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物修复,是拯救还是破坏

2019-05-23

上海艺术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安岳石窟佛像

李 刚

近期,文博界有关佛教美术文物修复的“简单粗暴”引发批评与热议。本文通过对四川安岳一些石窟佛像破坏性的修复,揭示了目前国内一些地区文物修复中存在的一些隐患,指出了人为技术因素、监管体系、政策、资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在这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在这片土地上耕作、狩猎、捕捞、祭拜,顽强地繁衍生息,推动着人类文明滚滚向前。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灿若繁星的生活印记,雕塑、绘画、陶瓷、建筑等等,无一不向我们昭示着他们当年的生活方式和思想状态。岁月沉浮,沧海桑田,经历多少历史的变迁,这些彰显我们祖先文明的文物古迹很多已经到了急需救护的残蚀边缘。但这些文物需要怎样的修复和保护?如何修复?是摆在文物修复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不久前看到一则消息:四川安岳地区的石窟佛像被当地文物部门肆意修复,以致造成大批佛像艺术又一次被破坏。安岳县是目前我国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的县,已发现历代石窟造像218 处(2000 年5 月普查结果),造像10 万余尊。以唐代造像的宏伟和两宋造像的精美著称于世,具有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石刻的艺术地位。虽然我们有着规定明确的文物保护法,但还是出现了类似痛心疾首的事情。对于此类饱受岁月的侵蚀以及战争洗礼等因素而惨遭破坏的艺术品,我们的管理者以及当地文物部门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试图让它们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光彩,这一初衷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何针对破损的艺术品种类进行科学合理的施救,是摆在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士面前的课题。文物是一个大的范畴, 包括建筑、雕塑、陶瓷、字画等等,不胜枚举,每一个领域都会针对不同文物的材质、形体、色彩等特点采取相对应的恰当合理的策略。对于损坏的文物,如何才能做到合理有效的施救,使其重焕光彩,以下三个方面因素缺一不可。

四川安岳地区的石窟佛像(修复前)

四川安岳地区的石窟佛像(修复后)

人为技术因素

文物修复的目的是尽可能恢复其原貌,要求技术人员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文物、历史等相关知识,还要有精良的修补技艺,两者相辅相成,缺少哪一样都可能在修复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虽然他们的初衷都是希望拯救这些文物,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南辕北辙的事情总是屡见不鲜。所以在修复过程中人为因素的控制至关重要。其中的一方面是提高技术人员的修复技术,另一方面就是技术人员要不断加强文物背景知识的学习。文物修复也是文化的修复,每件文物都呈现出所处朝代的文化内涵,为了使文物在修复中尽可能少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就需要技术人员对文物所处历史进行了解,这样才可能恢复呈现文物最初的基本面貌。文物的修复领域会牵扯到各个门类的艺术品,这就要求文物修复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最佳的修复手段。如陶瓷类小的破损,可将其尽可能地不留痕迹地恢复原貌,破损严重的也要将其最初的形态完整呈现出来。

如果是较难揣摩的形体已经缺失,如人物雕像的面部或肢体部分缺失,此类的破损一般不主张直接塑形进行修复,因为不能完全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创作情感以及对形体创造思想。同时在材质上也难以达到高度的统一。所以在修复的时候一定要避免自己的随意创作。以恢复原貌为修复文物的宗旨,避免因为自己的随意创作使得文物的艺术价值丧失。例如,著名的断臂维纳斯就很难对其两只手臂的姿态修复达到与原作者的思想完全一致,如果强行修复,那这种二次创作的修复无疑形同破坏。如果是处在室外的残破艺术品应该采取加固外围,增添辅助保护设施的办法,使形体不再继续遭到破坏。我们前面提到的安岳石窟佛像就应该属于这一情况。再比如对铜器文物进行修复的时候,因年代久远,岁月的侵蚀,铜器的表面会附着一层铜锈,一般情况下这层铜锈是可以保留在文物之上而无需清除掉,这主要是因为这层铜锈往往可以起到保护膜的作用,从而保护了文物的表层不再继续氧化。当然,如果表面的锈是有害锈,会对表层的保护起到负面效果的时候就要想办法进行清除处理,避免其继续进行侵害。所以还要明白,对文物进行修复的时候,所有的修复手段和方法都不可能适应所有文物,要做到有的放矢,差别对待,在不断探索和学习中逐步完善修复技术。

严格的监督体系

在文物修复审批、施工、监管方面应该更加的严苛透明。我们国家现行的审批管理体系虽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文物修复手段和方法上,会将修复方案上报至有关部门进行评审,上级单位也会组织专家对方案进行评估。但笔者认为仅此仍然不够,如果是等级较高的文物古迹修复和保护,仅仅请几个专家就拍板定案还远远不够,毕竟每一件艺术品、每处文物古迹都属于社会中的每个人,专家的专业知识,虽然较之普通百姓更丰富、更专业,但毕竟也是一家之言,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专家的论证,百姓的普遍认可才可能更经得起历史检验。所以,对于一项文物的修复工程,可以由专家制定出几套较为可行的方案,再由社会各界人士组成的“评议团”进行评议,或者利用当今发达的媒体形式在社会上广泛征集群众的意见。对于暴露于公共场所的古建雕塑等形式的文物,这样的参评形式就显得更加重要。从外在修复形式上有大众的广泛认可,从文物修复的材料技巧等因素上有专家把关,这样的方案也许才是客观意义上科学的最佳修复方案。

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

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对资金和人力的耗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尤为重要。国家应该在原有的政策法规基础之上再加以完善,颁布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方面的相关政策,以便在文物的保护和修复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还要加大对文物保护方面资金的投入。在文物修复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一些特殊的材料,而这些材料的价格一般都比较昂贵。如果仅仅因为资金问题导致文物不能得到及时的保护和修缮,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而言是非常大的损失。虽然历经了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地区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不统一,甚至差距比较大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而恰恰有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存储着深厚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沉淀,其中的文物古迹种类繁多,分布较广。由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无力承担相应高昂的修复和保护费用,致使这些文物的保护措施相对简陋,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甚至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破坏文物的事件。虽然不可否认这和修复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关,但也不能不联系到维护资金的问题。出现此类问题时如何是好呢?个人认为民间资本的注入也是一种重要的挽救形式。毕竟,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承载着几百甚至几千年的华夏文明,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义务和责任挽救自己祖先留下来的这一文化载体。当然,如何调动民间团体或个人保护文物的积极性,充分合理地利用民间资本也体现出地方政府的行政策略和操作智慧。

猜你喜欢

安岳石窟佛像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实践文旅融合,拓展“安岳石刻”传承发展之路
深情
Uncertainties Brought by Free Indirect Speech
佛像面前的 菩萨
夜宿石窟
夜宿石窟
佛像面前的菩萨
关于佛像艺术
大足石窟人物造像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