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中国假山石

2019-05-28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关键词:太湖石山石乐高

宋 扬(南京艺术学院 设计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3)

中国传统园林是中国具有标志性的、可识别的传统符号,它时常被拆分、解构和重组,如假山、漏窗、亭廊、盆景、白墙黑瓦,甚至于水中倒影,这些元素被当代画家、艺术家、建筑师所倾情,作为其艺术创作的对象,或寄托内心之感悟,或抒发对岁月情怀之感叹,或作为对中国传统园林文化之传承。其中假山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因其造型独特、意向丰富,被选择进行艺术创造和再设计的案例为最多,从当代绘画,到观念雕塑,再到参数化设计无不出现假山石的身影。中国著名建筑学家童寯先生曾这样评论中国园林中的假山石——“具有极大魅力的独特成分”[1]6“叠山为吾国独有之艺术”。[2]9

一、传统的复活:当代绘画艺术中的假山石

传统画家通过笔墨勾、皴、擦、点、染等艺术创作方法塑造出山石沟壑;当代画家则通过水墨和油彩,利用自己手中的画笔重新解读和诠释传统的假山石。

徐累作为中国当代水墨的代表人物,开启了传统水墨表达的一个新的空间。他借西方现代艺术语境,重塑江南园林情韵,放弃传统工笔的线描,以面造型,配以中国画颜料的天然柔性,展现出透彻、辽远的画面,给人镜花水月般的虚无感。其画作《天净沙》是以苏州博物馆的内庭中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片状假山石为创作原型,描绘出假山石和其水中的倒影,画面中在水面上方的山石只是“冰山一角”;向下则是山石延伸出的一个宏伟、庞大、神秘的“水底世界”。《天净沙》中呈现的山石的水中倒影,展现出的是另一方天地,虚实相间,予人无限遐想。材料传统,形制现代,徐累借鉴传统的经验,创造出崭新的资源。(图1)

图1 徐累画作《天净沙》和装置《移山》

《玄园》是管怀宾的纸本水墨作品,画中表现的是置入状态的太湖石,他以不同形态的太湖石作为创作素材,描绘出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图2)。中国传统文化中,太湖石曾经是文人寄托情怀、感悟自然、关照世界之物,历史上太多文人墨客都曾与石结缘,如白居易、米芾、宋徽宗,他们都对石动以真情,赏石、恋石、拜石,而当今社会借石参悟的精神已荡然无存,虽然依旧有许多人钟情于假山石,但已全无曾经澄静的心境,当今的文人(知识分子)情怀早已被日常琐碎所冲散。《玄园》系列作品实则借物寓意,借太湖石寓意在历史和社会的演进过程中文人(知识分子)的现实状态与遭遇。

图2 管怀宾 《玄园》之3和《玄园》之21

夏小万的空间绘画作品《山水·太湖石》,是以立体的视点展现出园林中的太湖石。夏小万将太湖石的平面绘画解构为多层透明介质上的图像,再将这些透明介质形成的“切片”重构成为纵深的三维画面,成为一个悬浮着的完整形体。夏小万的“空间绘画”既是空间性的,同时也是时间性的,因为他包含“创造过程”和“观察过程”的可能性,是对“观看”行为的重新定义。多层玻璃的使用,让观众在观看画作时,位置发生变化,就会带来观看图像的变化,即不同的观察角度获得不同的观察内容,因此,所获得的观看感受也是不一样的,让观众得到一种新鲜的视觉体验。(图3)

周春芽油彩下的假山石则呈现出多变的色彩和硬度,以及丰富的形状,从红色的太湖石,到既不强烈也不冷淡,还略显诡异的紫色太湖石,通过颜色的异化,周春芽描绘出与人们以往印象中不尽相同的假山石。

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石在当代画家的笔墨下呈现出新奇、多样,且多变的形态,这赋予了脱离原有的语境的假山石全新的时代涵义,也使得传统假山石在当下艺术语境中得到了崭新的复活。

图3 夏小万 空间绘画《山水·太湖石》

二、材料的置换:观念雕塑与假山石

观念雕塑属于观念艺术,其基本特征是不强调雕塑形式和材料、不强调雕塑的技术,也不强调雕塑的审美,它和传统雕塑和现代主义雕塑都不一样,它是将艺术家观念的表达与呈现放在决定性的位置上。当代艺术家对艺术观念的思考和实验探索过程中,装置、行为、影像等各类艺术形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对观念雕塑起到促进作用,观念雕塑是雕塑与装置之间的一种新的形式的艺术语言。

展望先生可以说是最早深入地思考雕塑与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其以中国园林中的太湖石为原型的不锈钢假山石系列作品的出现,代表了他独特艺术语言的最终形成。以不锈钢为主要材料,通过对自然山石的严格拷贝,并加以镜面抛光,表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通过晶亮浮华的镜面不锈钢复制天然的太湖石,展望在“当代”材料和传统美学之间寻找承袭和契机,思考着在快速变迁的社会进程中,如何重塑传统这一重要命题。(图4)

图4 展望 《假山石No.102》

图5 张健君 《幻园》

施慧则始终致力于对材料的思索与探寻,她的作品《假的山:一个不同的文化情景中的视觉对话》中的原型是由杭州西湖孤山的假山石翻拓而来,利用铁丝网拓出其形状与肌理,并在钢筋骨架的基础上,把每一个铁丝拓片拼合起来,再浇以纸浆塑形,形成一个中空且被替换材质的“假山石”。以纸浆作为材料的假山石不仅是对本民族材料所蕴含的更深层次含义的挖掘,也拓展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材料性语言,更扩大了雕塑领域中用材的边界。

张健君的观念雕塑作品《墨园》和《幻园》,是将太湖石代入其个人的经验和传统文化的时代性中,结合“时间”“传统文化”以及“水墨空间”等元素创作而出。系列作品《墨园》,其主体部分以墨翻制出太湖石,再引入时间的观念,呈现出一种伤感的意境和对文化消亡的焦虑;系列作品《幻园》(图5)则利用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硅胶材料制成太湖石,并且运用了极具时代性的、鲜艳的荧光亮色,构造出色彩诡艳的硅胶太湖石,与传统的太湖石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观赏者带来异于常态的视觉体验。张健君的太湖石系列艺术作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性有着强烈的思考和体现,更是艺术家本人对过往岁月情怀的追思。

图6 管怀宾 《疲软的审美》 图7 李兴钢 《乐高Ⅱ号》

管怀宾的《疲软的审美》(图6),则是运用柔软的充气材料替代坚硬的石材制作成太湖石,其原型源于管怀宾自己工作室书架上放置的一块原样太湖石,通过气垫材料重新呈现,不停晃动起伏的充气太湖石如同在呼吸一般,将太湖石的生成状态视觉化,充气与泄露两者交替,将疲软与膨胀的状态在一个短暂的视觉过程中传达,重新唤起当代人对太湖石的认识和审美。

图7 李兴钢 《乐高Ⅱ号》

太湖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人的美学观念,艺术家王永刚在肯定这一文化符号带给人们想象空间的基础上,通过对太湖石的切割和删削,将其内部的肌理、构造及材质完全暴露出来,“实”与“虚”重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探索出此前尚不为人们所察觉到的广阔空间。

缘自于《亚太艺术》和《人民建筑》邀请的“一砖一瓦建亚洲”(Building Asia Brick by Brick)的活动,建筑师李兴钢使用著名的儿童积木玩具“乐高”制作了装置作品:乐高Ⅰ号和乐高Ⅱ号(图7)。其中乐高Ⅰ号取材于留园中的太湖石“冠云峰”;乐高Ⅱ号源于明代《素园石谱》中的“永州石”,将二维假山石的图像转化为三维假山石装置。这两个源于中国文化中的山石作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瘦漏透皱”,这是自古以来对太湖石的重要评判标准,也符合现代建筑的审美特征,“‘瘦’描述了建筑的外形或形体;‘漏’描述的是内部空间变化;‘透’描述建筑中的取景;‘皱’则可描述材料和肌理”。[3]53

从不锈钢、纸浆、硅胶,到充气气垫,再到乐高玩具,更多的材料被艺术家运用在假山石的塑造之中,打破了人们对假山石的传统印象。

三、参数化设计中的假山石

参数化设计(Parametric Design),是将设计参数化的过程,其借助计算机运算技术,量化了事物之间的设计逻辑,形态的形成、发展、变化,都可以通过参数的改变来实现,从而获得自由、动态、复杂、多解的形态,为设计带来无限可能性。

2015年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毕业设计作品《多维假山》,是以传统假山石作为创作对象的参数化设计作品,尝试将新的设计和表现方式与中国传统元素——假山建立对话,在多维的空间系统中与观众产生良性的互动和融合。《多维假山》利用钢管限定了空间,观众能参与其中,行走其间,通过选择不同的路径,能够获得不一样的空间体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运算与应用研究所设计的参数化作品《印象太湖石》(图8),是位于江苏宜兴太湖沿线骑行绿道边的景观节点小品,能够为游人提供休憩、穿行以及进入内部体验的机会。《印象太湖石》满足了长久以来对太湖石“瘦、漏、透、皱”的评判标准,其独特的曲面形态的构造方式,让观众在不同的视高和不同的视距去观赏时,能够感受到不同程度的通透感,远观融于天际,近看孔洞层叠,虚实有致。

《多维假山》和《印象太湖石》是参数化设计下假山石的全新创作实践。

图8 《印象太湖石》

结 语

如今,传统园林的渐渐消失使得假山石脱离了原有的语境,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甚至成为了一个单独的符号。然而,当代画家、艺术家、建筑师则赋予假山石新的时代涵义和寄托,将人们曾经熟悉的元素,从视觉体验到心理感受,再到文化意蕴进行颠覆。

异于常态的颜色、赋有生命感且全新的绘画图式以及广阔的空间绘画形式,均被运用在有关假山石的绘画创作之中;不锈钢、纸浆、硅胶、充气气垫,甚至乐高玩具,更多的材料被运用在有关假山石的观念雕塑之中;从呈现自然状态的假山石,到能够“呼吸”的动感假山石,到被切割成方块状后具有产生联系可能性的假山石,再到参数化设计下充满现代感的假山石……如此种种,丰富多样的当代艺术创作形式被运用于假山石的形体塑造之中,这些正是当代画家、艺术家、建筑师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思考和创作实践的价值所在。

猜你喜欢

太湖石山石乐高
李卫平作品
雷运华
青铜器·羊
李卫平作品
“晒石节”让山石灿烂
乐高2020年上半年财报:收入同比增长7%
孝堂山石祠北魏二题记考论
乐高乐园
洱海太湖石
Making Good Cho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