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系统思维下的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2019-05-28皮桂香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农民大学生建设

皮桂香

(常德广播电视大学,湖南 常德 415000)

为夯实农村人才队伍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和农村实用人才,推进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从2015年春季起,湖南电大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每年组织数万名学生接受专本科学历教育。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湖南十四个市州组建了各具特色的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它的组建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文章拟以常德电大为例,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的建设问题。

一、建设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的时代背景

(一)是乡村振兴的时代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教育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通过培养农村先进管理者和农村致富带头人,助力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脱贫。

(二)是电大办学的必然要求

《国家开放大学关于推进办学组织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国家开放大学最具全局性影响的问题就是办学组织体系建设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是国家开放大学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大发展的制约因素。电大历来高度重视系统建设,着力打造电大系统新型“命运共同体”。

(三)是项目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一村一名大学生,到升级版的农民大学生,新型人才培养计划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大学生。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电大的参与,当地党委和政府也必须参与进来,切实加强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的组织和领导,从根本上助力农村脱贫致富。

二、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一)理论基础

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基石是系统理论。《第五项修炼》指出:这个时代已经不再是个人修炼的时代,而是集体修炼的时代。要建设学习型组织,除了个人以外还必须有团队和更大的网络来共同对实践和成长进行不断投入。参与农民大学生办学的各方主体应共同努力,以“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为原则,实现“各在其位、各尽其责、各展所长、各具特色、各得其所”的发展策略。

(二)原则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农民大学生学习需求多样,要提供学习支持服务。未来社会人才的竞争不仅取决于教育,更取决于学习。教学应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重点满足有学习需求的学生,让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得到提升。

2.以教学活动为抓手

通过创新思维,开展一系列理论和实践教学活动,推送学生感兴趣的资源,给学生以极大刺激,将团队主体和学生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以达到了解学生,增强团队凝聚力的目的。

3.以有效教学为共同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团队成员要强调质量意识,对农民大学生的学习行为是否真的发生进行反思,以促进农民大学生个体发展为目标,强调学生的增值度,真正注重实效,追求教学活动的功效最大化。

三、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的现状

在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各市州根据当地实际,组建了形式多样的农民大学生教学服务团队。其中常德采用市县两级的电大教师、组织部门远教专干和专家团队一起组建成管理团队,其中专家团队以全市知名农业技术专家、农学教学专家、农村管理专家为主,市县两级各有分工,主要由电大牵头;衡阳的团队建设有所不同,由市一级组成联合教学视导组,主要由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牵头,电大、畜牧水产部门和新闻媒体记者代表等一起,对教学工作进行视导,组织部门的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县级电大则没有参与进来。湘西的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工作在本省乃至全国都有影响,他们采取的则是湘西职院+湘西电大+湘西州委组织部三位一体的教学支持服务团队,办学职能主要由湘西职院承担,电大没有过多地参与教学。在实践中,这三种模式较具代表性,适应当地经济和教育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

(二)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农大教学团队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

1.顶层设计缺失,团队理念不明晰

过去几年里,围绕湖南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顶层设计文件不多,除了省、市、县三级政府各自出台了相应的红头文件,以及湘电大发[2015]33号文件,对农民大学生的招生、管理、学费等工作进行了规范,除此之外少有规定。虽然实践中进行了一些理论研究,但缺乏约束力,不能对培养计划进行宏观指引。如何把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落到实处,各方主体应该履行什么职责,在很多市级分校,还缺乏宏观思考。

2.团队管理松散,职责分工不明确

在实践中,团队各成员分属不同系统,忙于各自工作,相互沟通不充分。多数情况下市级电大一家唱独角戏,组织部门、客座教授、基地导师介入不多,对农民大学生培养计划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够,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没有全程跟进,只是阶段性地参与,团队缺乏合力。

3.学情分析欠缺,团队目标难实现

以常德为例,我们每年招收学生一千名左右,一名班主任往往负责数百名学生,生师比过高,管理难精细。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诉求,农民大学生与农民工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农村管理工作者与农村致富带头人的培养目标也不一样。开展学情分析等基础性工作,不仅任务繁重,同时也挑战班主任的能力和水平,没有建立个性化电子学习档案。虽然建立了学习小组,但多以地域为纽带,而非以学习兴趣为标准,个别化服务较少。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聘请存在问题,对学生的先进事迹挖掘不够,对已毕业的学生很少进行有效回访。

4.管理机制不完备,教学环节难落实

同样以常德为例,学校重金礼聘了专家团队开展专题讲座,但讲座内容没有很好贴合农民大学生的需求,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例如在一次水产养殖专题讲座后的调研中,有学生直言对这部分内容毫无兴趣。教学多停留在知识传输层面,答疑解惑的机会少,技能传授很少,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在基地建设上,实践活动主题不突出,学生多停留在走马观花的层面,没有沉下心来思考问题;专家指导功能不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讲解点评,虽然围绕实践教学提出了六有的要求,但没有完善的督导考核制度,教学环节没有很好落实。

四、系统思维下的农民大学生教学团队建设

1.开展创新实践,建设教学团队

一个群体要形成团队,需满足五个条件:团队追求共同目标;团队成员相互依赖和合作;团队具有约束力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团队成员具有管理自己的工作和内部流程的权限;团队在一个更大范围的组织体系内运作。基于为农村培养更多实用人才的共同愿景,电大管理老师、客座专家、基地导师和远教专干这四个主体联动,高效开展团队工作。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行业+高校+企业的四位一体教学团队,建立理论教学+实践锻炼+技能培训+政府认证的教学运行机制,为电大远程学历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各主体群策群力,共同谋划,共同发力,把农大工作做实做好。

2.搭建交流平台,加强团队维护

团队成员分属不同系统,平时较少联系,之间也少利益冲突,可通过召开会议,共商大计,团队成员聚到一起进行谋划,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政策及产业特点,对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师评价及学生管理工作建言献策。远教专干、客座教授工作繁忙,研讨可考虑利用周末时间,亦可利用微信群聊召开网络会议。通过会议交流、线上交流和开展培训等举措,搭建长期稳定的交流平台,加强团队协作,统一教学理念,增强团队凝聚力。

3.开启系统思维,夯实教学环节

利用大数据来系统思考并推动教学工作。认真开展学生核心需求调研,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广泛动员学生参与,全面客观收集信息,认真分析调研结果,总结工作是非成败,大力推动教学改革。用数据为教学提供精准, 用精准为教学提高效率,给学生提供精准教学和服务。专家讲座与基地导师分工协作,严丝合缝开展教学,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实用本领。

4.问题驱动教学,落实监控评价

管理教师和远教专干对教学进行督导评价,让学习行为真正发生,产生实际效果。比较学生求学前后的变化,评价学生一段时间内的进步程度,并分析原因。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对问题作出整改。有分校提出,只追求50%的毕业率,可严格过程管理,但学生流失率高,教学资源浪费,效果不甚理想;有分校倡导学生100%毕业,这表面看来降低了监控力度,实际上督导更加严苛,因为从招生这一初始环节开始,就要考查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学生流失倒逼工作开展,力保各个环节落到实处。教学团队要加强工作研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教学监控,尽最大努力和最大诚意把工作做好,为农村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猜你喜欢

农民大学生建设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