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研究

2019-06-03李迁李金雷吴萃芸

物流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李迁,李金雷,吴萃芸

(1.湖北物资流通技术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61;2.湖北省耕地质量与肥料工作总站,湖北 武汉 430061)

1 概述

物流业是支撑城市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物流业也得到快速增长,2017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52.8万亿元,同比增长9.1%。近年来,我国各部委也出台了相关物流政策,鼓励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融合产业发展,开展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营造物流业良好发展环境,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

物流园区是物流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和主要载体,承担着仓储、加工、运输等重要功能。目前,我国制定的物流园区相关标准较少,仅有《物流园区分类与规划基本要求》(GB/T 21334-2017)和《物流园区统计指标体系》(GB/T 30337-2013)对物流园区功能定位和发展运营情况进行规范。随着城市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政策环境对物流产业的扶持,物流园区的数量逐年增加,未来随着物流园区规模的饱和,物流园区将从以建为主向以管为主转变,园区的管理难度也将与日俱增。根据中物联2018年物流园区调查报告,截止到2017年底,全国10万m2及以上符合规划要求的各类物流园共有1 638家,其中已建1 113家,占67.9%,在建325家,占19.8%,规划200家,占12.2%,如图1所示。

图1 全国物流园区数量增长及运营情况

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物流园区为核心,将园区企业、物流加工、运输等服务环节及政府相关部门等有机地联合起来,协同运作的一个信息平台。它联系着园区各物流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是园区物流活动的神经中枢,反映了园区信息化程度和综合服务水平。根据中物联物流园区调查报告,全国物流园区中约70.4%的园区建立了公共信息平台,29.6%的园区尚未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2 我国物流园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园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物流园区区域发展分布不均衡、互联互通程度低、信息集成化水平不高等方面[2]。

2.1 物流园区区域发展不均衡

我国物流园区分布整体上呈现自西向东逐渐增加的格局,东部物流园区发展较早,条件成熟,75%以上的园区已建成运营。东部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物流用地得不到有效供给,严重制约了物流园区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升。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增速,也进入了物流园区大规模规划建设期。西部地区物流园区起步晚,相关配套产业不完善,园区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2.2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程度低

物流园区类型、规模、服务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缺乏区域性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较难实现,出现了物流园区信息“孤岛”。物流园区信息“孤岛”导致园区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部分园区重复建设,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并加剧了区域内物流园区间的竞争,不利于园区长远发展;园区间缺乏良性互动,区域内物流园难以协同合作,政府部门无法对物流园区进行有效监管和深入协作。

2.3 物流园区集成化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物流园区运营主体分散,园区管理方式主要分为园区管委会管理、园区内企业自主管理、委托第三方代管三类。据中物联调查显示,我国27.3%的园区由政府设立管委会管理,70.1%物流园区运营管理主体为园区入驻企业,仅2.6%的园区委托第三方专业运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企业自主管理占比较高。由于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不同,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对接园区信息管理系统、打通园区、企业、流通、加工、运输等服务环节困难。园区信息集成化水平不高,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不利于园区的集成化管理服务和企业协作发展。

3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的意义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对接众多物流平台,平台之间数据互通、信息互联,促进了物流相关信息的开放共享,推动了物流园区的协同发展。平台提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各类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和增值服务,为物流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服务。政府部门通过平台引导行业发展,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区域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夯实“互联网+”高效物流信息基础[3]。

3.1 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是基于物联网、现代信息、互联网、GIS、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构建的。平台对物流基础数据、运营数据进行采集、加工、管理、开放、应用,形成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物流大数据应用服务,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为园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提高物流园区信息化服务水平,促进园区、企业协同协作共同发展,推动物流园区向智慧园区转型升级。

3.2 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当前,我国物流园区内运营主体杂乱,各类信息系统平台繁多,缺乏对物流园区内资源的有效统一管理。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管理平台的缺失,导致园区运营管理水平较低,制约了园区的长远发展。区域物流园区公共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平台的集成效应将衔接物流园区、物流运输、信息流、物流设备、仓储、人员、能源、安防等多个方面,实现物流园区全程监测预警,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

3.3 提升园区间资源共享水平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是企业物流信息交互及物流平台互通的桥梁,通过数据传输、信息交互、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等标准的制定,信息化、数据化物流资源以及实时更新物流信息,打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孤岛”,为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实现物流园区间资源共享,物流资源配置优化,提高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平台开放水平,促进物流园区合作共赢、协同发展。

3.4 提升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水平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集成了海量物流园区信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现代互联网技术对物流发展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区域物流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决策水平。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对物流园区的基础数据、运营数据等进行实时监管,引导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园区正常运行;园区企业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应用功能,辅助制造、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商业决策,促进企业发展。

4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的关键举措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园区主管部门和企业等多方面的引导和支持配合。平台在大量的软、硬件支持下,完善数据传输、信息交互、物流技术、装备、流程、服务等开放应用规范标准,对接各类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数据,打通数据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和数据交换,促进部门信息共享,推动平台信息互联互通。针对社会物流需求,设计平台架构和应用功能,建立综合物流数据服务中心,提供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各类应用服务,实现物流信息实时跟踪、全程监测、安全监管[4]。

4.1 政府支持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作为区域性的物流信息综合集成平台,不仅涉及技术方面的难题,更多的是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政府作为物流园区的主要监管部门,对物流园区的发展起着引导作用。目前,物流园区管理涉及政府机关、发改委、交通、公安、海关、质检、港口、铁路、路政、工商、税务等众多部门,缺乏统一管理,信息衔接不畅。建立区域性的物流平台,需要多个部门携手合作,开放信息共享,从政策、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营造物流发展环境,引导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等对物流数据的深入应用,支持物流交易中心建设,鼓励物流行业创新服务。

4.2 行业支持

物流行业的支持是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的重要一环。平台对接了众多行业组织,通过建立产业战略联盟,强化行业间的交流合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物流联合体。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业各司其职,深度参与到平台的建设中,促进平台的良性发展,平台反哺物流行业,实现互利共赢。行业协会研究制订基础物流标准、物流数据规范标准、物流服务标准及其他关键技术标准。科研机构负责物流平台应用开发、数据传输、通用接口开发等关键技术研究,以及前沿新技术研发。企业是物流信息化建设、物流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参与者,是物流前沿科技应用的载体[5]。

4.3 标准化建立

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建立在物流标准化的基础上。物流标准化包括物流设备标准,如包装、托盘、周转箱、货品编码等;物流技术标准,如物流数据传输、物流信息交互标准以及物流信息平台开发、通用接口等标准;物流服务标准、物流流程、安全及其他关键技术标准等。平台对接众多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但目前数据的通用性和覆盖度不足,需要建立一套标准化的数据采集、管理、传输、交换、开放、应用方案,打通数据通道,实现物流信息的无缝衔接,是解决物流园信息孤岛问题的关键[6]。

4.4 总体架构设计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的目的是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通过桥接物流信息平台,如行业协会物流信息平台、物流园区管理信息平台、企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门户信息平台等,建立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服务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平台的功能定位和建设目标对总体架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平台组织架构设计如图2所示。

图2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组织架构设计图

平台系统组织架构设计分为基础层、数据转换层、应用支撑层、应用服务层、数据中心五个层级。

基础层是平台建设的基本保障,包含了计算机硬件、网络、多媒体设备、存储设备以及安全设备等基础设备的搭建,为平台应用系统的建设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

数据转换层是平台数据资源的重要保障,平台通过物流标准化、物流信息化、数据标准化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规范,对数据资源进行有效分类,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建立数据转换方案,如企业资源数据库、园区管理数据库、分析决策资源数据库以及公共信息服务资源数据库,形成有效的数据转换机制。

应用支撑层是平台应用系统的主体结构,通过总线服务实现相关引用组件包括物流信息、工作流、表单、资源共享等应用组件的整合和管理,为平台应用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基于基础支撑组件,拓展平台应用服务功能,快速搭建相关应用模块。

应用服务层有效对接平台原有的应用服务,在原有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实现多源数据的应用服务。通过应用支撑层的拓展机制,平台集成各类物流应用服务,如物流追踪、信息管理、智慧监管、数据分析、资源调配、物流规划等,用户可以实现物流资源的浏览、查询、分析等操作。

数据中心是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存储着海量物流相关数据信息。通过数据转换层,采集、整合物流信息,构建和更新基础数据库,不断累积夯实数据基础;通过应用服务层的功能模块,对数据库资源进行查询和分析,实现物流信息的有效利用,促进物流园区间协同运作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预测物流发展,优化供给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创新物流产业,延伸服务链条,提升物流园区综合服务水平[7]。

5 结语

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智慧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弥补了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空白,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实现物流园区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行业资源集约,帮助园区摆脱“信息孤岛”的困境。依托平台物流大数据,深入挖掘和优化物流供应链价值,调整物流结构,优化物流运营,降低物流成本。物流园区互联互通是物流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物流行业创新运营模式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物流园区园区物流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园区的开放样本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