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笺泥金本)

2019-06-01林硕

书画世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国家博物馆康熙书法

林硕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笺泥金本)局部

中国国家博物馆

编者按:2018年伊始,安徽美术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袂推出《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一辑)》,本刊从2018年第一期开始,陆续刊登了法帖部分内容,受到读者的欢迎。现第一辑已介绍完毕,从2018年第十一期开始,本刊继续刊登本书系第二辑和第三辑的内容,包含宋拓颜真卿《东方朔画赞碑》《刘熊碑》、民国拓《元显?墓志》等精良拓本,以及董其昌行书《赠张旭、题卢道士房诗卷》、文天祥草书《谢昌元座右辞卷》等珍贵墨迹本,希望广大读者能喜欢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康熙醉心书艺与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在位六十一载,年号康熙。其毕生醉心书艺,“所临之条幅手卷将及万余”,直至其升遐当月,仍然笔耕不辍,操翰成章。作为满族入關之后的第二代君主,玄烨非常重视汉文化以及汉字书法的研习,孜孜以求,寒暑靡间。究竟康熙皇帝研习书法达至何种境地呢?据《圣祖仁皇帝实录》所载:康熙四十三年(1704)七月乙卯,巡幸塞外的玄烨应扈从臣僚“瞻仰御书”之请,在行宫门外坐书大字、小字数十张,顷刻间—挥而就,在场的诸位皇子、大学士和翰林无不惊奇。玄烨还饶有兴致地向众人回顾自己研修书法的历程:“朕自幼好临池,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凡古名人之墨迹石刻,无不细心临摹,积今三十余年,实亦性之所好。”康熙皇帝所言绝非夸大其词。伴驾御前的侍读乌雅傅达礼目睹康熙爷潜心追摹法帖,担心天子痴迷其间、耗费心力,故婉言劝谏:“人君之学与儒生不同,写字无甚关系,恐伤圣体。”(《康熙起居注》)康熙帝则坦言:其亦知人君之学不在书法水平的高下,但一伺闲暇之时,便忍不住“游情翰墨”。而他最为钟情的题材之一,便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本为梵文佛典,传入中国之后存在多个译本,尤以两个版别流传最广。其一,是十六国时期(后秦)鸠摩罗什所译《心经》,一般称为《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或“旧译《心经》”。其二,则是唐代玄奘所翻“新译《心经》”。按《大唐三藏圣教序》记述:唐贞观十九年(645),自天竺取经归来的玄奘大师奉唐太宗李世民诏命,于弘福寺内将“三藏要文”凡六百五十七部译作汉语本,布行中夏。玄奘大师译出的《心经》虽仅有二百六十字,却提纲挈领,揭示般若精义,乃是佛学真谛的缩影和核心所在,含义丰富、深邃,故历代高僧大德信加推崇。上至天子,下至士庶,皆爱抄写、研习,以修心性,杂修静虑。

在康熙皇帝率先垂范之下,其子侄以及皇孙辈皆被圣祖—生精研书学的事迹所影响。皇四子爱新觉罗·胤禛(清世宗雍正帝)登基之后,下旨编纂了两部关于父皇言行的书:《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与《圣祖仁皇帝圣训》。这两部具有回忆录性质的文献,记述了康熙皇帝开蒙以来研习书法的经历。非独如此,康熙自幼养在宫中的皇孙爱新觉罗·弘历(清高宗乾隆帝)继位之初,也命人对庋藏内府的释、道两教书画进行整理、著录,命名“秘殿珠林”,共计二十四卷。其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便是保存在乾清宫内的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按《秘殿珠林》著录:现存最早的有确切纪年的康熙御笔《心经》抄写于“康熙十四年(1675)”,但此时玄烨的抄经活动尚未形成系统。自康熙四十二年(1703)起,他开始在固定时间抄经,直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龙驭归天。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概述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册康熙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楷书,墨笺泥金本;为与他处所藏《心经》加以区别,本文称其为“国博藏康熙御笔墨笺泥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中国国家博物馆康熙御笔《心经》”。藏品系经折装,凡七开。每开高约29.8厘米,宽29.6厘米。首开绘有泥金观音大士坐像,为三十三法相中的“阿耨观音”。末开绘有泥金韦陀尊者立像。正文五开,每开八行,满行为八字(“梵语咒文”独立成行),凡二百六十字。此外,首、末两开均恭写经名《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加上落款“康熙乙未夏六月书”(“乙未”年即康熙五十四年,1715),故全文合计二百八十四字。文末钤有“康熙宸翰”(白文方印)、“保合太和”(朱文方印)两方印。

三、康熙皇帝的书法研习之路

康熙皇帝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绝非心血来潮,其素来钟情书学,自幼如是。清顺冶年间,京师痘疹(天花)肆虐。皇三子玄烨由乳母、太监陪同,前往皇城北长街北部的一处宅院“避痘”,在那里开始了自己满、汉双语的蒙学生涯。当时,负责向康熙传授清字(满文)基础知识的开蒙老师,则是孝庄皇太后驾前近侍苏麻喇姑。老太后挂念在宫外避痘的孙儿,便派遣苏麻喇姑前往照顾、训迪小玄烨,指导他认识、书写满文。据礼亲王爱新觉罗-昭裢在《啸亭续录》中记述:苏麻喇姑作为清初著名的才女,其书法造诣颇深,墨迹在宫中被视为“高品”。她笃信佛教,晚年持斋把素,至于其是否曾经在小玄烨面前诵读、教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有待进一步考证。但毋庸置疑的是,苏麻喇姑为玄烨打下了坚实的满文书法基础。他登基之后,命乌雅傅达礼、富察·马齐主持编纂了第一部满文权威辞书《清文鉴》,并亲自审定。除了审阅辞书之外,康熙还可以流畅地阅读、批写各类满文书籍。在内蒙古图书馆藏有一册满文《几何原本》,系传教士白晋、张诚翻译的数学经典,乃是专门进呈御览之物。书中保存有玄烨的满文朱批,从其舒展的满文墨迹来看,无疑是清代满文书法水平最高的君主之一。

在汉文方面,小玄烨自五岁开蒙读书,洎八岁登基之时,已经尝试阅读《大学》《中庸》。当然,“四书”篇章对于稚童而言实属晦涩,故小皇帝时常询之左右。其中对他帮助最大者便是林姓、张姓两位宦官。二人俱来自前明宫中,虽为内侍,却饱读诗书。其所传授者,不只有《尚书》《礼记》等儒家经典,还包括诗文、书法。由于林、张两位老宦官曾在明代宫廷供职,对于有明一代书家的真迹过眼甚多。每当康熙皇帝用笔之时,二人时常在侧指点,无形当中将明末宫廷书风灌输给这位少年天子,为其确立“宗王喜董”的书法观念打下了最初的基础。对于少时师从内侍这一点,康熙皇帝丝毫没有避讳,还曾经公开在谕旨中称其为“师”,并认为这恰是自己书法有异于常人之处。如果说林、张两位明宫旧人对幼年、少年时期的康熙书法影响颇深,那么青年时期对康熙影响最大者,非沈荃莫属。

沈荃,字贞蕤,号绎堂、充斋,与董其昌为同乡,桑梓均系松江府华亭(今属上海)。沈氏家学渊深,系明初著名书家“二沈”之一沈粲的后人,又兼“善学明时董其昌字体”,遂成为清初“云间书派”的执牛耳者。包世臣曾经将有清一代的书家分为“五品九等”,其中“沈荃真书”位列“佳品”之首(《国朝书品》)。顺治年间,沈荃高中探花,步入仕途。待到康熙九年(1670),沈荃因其“书法尤推独步”(《江南通志》)得到少年玄烨的赏识,被特旨召入宫中弘德殿,命他创作隶、行、楷等各体书送呈御览。沈荃由是得到皇帝赏识,入值南书房,圣眷日隆;历任侍讲、侍读、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少詹事、詹事等职,不但成为康熙帝的代笔人,更是对其影响最大的书法老师之一,甚至留下了天子“亲吮毫以授公”的书坛佳话(《书林纪事》)。在《秘殿珠林》当中,收录有两轴沈荃敬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间分别为“康熙九年(1670)”和“康熙二十一年(1682)”。前者是沈荃供奉内廷之始,后者则是其辞世前两年,足见其长期抄写《心经》。其师如此,这无疑与康熙皇帝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活动存在着密切联系。这份弦歌之情,让康熙皇帝毕生难忘;及至晚年操翰之际,还时常追忆沈荃往昔的谆谆教诲:值其挥毫之时,沈荃每每在侧侍立,在解析结字、指陈其弊的同时,也将其数十年研习董其昌的心得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康熙皇帝的笔端;而玄烨也时常用心模仿沈荃的字体,并与之切磋、研讨。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康熙御笔《心经>之中可以看出明显的“云间书派”痕迹。

四、康熙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著录及流散

如前所述,清圣祖玄烨在固定时间书写《心经》始于康熙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止于康熙壬寅(康熙六十一年,1722)。现在我们看到《秘殿珠林》所著录的最后一篇康熙御笔《心经》,落款是“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五日”。然而,查阅《清圣祖实录》可知,康熙皇帝早在两天之前,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已经晏驾。对于时间上的前后矛盾,乾隆皇帝在此冊《心经》之后“拭泪恭纪”,写下题跋:“(康熙皇帝——笔者注)御笔计日在升遐之后,盖是月初旬预书也。”同时,乾隆帝还尝试对祖父的抄经活动进行总结:“皇祖圣祖仁皇帝自癸未至壬寅,每遇朔、望、万寿节日、浴佛日,并书《心经》。”由是可知,康熙帝会在每月初一、十五以及万寿节、浴佛日等固定时间敬录《心经》;如遇公务繁忙或身体违和,则会“异日补书”或“先期预书”。按《秘殿珠林》卷一所述,“圣祖仁皇帝书《心经》四百二十册”,庋藏乾清官,其中泥金书为一百九十三册,墨书为二百二十七册。然而,其著录数量远远少于康熙皇帝实际的抄经数量。

玄烨自康熙四十二年起在固定时间抄写《心经》,截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驾崩,凡二十载。故仅算每月初一、十五两日敬书的《心经》册页,积年即有四百七十八册,这还属于保守估计。这个统计数字尚未将每年万寿节(三月十八日)和浴佛日(四月初八)的抄经活动计算在内;因为康熙皇帝在上述两天所抄《心经》,时为册页,时为经卷,并无规律可循。下面仅以浴佛日为例:在康熙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甲申(康熙四十三年,1704)、康熙乙酉(康熙四十四年,1705)以及康熙戊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等浴佛日,玄烨选择册页恭抄《心经》。但康熙壬辰(康熙五十一年,1712)、康熙戊戌(康熙五十七年,1718)的浴佛日则改为手书《心经》经卷。

除了在上述固定时间抄经,康熙皇帝在某些特殊情况之下,也会提笔书写《心经》,这便是所谓的“非固定”抄经活动。例如,康熙癸未夏六月上旬,康熙乙酉二月上旬,康熙丙戌六月既望(十六日),以及康熙乙未夏五月等日期都抄录了《心经》。此外,康熙皇帝有时还会在一日之内多次抄经。例如,康熙壬寅七月中元节,玄烨竟在一天之内三次抄录《心经》:先是选用“宣德笺本”“洋笺本”墨书册页,随后又在“洒金笺本”上墨书《心经》-卷。是故,有数十册并未收入《秘殿珠林》。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乾隆皇帝在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下诏,命令张照领衔整理、编订《秘殿珠林》,直至乾隆九年(1744)告成,其时距康熙朝已经间隔二十余年,而离康熙四十二年定期抄写《心经》已远隔四十余载,更何况康熙皇帝非固定的抄经活动早在康熙十四年就已有之;加之玄烨历来有恩赏书法作品的习惯,蒙其“赏赐人者不下数干”(《圣祖仁皇帝庭训格言》)。凡此种种,导致部分《心经》在乾隆九年之前就已经流散出宫,其中便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御笔墨笺泥金本《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五、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御笔《心经》,文末款识为“康熙乙未夏六月书”,并钤有两宝“康熙宸翰”和“保合太和”,在《秘殿珠林》著录的绝大多数康熙御笔《心经》册页当中,文末落款为“康熙某某年敬书”,仅有两册未写“敬”字,即康熙五十四年夏五月的两册《心经》。而国博藏《心经》则写于康熙五十四年夏六月,从时序上看与夏五月的两册相连贯,并且三册皆钤有“康熙宸翰”和“保合太和”两方御宝。因此,这三册写于“康熙五十四年夏”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无疑是康熙帝在同一心境下挥毫落笔的作品,又都创作于“非固定时间”;相对于初一、十五等固定时间抄写的《心经》,具有更高的文献价值,为学界研究康熙晚年的心境和跌宕起伏的政治斗争提供了重要线索。至于脱“敬”字的原因,存在多种可能:或许有深层原因,抑或只是笔误、巧合而已。如康熙戊戌御笔《心经》落款写作“岁四月初八日”,“岁”字之下脱“次”字,实际上应为“岁次四月初八日”。此外,康熙帝在抄写《仁王经》《金刚经》等经书之际,也并非每次都恭写“敬”字。毕竟,康熙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其抄写《心经》并没有严格的格式化标准可循。

除此之外,国博藏康熙御笔《心经》咒文的最后一句“菩提莎婆诃”,也与通行本的“菩提萨婆诃”不同。通过与其他不同时期的康熙御笔《心经》进行对比,譬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壬午十月初三所书洒金笺本《心经》、康熙四十七年中元节所书墨笺本泥金《心经》,此句亦写作“菩提莎婆诃”。但是,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冬十月初三所书御笔《心经》,则写为“菩提娑婆诃”;既非“莎婆”,亦非通行本的“萨婆”。同时,在横向比较之余,笔者还将康熙御笔《心经》与其他清代君主进行纵向对比。受祖父的影响,乾隆皇帝亦热衷抄写《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从继位之初的每年元旦、浴佛日敬书,发展到每月朔、望两日皆敬书,频率直追乃祖。1978年,在北京妙应寺(俗称白塔寺)塔刹当中发现了一册经折装的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作时间为“乾隆十八年(1753)”。此本咒文的最后一句和通行本一致,写作“菩提萨婆诃”。这与康熙御笔《心经》中的“莎”“娑”二字均不同。有鉴于此,在缺少充分样本的情况下,不妨暂且以“康熙四十年(1701)”作为一个参考分界线,而这也是康熙皇帝书风发生变化的重要时间节点。

国博藏康熙御笔《心经》写于康熙五十四年夏六月,集中反映了其晚年楷书的特点。康熙皇帝善写楷书、行书,其所临者遍及晋、唐以降诸家,如晋代“二王”、宋代米芾、元代赵孟等。他早年曾经取法欧阳询、颜真9即,所谓“直逼欧、颜”(《熙朝新语》);待到三十岁之后,极力推崇董其昌。参照《石渠宝笈》著录:康熙御笔临摹历代书家墨迹凡一百六十九件,其中临董其昌就达到六十三件,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强。随着阅历的增长,康熙皇帝的书风也逐渐发生转变,日趋稳健老成、笔致敦厚,在端庄闲雅之中又不失圆转柔美。纵览全篇,布局章法得当,气势贯通。一方面,康熙皇帝用笔雍容厚重,舒展妥帖,既带有几分董其昌书法当中的“生拙”意味,又彰显出一代雄主的帝王气韵。另一方面,全篇文字受清初馆阁体影响较重,刻板平正,欠缺灵动与险奇。而文中的“怖”“谛”等字,末笔收势略显乏力,从中亦可看出其临董数十载留下的深刻烙印。当然,玄烨终归是封建君主,在评判他的书学修为之时,不能简单地从书法家的角度去衡量其创作的用意与初衷。从康熙皇帝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身为君主的他对于楷法的倡导与侧重。

本栏目图文选自安徽美术出版社2018年8月出版的《中华宝典——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法帖书系(第二辑).康熙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笺泥金本)》,《中华宝典》丛书项目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约稿、责编:金前文、史春霖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康熙楷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墨笺泥金本)局部

猜你喜欢

国家博物馆康熙书法
《漫话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六站(上)
《漫画国宝·中国国家博物馆》第七站(上)
《漫画王国·中国国家博物馆》第四站(下)
如此原因
诗书画苑
年度第21期,P.84
书法等
新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入藏商周青铜器集粹
康熙下象棋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