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轮当午凝不去 对话应在平等中

2019-05-21顾群艳

考试周刊 2019年3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摘 要:本文从初中课堂的“对话范式”研究来提高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用“平等中的对话”摆脱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窘迫,让语文学科借“课改”的契机浴火重生。

关键词:对话范式;农村语文;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定义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其基本特点。而民间给语文学科的诗意表述为:让生命以诗意的方式存在,她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学习,享受人生的教学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诗意的表述大多从人文性出发,基于一种强烈意愿的推断,追求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然而事实上,语文课程是学校多项课程中的一项。语文教学必须在规定的有限时空里完成规定的任务——每学期一本教科书和若干篇作文以及推荐的课外阅读书目等。而一个班级每周只有五个课时的语文教学,每课时才只有45分钟。再加上“减负”声下如期而至的各种考试,农村语文课程如何生存被摆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步。古人云“日轮当午凝不去”,这一句描写夏热的诗句很好地形容了语文课程的尴尬与水深火热的现状。这促使我们反思农村语文的教学,唤起我们迫切改变的意识,寻求有效的教学方式。

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笔者钻研角度的限定性,本文仅从初中语文课堂的阅读教学来探讨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本文使用了“对话范式”(paradigm)一词来构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范式”本运用于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托马斯·库思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把某个领域的研究者们对他们的研究主题所做的潜在知识假设、常规的思维方式、研究策略和方法总称为范式。因此,在教育研究方面的教学范式指的是人们对教育领域教学这特殊现象和复杂活动的最基本的理解或基本看法。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对教学所作的最基本的界定或基本的解释。李冲锋博士在对东西方教学范式研究比较中,结合自身的语文教学实践,于《语文教学范式研究》一书里,提出了“对话范式”的理念。他把“对话范式”的教学比喻为游戏,教师和学生,都是游戏的积极参与者,是平等的一对。游戏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师生双方的参与状态。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也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师生关系如何”。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对话范式”寻求的是在师生平等基础上的合作。

只有师生关系牢固了,才会出现真正的课堂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阅读教学关系,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下建构知识,教师体现的是“平等中的首席”的作用。

那么,如何建立这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爱与情感应一以贯之。让蕴涵教育性的相互倾听和言说在师生间流传,让师生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分享收获的价值。就如严育洪教授说的那样,“课堂教学意味着师生生命的相遇与共融,每一个眼神都潜藏着彼此的心意与情感,每一句话都包含着彼此的想法与态度;每一举止都透露出彼此的印象与认识……”记得在教《我的母亲》时,我让学生谈谈他们感受到的母爱。有个学生娓娓道来,“有一年冬天做作业很冷,母亲总是把她的冰冷的小手放在自己的怀里,为她取暖……”同学们静静地分享着她与母亲的故事,我也微笑着听完,用赞许的目光请她坐下,说“真是伟大的母亲,可怜天下父母心啊!”“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母爱的伟大,老师也讲讲老师的母亲……”我想,用心和学生交流,必定会得到学生真诚的回报。

其次,要体现教师与文本的真正对话。如果仅是单纯地抄袭教参,拼凑网上资料,没有内化成自己的认知与见解,那这样的对话只能让阅读教学变得狭隘而缺乏活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认真钻研文本,进行有效备课。在获得自身体会的基础上,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疑难困惑有充分的预见,制定可行的对策。只有这样,对话才是敞开心灵、充满活力的对话。记得在备《曹刿论战》时,在对课文的深入研磨后,我认为学生读了课文后,能对曹刿这一人物做出鲜明的分析,但对鲁庄公的分析,可能只会看到他的“鄙”的一面。因此,在课堂上我抛出疑问“你觉得鲁庄公是个什么样的人?”果真,学生只答道“鄙,未能远谋”。当时,我微笑着等待学生说完后,问“难道他没有优点么?”“哦”学生恍然大悟,纷纷举手发言。

生:“我觉得他总体来说还是个明君。”

师:“何以见得?”

生:“你看,‘曹刿请见,一个平民百姓想见皇帝,鲁庄公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可见他的亲和力。”

师:“一个有亲和力的明君!”

生:“还有,曹刿直楞楞地问他‘何以战,一个老百姓见到皇帝不单不害怕,还反问皇帝凭什么作战,在古时候是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鲁庄公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告诉他作战的依凭。而且,在两个迎战条件连遭否定后,鲁庄公也没有气恼。可见他能放下尊严,虚心纳谏。”

生:“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以看出鲁庄公尽心尽职,有爱民之心,关心体恤民情。所以面对敌人的挑衅,他能‘将战,决不坐以代毙,也不投降。”

生:“我觉得鲁庄公能知人善用,放手让曹刿施展才华。假设曹刿碰到的是商纣王,你说他能一展才华么?说不定就成比干第二呢!”

学生哈哈大笑。

生:“我来说说,‘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从中我看到一个亲临前线,身先士卒的君主。”

生:“我看到一個不耻下问的鲁庄公。在大获全胜后,他为了弄个水落石出,选择向曹刿请教。”

师:“是啊,长勺之战早已过去。每当人们谈及这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时,总会津津乐道于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才能,总是以‘鄙和‘未能远谋来武断地评判鲁庄公。我想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应该还原历史,让人物在当时当地的环境中活动。这样我们就会发现鲁庄公非‘鄙非‘未能远谋。相反,统帅弱鲁战胜强齐,创造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范例,鲁庄公才是真正的缔造者。”

再次,教师既然是“平等中的首席”,那必定要强化其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对话者的作用。比如,可以通过设计专题阅读活动来开展阅读教学。例如,在教完《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这篇人物通讯后,让学生把主人公钱学森和以前学过的《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中的主人公贝聿铭进行比较研究。学生们在查阅资料、讨论分析后,发现了两位主人公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两位主人公都在1935年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都在各自的学习领域里学有所成。都深沉地爱着自己的祖国——中国。但不同的是贝聿铭加入了美国籍,成为一名杰出的美籍华人,他把华夏建筑艺术的精华融进了他的设计里,向世界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而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辉煌成就,在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后,仍执着回归祖国,决心報效祖国,他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由此可见。相比之下,学生多觉得钱学森更伟大、更值得他们学习。经过专题比较阅读,学生们对人物和文本无疑就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那么,怎样突出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呢?语文阅读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对话上有着独特的魅力。语文阅读教材内容丰富,以苏教版七年级(上)为例,每单元均有一个主题,或亲近文学,或金色年华,或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等等。编撰者让学生们在富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去体验五彩斑斓的生活,感悟善恶美丑的人性,去实现心与心的沟通。而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与文本对话的能力,为他们提供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对文本质疑、探究。如在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自读单元中,学生对《奇妙的克隆》产生了好奇。一学生提出克隆究竟是造福人类还是祸害人类的问题。经过小组的合作探究、分析讨论,一致得出在不用于战争方面的克隆是有益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就是“我阅读、我思考、我感悟、我体验、我提高”的创造性的感知过程。

然而,我们要看到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去感知体验作品,并不意味着让学生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地任意解读。对话是自由的但不是任性的,学生作为不够成熟的读者,在解读作品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与文本对话的“规则”。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学生一个基本的对话规范,如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把握文体特征,即文章的体裁,根据体裁解读文本;对文本进行情感探究、美点(好词、好句、好段)欣赏、“疑点”探询等。

总之,利用“对话范式”进行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文本,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自己的教学获得成效。但从目前阅读教学“对话范式”的理论研究来看,关于阅读教学对话的研究还存在着认识上的种种偏差;从实践层面上讲,目前还存在着“导学范式”甚至于“接受范式”的教学,或者追求对话但实际上实施的是假对话的误区等。因此,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在检验中前进。

作者简介:

顾群艳,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谈小学低年级有效阅读教学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