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寒冷,四种想象

2019-05-28陈崇正

小说林 2019年3期
关键词:重生萧红哈尔滨

陈崇正

1

“俗尘渺渺,天意茫茫 ,将你共我分开。”梅艳芳的声音,通过飞机上劣质的耳机传来,歌声里的每一个字敲击在心头上。飞机在盘旋下降,往下看,黑色的土地上覆盖了白色,那一撮撮向上生长的,是树木和房屋。

这就是哈尔滨了,它刚毅、庞大、多元、坚硬,这北方之城,似乎从未曾记录时间,时间在这里消融又凝固,凝固又消融,仿佛从未留下痕迹。或者说,这是另外一种时间。巴洛克风格与日式建筑可以在这里并存,犹太国民银行与圣索菲亚大教堂同在一个时空,这是由于时间在这里发生了必要的变形,以便适应环境,变得更加洁白。

是的,哈尔滨拥有白色的时间。“今天的太阳像你一样忧伤,也像你一样,来自寒冷的北方。”帕斯捷尔纳克这个来自俄罗斯的句子,也同样适合哈尔滨。这是从寒冷中生长出来的憂伤,忧伤的时间,注定属于白色,像落满白雪的时钟,在历史中走走停停,重复着伟大。

2

在哈尔滨,伟大不再是一个大词。在零下十五度的空气中,所有的伟大只能缓慢地流动。一个大词在舌尖上无法跳动,允许跳动的是味蕾。冰糖葫芦和格瓦斯有不同的味道,冰做的杯子装上伏特加摸上去像白色的火焰,在露西亚西餐厅里,朋友告诉我红肠与酸黄瓜同嚼有别样味道。具体是什么味道?据说露西亚西餐厅里有哈尔滨文学的灵魂,那大概是老灵魂的味道吧。过去一百年中,这座城市将曾经的刀光剑影隐藏在白色的光中,血的味道在仓皇的脚步中潜伏,这里有烈酒可供壮行,一片肃杀中生命注定变得易碎。北境之地,冰与火在不断较量与纠缠,鲜血的味道中有理想主义的精魂,还有我们对于民族这样一个词汇略显孤独的理解,一种在想象中完成的事业,蒸腾而上与盘旋而下,都如此果敢,仿佛一个人可以投身于某种想象而不必喊疼。

那么,切片的红肠与酸黄瓜同嚼,到底是什么味道?大概就是哈尔滨的味道吧。

3

“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读木心,喜欢把他不相干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也如读萧红,喜欢把她的文字和人生放在一起。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沐浴在冬日的阳光里,安静驱逐了城市的喧嚣,被岁月锁定的器物都不再交谈,屋外没有任何脚印的雪地圣洁如处女地。那年,松花江水漫上哈尔滨的大街,慌乱中萧红护着肚子跳下窗外的小船。“两颗相爱的心也像有水在追赶着似的……两颗不得散步的心,只得在他们两个相合的手掌中狂跳着。”现实中的人在逃亡,故事中的人在相爱,洁白的情爱和狂乱的欲望在此间交织,谁也看不透时代的洪流中一片雪花的形状。到底是六角飞花,还是形如鹅毛?一个南方人对于雪的猜疑,就如所有时代的人们对于爱情捉摸不透的想象,爱情和雪花一样热爱飞翔。于是,六角形的爱情和鹅毛般的爱情同时在这片天空中飘飞——那些如星辰般的寒冷与自由,那些寒夜里压断树枝的闷响,冷漠的闷响,那些爱过的痛楚,以及小心翼翼的试探和徘徊——都一起飘飞下来。我们在萧红的故事里照见了自己,就如在冰雕光滑的表面看见了自己的影子。

4

阿什河畔的伏尔加庄园里重现了消失已久的圣·尼古拉大教堂。这座存在六十六年的教堂是哈尔滨人的共同记忆,它的存在和毁灭刚好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轮回。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站在教堂前,我顿生敬意,在内心模拟“重生”这样一个神奇的意象,在传说中,只有神鸟凤凰才具备这样起死回生的神力。凤凰会在大雪纷飞的地方降临吗?如果不用“重生”这样的词汇,而改用“复活”,则凤凰必然飞过这片北方的原野,在河边的白桦林中穿行,在松花江厚厚的冰层之上滑翔而上,引吭高歌。

或者说,浴火重生是对这座古老城市最好的祝福,也是对东北大地沉沉暮色的刷新。没有任何事物是在怀念中重生,重生的力量必然来自于冰与火之歌。“断肠字点点,风雨声连连,似是故人来。”重生应如故人来。我们曾经见证过传奇,如今只等待见证奇迹的时刻;我在此地见过白雪,也愿留下洁白而美好的祝愿。

猜你喜欢

重生萧红哈尔滨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重生
静听花开
萧红墓畔口占
每一刻你都将重生
刘派
哈尔滨冰雪之旅
萧红临终讲述的往事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倘若,爱在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