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部六省的湖北冷链物流发展剖析

2019-06-03傅翰祺陈星念郭佩春

物流技术 2019年5期
关键词:六省冷库冷链

傅翰祺,陈星念,郭佩春

(1.湖北物流发展研究中心冷链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205 2.湖北经济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重点产业不断转变,互联网与创新营运的商业模式成为主流。物流业作为经济流通的实体支撑,也乘着转型的锲机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利好推动下,冷链等物流细分市场相对于总体经济发展而言,呈现逆势成长的态势,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新动力。另一方面,网购、生鲜电商以及蔬果宅配等新型零售模式冲击传统冷链市场,冷链产业链从供给到需求结构正在快速变化。当前冷链需求市场追求高品质、具个性化商品、更便捷的收发货以及高附加价值的冷链服务。但是供给端并没有适时地转变,以至于在消费体验上产生极大的落差。此外,冷链发展也呈现沿岸热、中部冷的不对称发展。本文以冷链物流行业为主体对象,比对中部六省发展态势,分析湖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态势,同时针对其所遭遇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点进行梳理,为湖北省冷链物流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2 基于中部六省数据化分析

依据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湖北省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为36 523亿元,增长率为7.8%。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湖北省自2012年反超湖南省后,近年来在中部六省排名第二,但与排名第一的河南省仍有不小的差距(见表1)。近两年湖北省生产总值维持稳定成长,伴随着省内持续建设与规划投资的进展,在中部地区取得较佳的发展成绩。

而在进出口贸易部分,2017年河南省7.76百亿美元在中部六省中大幅领先其他五省,湖北省4.63百亿美元在进出口贸易部分表现持平如图1所示。货运量方面,湖北省虽仅超越江西省,然而货运周转量却能一改前一年度落后的情况,在中部六省当中攀升到第三,如图2所示。此外,湖北省2018年月物流景气指数皆高于全国平均,意味着湖北省物流行业呈现正向利多成长。

表1 中部六省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图1 中部六省2017年进出口贸易总额比较

图2 中部六省货运量与货运周转量比较

湖北省地理位置优越,其位于我国中部腹地,省内有长江流通,多条重要高速干道交汇,更有天河机场以及已获批准建设的全球第三大顺丰货运机场,整体流通优势强。湖北省也是传统的农业大省之一,拥有丰富的农产、水产、畜牧等产品。整个冷链市场以农产品为主导,以特色优质农产品为基础,区域性批发市场为依附,综合性冷链企业为发展中心,发展出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样貌。公开数据显示,湖北省2017年农业产值为3 094.01亿元,占湖北省生产总值8.5%。其中蔬菜产量约4 001.7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1%,冷链配送率为9.1%;水果产量649.7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27%,冷链配送率为14.6%;生猪出栏4 223.61万头,冷链配送率为18.9%;水产品产量470.8万t,约占全国总产量6.5%,冷链配送率为24.2%。

近年来随着消费意识的改变,消费者对生鲜食品与农副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湖北省在面临冷链物流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必须对于整体冷链的可溯源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强化提升。根据中冷联盟2018年统计数据(见表2),湖北省2018年冷链企业数量为49间(成长比13.95%)、冷链仓库容量为1 257 928t(成长比28.32%)、冷藏车辆为776辆(成长比40.58%)。在中部六省当中,虽然整体排名维持在中段,但从数据显示,冷链仓库容量相较排名第一的河南省(2 521 600t)只有一半不到;而冷藏运输车辆也远不及河南(6 326辆)与山西(1 360辆),在冷链运力与储力能力上有待提升。相较去年数据,湖北省内冷链车辆稳定成长,而冷库容量成长减缓,显示其冷链物流发展已逐渐转换为流通配送为主体,然而冷链相关企业成长在中部六省中垫底。

表2 中部六省冷链物流数据比较

3 湖北省冷链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湖北省在地理位置上占据优势,除水陆交通汇集外,航空货运也有多项利好因子。湖北省除了现有的天河机场外,2017年开始打造顺丰国际机场(含园区),使武汉依托鄂州成为继北京、上海、成都之后全国第四个拥有两个大型运输机场的城市。整体年货运吞吐量预计到2025年达到245万t,而在2045年达到765.2万t。湖北省是物流大省,冷链物流需求极高,随着省内经济高速运行与快速发展,对冷链物流的提档升级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但湖北省在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的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

(1)农业冷链发展不对称。湖北农产品冷链物流整体发展态势良好,然而不足与过剩同时存在,省内物流设施过于集中于部份区域,整体建设区域不平衡。几个重点物流汇集城市点常见扎堆发展以及同性质行业共同竞争,例如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等三个城市拥有占全省比例超过4成的冷库企业,使得整体供给与需求失衡。此外,城市冷库与农村冷库发展不协调,农产品冷链供给端冷库需求大,相应的设施却极度缺乏。尤其是在交通不便、偏远地区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冷库建设呈现滞后的现象。另一方面,所建设的冷库类型与结构也与市场需求脱钩。目前省内肉食冷库多,鲜食蔬菜水果冷库少;市场上大多为自用型冷库,能提供第三方综合服务型冷库少,不利于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

(2)运营不规范,冷链专业人才不足。湖北省冷链物流的整体运行有待明确的规范和监督,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有待更新。目前虽有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所推行的冷链运营标准,但整体运作流程规范过于笼统,许多环节的运行机制还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准与规范性作业流程。另外冷链运营机构没有统一的规范监督部门,对于目前小散乱的省内冷链企业而言,要有效地对其进行监管难度极高。

目前的冷链物流运营人员大多是由传统普通物流业转行而来,缺少专业冷链知识与培训,使得其对冷链物流的特性不熟悉,导致相关的专业化操作流程不规范,进而严重影响冷链物流的服务质量,增加了服务成本。湖北省虽拥有众多大学,但是目前开设物流专业的高校不到10所,针对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缺乏实践性和创新性。从事冷链物流工作的人才不仅需要先进的运营管理知识,同时更需要跨领域学科的结合信息科技与行销统计。如果仅按传统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就会形成企业找不到人才、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窘境。

(3)冷链物流资源不均匀。湖北省内冷链基础建设呈现城市热、农村与偏远地区冷的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区域由于需求的增加而对于冷链建设大量投入,拥有为数众多的冷库与冷藏运输车;但是在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则常发生因为缺少冷库与冷藏车而造成的冷链断链问题。此外全省目前拥有低温冷藏库的企业有229家,拥有高温冷藏库的企业仅有152家。很明显,当前的冷库分布与功能性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外,由于没有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设计,导致湖北省冷链基础设施建设的结构不合理。

(4)冷链行业缺乏整合且主体性不强。湖北省多数冷链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都比较单一,目前能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仍属少数。许多企业仅在原有的常温物流功能上,添加了冷库与冷藏运输车辆,并非全程提供冷链完整配套服务。同时在整体运输价值链中,冷链增值服务以及增值商品极度缺乏,导致企业增加冷链物流服务后,带来的仅是物流成本增加,而非整体价值提升。从信息对接与需求调配方面来看,产品与对应服务间的协调出现断层,常有冷库闲置或是容量短缺的极端现象。而从产业群聚影响来看,湖北省内缺少能带动整体冷链运行规范与规模的大型龙头企业。

4 湖北省冷链物流发展建议

(1)积极推动湖北省农产品冷链转型升级,提升行业水平。有鉴于台湾地区农业形态与湖北省相同,皆以小农生产为主体,近年来也成功打造精致农业。建议可搭配国家对台政策,引进台湾先进冷链物流技术与农业转型经验,协助湖北省农产品冷链物流打造新品牌。从科技化、企业化、自由化多方着手打造示范园区,以新思维与新作法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营造优良经营环境,在示范区内创造平台提供充足的原料与便捷的行政作业,不但可以提高产业整体价值,更希望能创造出新的经营模式、开拓新市场。

(2)成立冷链培育中心,训练复合型人才。现代冷链着重于服务,而优质服务要素之一在于人才培育。建议充分发挥湖北省教育资源优势,增强冷链物流相关企业与科研高校单位的合作,建立基于冷链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培训和研究基地,培养能充分实践冷链相关理论知识的专精人才。并结合新型生鲜零售模式与互联网大数据,重点培育有远见、能实干的复合型冷链人才。同时招集各专业领域专家与学者,藉由产官学研四方面合作,定期举办冷链物流企业讲堂,从运营实务、服务品质、信息管理与绿色能源等四大实务需求面进行培训,邀请国内各领域优秀业者进行个案分享,期望由此作为出发点,强化省内冷链企业运营能力,并为企业提供人才再进修、运营再提升的双重功效。

(3)辅导现有业者转型为区域型流通仓,加强流通功能。紧抓现有的供给分布,并辅以个区域需求消费特性,针对湖北省农特产品、生鲜电商以及医药冷链等三大类别,对全省冷链资源进行系统化全局配置和空间布局,破除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矛盾,提升冷链产业全区服务辐射能力,发展冷链产业链经济。在基础建设方面,基于信息互联互通的目标,推动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建设,强化物流在干支线之间的流通,组建一体化的共同配送模式。同时应新型生鲜电商零售的蹶起与外送外卖服务的热潮,以第三方冷链物流信息平台为基础,鼓励邮政体系、商超冷链物流、冷链企业、第三方快递物流等多方参与协作,开展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服务模式,实现多方协作下的共同配送。

(4)打造冷链当地化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就区域经济发展而言,湖北省整体冷链发展必须由中央扶持与外力助援的态势转换为多点开花、草根茁壮,从支持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向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转变。在全省冷库建设方面,既要扶持冷库龙头企业,也要扶持民营第三方冷链企业,特别是“草根”型企业的发展。“草根”型企业是指各区域当地的农业开发与第三方冷链服务性公司。它们熟悉本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积累了大量市场开拓的经验,抓住了目前农业发展的机遇,将现代营销管理引入产地冷链市场建设,整合社会资源,不断拓展功能,内连田头,外连需求,成为当地冷链经济发展支柱。同时也必须打造当地化品牌,从根本上强化对于冷链物流的需求与定位。

另一方面,冷链物流应建立通用的信用评价体系,并且由政府单位牵头建立共享冷链物流大数据联合中心,将省内冷链物流运行数据透明化。同时加强对冷链物流行业的监管与监督,农业部门、商务厅、省发改委、食品安全等部门应采用定期抽检和随机抽检相结合的方法,对冷链企业配送过程中的流程、温度、操作规范等进行安全监管。制定行业规范,落实冷链企业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加强协调监管力度。

猜你喜欢

六省冷库冷链
冷链十年,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大关
冷库上“云端” 共享促共富
考虑碳排放的冷链物流多温共配路径优化研究
山西25款产品荣获“中部六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大型冷库建设发展趋势
四十余家肉类企业被暂停进口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重庆市冷链物流共同配送模式的研究
我的“六省”颐养法
西迁赞歌·东情路——东北地区西迁民族美术作品北方六省巡展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