聚力

党支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扎实落实党内基本制度,是提高支部内在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要求,保证党内各项政治生活的有效进行:一是要按照党章党规要求,规范“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的落实,着力让党的各项基本制度成为加强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组织力的重要抓手;二是要强化主体责任,让制度的落实围绕学院的发展和中心工作,结合实际创新方式,采取教师党员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各项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制度的落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三是严格落实支部述职评议考核和示范创建工作,积极开展“模范教师党支部”“‘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评选创建工作,树立标杆支部,同时加大监督考核力度,通过述职评议和量化考核,制定支部建设工作台账,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四)着力推动中心工作,提升党支部发展推动力

通过党务工作推动学科发展和教学科研等中心工作,真正发挥教师党员的主体作用,是提升党支部发展推动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务工作推动中心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真正学懂弄通,把上级党组织的要求转化成教师党员可实践、可推动的具体行动;二是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积极开展“党员教学示范岗”“党员科研标兵岗”等岗位践行活动,认真推进党员教学示范团队、党员科研攻关团队等的创建示范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在推动中心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教师党支部书记应兼任本单位行政职务,积极参与本单位工作规划、人才引进、干部选拔、评优评先等重要事项的讨论决策,将推动中心工作的成效作为检验教师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的重要标准。

(五)加强教师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党支部自我革新力

高校教师党员是推动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加强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党员队伍,是提升高校教师党支部自我革新力的有效途径。加强教师党员的教育管理,一是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让支部党员亮明身份,以党性教育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二是要强化宗旨教育,坚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努力使党员教师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者;三是要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育管理党员教师的基础,要教育党员教师不断树立和维护严格自律、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教师形象;四是通过“党员承诺制”“党员目标管理”“党员志愿服务”等方式,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党员等基础性工作,同时及时做好在中青年骨干教师中发展党员,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组织力提升高校
如何提升二级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
基层党组织如何提升组织力
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着力点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