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气韵、格调、境界、诗意、清新

2019-06-01蒋跃

书画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美术学院气韵水彩画

蒋跃Jiang Yue

1958年生,浙江人。198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美术报》原副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美术评论专家库成员,中国美术学院水彩画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美术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浙江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浙江文艺评论家协会常务理事。其主修水彩画和中国画研究,曾赴法国、俄罗斯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其作品曾参加全国第7、8、9、10届和国际重大美术作品展,荣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水彩画艺术展金奖、第7届中国水彩画金奖和其他国家级以上奖项10余次。曾独立主持并完成两个部级课题,出版《中国当代水彩画研究》《绘画形式语言研究》《绘画构图与创作》等50种著作,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中央电视台、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及《人民画报》《人民日报》《美术》等媒体曾进行专题报道和介绍。

13岁那年,我第一次在生宣紙上画画,立即被神奇的笔墨趣味吸引,立志当一个主攻人物方向的国画家。无奈命运多舛,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美术教育专业,系主任看好我的西画基础,让我当了水彩画教员。我曾获过两次中国水彩画大展的金奖,至此,我以水彩画而成名,但在水彩画创作之余我并未放弃中国画,只不过兴趣点从人物画转到了花鸟画,没有了形的束缚,感到很轻松。开始只是当作消遣娱乐的一种方式,但当我尝到了甜头,却一发不可收了。

中国写意花乌画特有的艺术魅力,驱使我笔耕不辍,创作的数量已经远远超过我的水彩画。宣纸的渗化、笔墨的潇西、构图的多变、造型的自由……让我迷恋,并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品尝到作画时的快乐——是陶冶,是放松,是享受。写意花鸟画创作非常方便,创作时完全处于放松的心理状态,可以作为水彩创作之后的一种调剂,也可以锻炼构图、笔墨等能力,更重要的是有趣、好玩。我的写意花鸟画创作有着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艺术追求:从形而上言,包括了格调、意境、诗意、气韵等;从形而下而言,包括了笔墨、构图、色彩、造型等。我十分注重将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与西洋画的色彩构图等手法相互融合,注意自己个性语言的建树和发挥。比如,点线面、色形体的结构,尤其在传统笔墨的基础上,注重将水彩画的色彩融入花鸟画,试图有些新意。我之所以喜欢画花鸟画,是因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和形式表现,高难度的笔墨与造型的结合,生动活泼的意趣与喜间乐见的语言结合。当我将数干张生宣画尽之后,画面终于出现了写意的笔趣和灵动。

在中国文化的长河中,出现了许多有成就的花鸟画家,比如八大山人、青藤、任伯年等。现当代的花鸟画家中,我最喜欢潘天寿和吴昌硕。潘天寿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现代意识,钢筋水泥般的构图,高古奇崛的造型,黑白灰的强烈对比……令我爱不释手;而吴昌硕的金石意味的线条,洒脱淋漓的笔墨,气韵生动的画面……让我迷恋陶醉。我把他们作为自己的楷模和导师,每天都要翻看其画册,读他们的画语录,从中受益匪浅。

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曾经在他的名作《人间词话》中说,人生的三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今天,我们面对纷繁变化的世界画坛,正经历着一场洗礼。但我想,在中国画领域,无论是何种风格题材的绘画作品,审美精神都应该是一致的,即境界、格调、情趣、气韵等。其实,这一点与我的水彩画追求是完全一致的。我愉快地穿梭、徜徉在这两个画种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我认为,作为体现中国人灵性智慧的花鸟画,可以非常集中地体现出画家的艺术认知和技巧修养,其内容就是形式。从技术角度看,整体、鲜明、生动是极其重要的。对我个人而言,我追求优美、清新、明快、诗意和雅俗其赏。很多入画不好花鸟画,我觉得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审美问题。因此,我也时常告诫自己,要多看多想,提升品位,宁静致远,谦虚谨慎,一日三省,从而早日实现人生的第三个境界。

2019年11月于杭州城西望山阁

约稿、责编:金前文

猜你喜欢

中国美术学院气韵水彩画
迎春佳作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