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竞争力为导向的《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设计

2019-06-03肖建辉

物流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货代海运实务

肖建辉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学院,广东 广州 511450)

1 课程性质

《国际海运代理实务》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必修课、核心课。安排在第四学期,一周4课时,共72课时。《国际海运代理实务》的先修课程有《现代物流基础》、《国际贸易实务》、《运输管理》、《物流地理》、《报关实务》,后续课程有《国际货代英语》、《物流营销》、《物流市场调查与预测》等。它是一门以实践技能为主、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工学结合课程,重点培养学习者在国际海运代理领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课程设计理念

课程设计理念是“工学”高度融合、学习与工作零距离对接。将“入职即可上岗的、上岗即能胜任”作为课程目标,将企业入职培训中的专业培训向前延伸到校,融合到专业课程学习,实现入职培训与在校课程学习“合体”,在课程学习中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士的转变与过渡,使学习者具备合格的职业人士应有的基本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并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促成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学习者的上岗能力及工作岗位胜任能力,缩短毕业生入职后的试用过渡期甚至实现“0”试用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课程设计“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脉络,针对工作岗位需求”构建学习内容,建立模块化工作任务体系,作为课程内容。将“典型工作领域”对应“学习领域”,“典型工作活动”对应“学习项目”,“典型问题”对应“学习任务”,“工作能力要求”对应“学习目标”[1]。针对国际海运代理领域,结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国际海运代理行业、企业和相关岗位进行调研,依据岗位需求的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组织课程内容,构建以工作任务系统为主体的课程内容体系。将国际海运代理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基本技能循序渐进融入各项目之间及项目之下各模块之中,并通过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完成,全面而合理地覆盖国际海运代理领域所涉及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2];知识以够用为度。

以培养“有工作经验”、有竞争力的职业人士为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课程中工作任务和案例全部采用真实业务,营造真实工作情境。每个工作任务配备精选典型的真实业务和有代表性的实战案例,让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和案例学习,从前人的经验中间接获得工作经验,弥补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的短板。

3 课程设计

3.1 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目的是通过《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国际海运代理领域“入职即可上岗的、上岗即能胜任”的能力,因而拥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在校学习期间完成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蜕变;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具体目标包括掌握国际海运代理从业人员必备的知识;具备国际海运代理业务开发与操作能力;具有国际海运代理人员必备的职业素质;具有国际海运代理领域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方法。

(1)知识目标。掌握国际海运代理从业人员的必备知识,包括国际海运代理与国际物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熟悉国际货代的权利、义务、责任;掌握国际海运代理的运作流程;熟悉国际海运代理行业管理制度;熟悉国际海运代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2)能力目标。具备较强的国际海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国际海运代理业务开发能力,以及解决国际海运代理领域问题的技能,为顶岗作业、入职即可上岗、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士的转变与过渡、实现学习与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准备能力条件。包括能办理国际海运代理企业筹建手续,能合作完成国际海运代理项目招投标工作,能独立或合作开展国际海运代理销售工作,能够完成国际海运代理领域报价、接单、订舱、做箱等单项工作,能够办理国际海运各种类型的业务以及解决国际海运代理其他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具有国际货代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包括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具有解决国际海运代理问题的视野,具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精神,具备诚信、勤奋、踏实、乐观积极的处事态度,具备冷静、细致、严谨、勇于担当的品质,拥有锲而不舍、永不言败的意志,具备较强的执行力、抗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及沟通能力,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平常心和宽容心态。

3.2 课程内容设计

《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设计详见表1。

4 教学资源与条件

4.1 教材选用

课程采用按照工学结合改革开发的《国际货运代理实务》高职高专教材[3],此教材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流程为脉络,根据工作岗位需求”建立模块化工作任务体系,以培养能力为主,知识够用为度。

4.2 数字化教学资源

数字化资源有网络课程平台、精品在线视频公开课平台;网络课程资源包括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教案、微课、慕课、教学视频、图片、音频、习题库、案例库等资源,网站包括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锦程物流网、航运在线、中华租船网、国航人、中国海事律师网、中国国际海运网、中国海事服务网、航运界等。

表1 《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设计

表1 《国际海运代理实务》课程内容设计(续)

4.3 实训条件

实训条件有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类型。校内实训室有国际货代实训室一个和报关实训室各一个,分别配备国际货代软件一套、报关软件一套等;国际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国际货代课程校企合作企业3家,其中国际货代营销合作企业1家,海运代理合作企业2家。

5 教学实施

5.1 教学场地基本要求

实施此课程的设计,需要一间具有上网功能的实训室,配备安装有教师程序的教师机一台、学生机每人一台,电脑需安装有国际货代软件、报关软件、报检软件等国际物流操作软件。有条件的可在此基础上配置具有小组活动和互动条件的实训室。

5.2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目标和课程类型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任务驱动法、讲授法、提问法、演示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习题训练法、头脑风暴法和自主探索学习法等。

5.3 教学组织实施

教学组织实施,按照工学结合的思路,将学习与工作进行高度融合,主要从课堂设计与定位、师生角色与作用定位、教学活动实施、教学组织形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首先,将课堂设计为工作现场,将教室视作办公室,创设仿真的工学结合教学情境。其次,将教师定位为公司主管,学生定位为公司职员,教师对学生进行领导、指导、监督与管理,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与辅助作用;学生接受教师的引领、指导、管理和监督,是教学中的主体。再次,教学活动实施,按项目进行,以任务为驱动,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本位,教师下发工作任务,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工作岗位,教师传授完成任务所需的必备知识,并对完成任务进行必要指导,然后学生执行工作任务,教师同期进行学生学习评价考核。教学组织采取班级授课+分组教学的形式;本课程信息量大、工作任务多的特点,学习任务既有个人任务,又有团体任务,既有集中统一学习,又有分散自主探索学习,所以教学组织上采取班级教学和分组教学相结合的形式。课程师资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共同组成,采取长期合作形式,企业实践专家按授课计划进课堂授课。

6 学习评价与考核

课程采取“三三”评价办法,即“三个内容”、“三个主体”、“三个相结合”。“三个内容”是指评价内容包括知识、职业能力、职业素养三个方面。由于课程的三个目标并非都在学习最终结果中体现出来,并且项目化的课程阶段性成果多,且职业素质需要在长期训练和潜移默化影响中形成,所以本课程的学习评价包括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基本从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个方面。“三个主体”是指学习评价的主体,即教学者、学习者、用人单位。“三个相结合”是指学习效果评价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阶段性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教学者评价与学习者自评及学习者互评相结合。课程成绩由考勤、学习过程和职业能力综合测试三部分构成,课程评价=考勤成绩20%+过程成绩50%+职业能力综合测试成绩30%。

猜你喜欢

货代海运实务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天价海运为哪般?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信用证项下货代提单相关问题探讨
货代:当“三剑客”遇到互联网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