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验方联合西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2019-05-28曹迎风李军茹齐洪军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9期
关键词:食管炎流性胃酸

曹迎风,李军茹,齐洪军

(1.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810000;2.青海省中医院,青海 西宁810000)

反流性食管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临床以反酸、胃灼热、胸骨后疼痛及烧灼感等为主要表现。复发率高成为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难点。导师李军茹及齐洪军老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自拟方治疗肝胃郁热型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满意疗效,但多年来一直缺乏对该经验方临床疗效的系统观察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青海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每组40例。中医组脱落1例,男28例,女11例;年龄36~69岁,平均(53.95±7.73)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5年,平均(2.37±1.30)年。西医组脱落2例,男26例,女12例;年龄30~66岁,平均(51.30±8.28)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6年,平均(2.32±1.35)年。中西医结合组,脱落2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34~68岁,平均(49.73±6.97)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6年,平均(2.47±1.38)年。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诊断标准[1]:有典型的反流性食管炎症状,如明显胃灼热、反酸、胸骨后灼痛等;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 Q)量表评分≥8分[2]。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胃食管反流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3]制定,主要症状包括吐酸、胃灼热及胸骨后灼痛,次要症状包括胃脘疼痛、胁痛、嘈杂、口苦、嗳气、纳差、乏力、大便不调。具备主症2项和次症1项或2项,即可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已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年龄>70岁及<15岁者;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如心脑血管、代谢性疾病,或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或肿瘤;不愿配合检查治疗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及治疗期间备孕者。

1.5 脱落标准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其他并发症,或出现恶化且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处理者;不按医嘱服药治疗,有特殊原因不能坚持本治疗方法,临时退出本次临床治疗者;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或意外须终止本次临床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组 予雷贝拉唑肠溶片(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330)10 mg口服,每日1次;莫沙比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110)5 mg口服,每日3次。治疗1个月。

2.2 中医组 采用经验方“抗反流合剂”治疗。具体方药如下:柴胡10 g,枳壳15 g,白芍10 g,黄芩片10 g,陈皮10 g,厚朴10 g,法半夏10 g,木香10 g,郁金10 g,鸡内金10 g,黄连片6 g,吴茱萸3 g,海螵蛸20 g,槟榔10 g,白及15 g,甘草片6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2次餐后温服。治1个月。

2.3 中西医结合组 在西医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抗反流合剂”,用药及服用方法同以上两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胃镜检查黏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胃镜分级改善≥2级;有效:症状减轻,胃镜分级改善≥1级;无效:症状无改善,胃镜分级改善<1级或无改善[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反流性食管炎的胃镜诊断及分级,0级:食管黏膜正常(可有组织学改变);Ⅰa级:食管黏膜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现象;Ⅰb级:食管黏膜呈点状或条状发红,糜烂≥2处,无融合现象;Ⅱ级:食管黏膜有条状发红,糜烂,并有融合,但非全周性,融合<75%;Ⅲ级:病变广泛,发红或溃疡,糜烂融合呈全周性,融合≥75%。

3.2 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疗效优于其余两组(P<0.05)。见表1。

表1 3组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可表现为反酸、胃灼热、上腹部胀痛等典型症状,也可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喉炎的不适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病位在食管,食管与胃相连,其发病与胃、肝关系密切。正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所言“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胃属六腑之一,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而肝主疏泄,六腑的通降又有赖于肝之正常疏泄。导师李军茹及齐洪军老师根据本病的病机,采用疏肝理气、调和肝胃、降逆清热、通降腑气、开膈化痰之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并自拟“抗反流合剂”。方中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和胃降逆;陈皮、法半夏、木香、郁金健脾化痰,活血理气;厚朴、槟榔、鸡内金通腑理气,消食和胃;黄连、吴茱萸、海螵蛸、黄芩清热制酸;白及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甘草调和诸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柴胡可抑制胆碱酯酶,发挥胆碱样作用,促进全胃肠道蠕动,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良好的镇静、镇痛等作用[5];白芍、枳壳可抑制胃酸分泌,对溃疡有防治作用[6];半夏有镇痛、抗溃疡作用,可促进胆汁分泌[6];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肠蠕动加快,促进胃排空[7];槟榔有抑制幽门螺杆菌、增加胃肠蠕动的作用;黄连有抗炎、解热、调节免疫的作用[6,8],对胃肠平滑肌有兴奋与抑制双向调节作用,能保护胃肠黏膜,对抗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吴茱萸有镇痛抗炎作用,其中吴茱萸碱可使痛觉神经钝化,具有镇痛、抗溃疡和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海螵蛸、厚朴有抗消化性溃疡、肿瘤等作用,其所含的碳酸钙能中和胃酸,改变胃内容物p 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还可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白及药理活性主要包括止血、抗胃溃疡、促进伤口愈合等方面[9]。通常情况下,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主要目的就是抑制胃酸分泌,有效减少其对食管黏膜的损害。基于以上病理学研究,该方可调节胃食管平滑肌,改善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胃食管反流,促进胃动力,抑制胃酸分泌,提高p 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胃黏膜损害,促进溃疡创面愈合及抗炎镇痛。总之,自拟方治疗反流向食管炎肝胃郁热型具有显著的疗效。

雷贝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分泌,从而减少反流物的酸性程度,使胃及食管处于一个良好的低酸环境。莫沙必利分散片是一种有选择性的5-羟色胺4(5-HT4)受体激动剂,是临床常用的一种促进胃动力药物,其可在增强胃肠道动力的同时,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张力,从而起到防止胃内容物反流的作用,对促进食管蠕动、加速胃肠排空有积极作用。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可在抑制胃酸的同时,增强胃动力,从而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量。虽然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有较好的疗效,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病情易反复,疗程较长,患者长期口服依从性差及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而本文结果显示,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中、西药各取所长,真正达到了疗效显著、标本兼治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食管炎流性胃酸
护理干预在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莫沙必利及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分析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常觉得胃酸烧心,五种食物可以调理
胃酸时,吃点苏打饼干真能缓解吗?
胃溃疡不宜少食多餐
吃苏打饼干养胃不靠谱
以胸痛为突出表现的返流性食管炎临床分析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