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边境地区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现状研究

2019-05-30罗健栩黄冬艳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急救车边境地区急诊科

罗健栩,黄冬艳,杨 涛,黄 敏

广西边境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处自然灾害高发地带,各类灾害时有发生,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推进,各类突发事件频发,这对院前急救提出了更多要求[1]。院前急救是指在院外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高质量的院前急救能极大地降低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3]。因此,评价广西边境地区院前急救能力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调查研究广西边境地区的崇左、百色、防城港三市及各县级22 家综合医院的院前急救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完善广西边境地区院前急救体系及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1 国内院前急救的现状

1.1 院前急救的模式 从1987 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学会至今,我国大部分地级市以上的公立医院均设立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医疗急救中心,全国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建立了独立的急诊科,并形成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重症监护室”一体的生命绿色通道[4]。但我国尚未形成统一的院前急救模式,目前院前急救模式主要分为6 种类型:独立型的北京模式,院前型的上海模式,行政型的广州模式,依托型的重庆模式,与消防结合的香港模式,联动型的苏州模式[5]。(1)独立型:由院外急救科、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构成,院外急救由医师、护士协作承担,调度通讯设备先进,各医院通讯联系便捷;但存在急救半径过大, 到达现场的时间延长, 耽误抢救时间等缺点[6]。(2)院前型:设有一个急救中心,各县、区建有分站,有专业院外急救医务人员和车管部门,无院内部分,由120急救中心统一管理,统一指挥调配,划分就近出诊,尊重患者意愿,合理分流转运及保证急救质量;但急救链易脱节,耽误抢救时间。(3)行政型:急救指挥中心负责全市急救工作的总调度,以若干医院急诊科为区域,按医院专科性质分科负责急救,灵活性强;但有接诊慢、出车慢、耽误抢救时间和易引起纠纷等缺点[7,8]。(4)依托型:附属于一家综合医院,由120 报警中心、院前救护系统、急诊科、服务部和病区专科治疗组成绿色通道,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治疗一条龙服务,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但存在出车慢,出车医务人员任务重等缺点。(5)消防结合型:附属于消防机构,院前急救人员如同警察、消防一样,速度快、纪律严明,但急救人员欠缺专业知识。(6)联动型:“119”、“120”、“122”、“110”调度指挥联动,紧急情况下或进入危险地域施救时,有技术及装备支持,但各个警种间业务存在区别,在接警出诊时可能出现衔接缝隙[9]。

1.2 院前急救人员的数量 我国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在院前急救领域,医护人员的缺口更巨大。我国专门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主要为急诊医学科的医师,据2017 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全国急诊医学科的执业(助理)医师共约60 629 名,其中急诊医学科占比1.9%[按全国执业(助理)医师共3 191 005名];以我国14 亿人口计算,总人口比院前急救医师约为23 千人/医师,远低于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水平[10]。甚至我国专门从事急诊医学的医师数量远低于其他主要科室(表1),尤其在上海、北京、天津等独立型院前医疗急救机构,急诊医学医务人员紧缺的现象更为突出[11]。

表1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

1.3 院前急救队伍存在问题 院前急救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院前急救的效果,我国专业从事院前急救的医师与院内其他科医师相比,需要熟习更为宽泛的医疗知识及相关仪器操作技能,熟悉各科室的相关疾病,且院前急救具有特殊性,使得专业比较难以向深度发展,无法与院内专业的高、精、尖学科相提并论。以现行的临床考试晋升体系,院前急救医师在专业发展、职称晋升方面受到极大限制,使得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生很难有长期坚守院前急救岗位的决心[11]。“80 后”及刚进入社会不久的“90 后”因为院前急救高强度、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性质,大部分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尤其是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11],这也使得院前急救难以实行统一标准,院前急救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1.4 民众急救知识的普及 我国民众的急救知识普遍缺乏。有调查显示,我国有74.7%的公众对急救知识有部分了解,18.3%对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12],参加过急救培训的大学生仅有29.9%,仅16.6%的大学生知道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大学生的急救知识极其缺乏;特殊人群(消防、公安、司机等)对基础急救(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皮肤消毒、止血、现场急救原则、搬运伤员注意事项等)知晓率少于20.0%,对心肺复苏了解率仅9.1%[12]。

2 广西边境地区院前急救的现状

2.1 院前急救的模式 目前,广西边境地区还没有形成统一的院前急救模式。22 家医院中,没有固定和独立运行的院前急救医护队伍,无专职的急救调度员,大部分医院将院前急救工作纳入急诊科,小部分纳入医务科。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除随救护车外出承担院前急救任务外,还需应对医院突发卫生事件。这种自建或自定模式的状况,使得院前急救标准不统一、工作不规范、急救效率低下,服务质量较差[3]。

2.2 院前急救队伍人员的数量及质量 广西边境地区的院前急救人员主要为从各个科室轮转到急诊科的医师和急诊科值班医师临时组成院前急救队伍。院前急救队伍变动较快、人员不固定,加上院前急救具体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医护人员在现场诊治、操作及沟通方面比较差[13]。广西边境地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有限,除生源地应届毕业生外,几乎无医学院校毕业生来这里就职,这导致了边境地区的医护人员人才匮乏,也直接导致了院前急救人才匮乏;在急诊科工作压力较其他科室高,工作强度及风险也较大,这也使得医师不愿意来急诊科值班,导致院前急救所需的人员缺乏及优秀人才不足。调查显示,广西边境地区22 家综合医院急诊科医师共167 人,学历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中级为主;护士共249 人,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表2)。护士短缺,医护比例1 ∶1.49,远低于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1 ∶2 的标准[14]。护士的短缺及专业素质较低,均不利于院前急救任务的开展和实施,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西边境地区院前急救能力的水平及发展潜力。

表2 22 家综合医院急诊科医师和护士学历与职称构成(%)

2.3 急救车车辆情况 相关数据根据《2017 年全国院前急救机构基本情况及信息上报现状调查表》对百色、崇左、防城港三市的急救车数量进行统计(表3)。数据显示,崇左市和百色市急救车大多数分散在县级医院,防城港市的急救车集中在市及市辖区。急救车的分布与各市的面积有关,面积越大,急救车的分布越分散于县级的医疗卫生机构。三个市的急救车密度平均为2.02(万人/辆),其中广西边境地区22 家县级医院共配备69 辆,平均3.1 辆/家[14]。然而这些急救车几乎全为普通型的急救车,指挥型、负压型、监护型的急救车几乎没有配备,22 家县级医院中仅2 家各配置1辆负压型急救车。一般要求负压型急救车与普通型急救车的比例宜为1∶4~1∶6[15],广西边境地区作为“一带一路”进出的门户,各类传染病由境外传入的几率增加,具有负压防护功能的急救车能有效抑制传染病在运送途中对沿途周围环境的污染[15],负压型的急救车在广西边境地区的意义更为重要。

表3 广西边境三市急救车辆情况

2.4 院前急救物品、设备的配备 广西边境地区主要是“老少边穷”地区,财政力量薄弱,许多院前急救设备未能购入,便携式呼吸机、心脏除颤仪、心电图机、心肺复苏机、喉罩、心脏泵、便携B 超和洗胃机等设备拥有量较少(表4)。22 家医院中,被评为二级以上(包括二级)的医院有11 家,在这11 家医院中能在发生突发事件时通过医院内部调度向医院的其他部门获得相关设备情况见表5[14]。急救车上配备的物品比较简单,院前急救的物品管理无统一的标准和规定,容易出现急救车内物品放置不合理,使用后补充不及时、无菌物品过期等现象。

表4 22 家县级医院医疗急救设备配置情况

表5 发生突发情况时能从医院其他部门获得相关设备情况

3 建 议

在全国的医护人员普遍短缺及大众对医疗急救知识缺乏的大环境下,广西也不可避免地面对着这些问题,根据广西目前院前急救体系的现状,建议政府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院前急救基础设施建设,并及时对其进行更新、维护和保养,健全院前急救相关建设制度,对院前急救用物的摆放与使用原则进行统一规范[16];卫生行政部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出台有关院前急救的专项法律法规[17],使院前急救事业制度化、法制化;建立固定和独立运行的院前急救医护队伍,确保院前急救高效、及时进行,提高院前急救服务质量。切实提高院前急救人员待遇, 吸引更多优秀医学人才加入院前急救事业当中;建立相对固定的急救队伍,避免频繁更换;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定期对急救人员进行急救知识、急救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应急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培训[18],做到持证上岗,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提升院前急救水平[19]。公众作为第一目击者及时进行有效的院前急救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加强公众急救知识的教育,通过发达的网络平台推广院前急救知识[20],向大、中、小学生开设院前急救相关的讲座及选修课程;重视特殊人群(消防、公安、司机等)的院前急救技能培训[21];将院前急救知识普及到相关专业领域内,在电力、化工、煤矿等行业,对员工进行心肺复苏、创伤处理、毒气泄漏救援、煤矿瓦斯爆炸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广西全社会的院前急救意识和能力,对患者的生命抢救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急救车边境地区急诊科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政府疏忽,巴新预算漏了急救车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严阵以待
改良三腔二囊管固定法在急救车转运中的效果观察
给急救车“让道”,为生命“保驾护航”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