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玉成:“建筑医生”为了建筑“健康长寿”

2019-05-21曾祥伍

时代邮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玉成屋顶建筑

□本刊特约记者 曾祥伍

“建筑医生”是近年来才出现的一个新兴职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高楼大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诞生,基数大了,“生病”的建筑自然也变多了。人会生病,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其实建筑也会生病,屋顶渗漏、墙体开裂等等,对于建筑物来说都是硬伤,小则影响房屋的使用,大则涉及安全问题。

在广东东莞,何玉成就是这样一名“建筑医生”,他的工作就是聆听建筑的心声,呵护建筑的健康,倾其所能为房屋“治病”,目的是让建筑“延年益寿”。

入行“建筑医生”

何玉成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1980年,何玉成高中毕业后,考入一所中专学校,学习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后他先后在电器厂、交通拯救队等单位工作。

1985年,东莞被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由此带动建筑维修与养护行业的兴起。为了寻求个人更好的发展,何玉成加入了东莞一家清洁服务公司,主要服务内容是外墙清洗、地毯养护等,成为一名“建筑清洁工”。

当时的建筑清洁行业工作效率低下,为此何玉成有了转型的想法。而在从事清洁服务过程中,何玉成接触到大量存在渗漏裂病害的现代建筑。他开始思考,为何在欧洲随处可见的百年建筑至今保留完好?最终他得出结论,这主要得益于完善的建筑维护与延寿保值产业的支撑,这让何玉成意识到建筑维护领域大有可为。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玉成遇到东莞有名的建筑工程师霍倩仪、陈林耀夫妇,他从两位专家那里获知,由于技术力量薄弱,中国很多时候是几十幢建筑物共同使用一张图纸,容易造成房屋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开裂或垮塌等建筑病害,这已经成为人们安居的一大痛点。

“人类创造出的财富40%都用于建筑,人80%的时间都在建筑物里,建筑物的安全、耐久性非常重要。”听了两位专家的话,正在寻求转型的何玉成产生了进入建筑维修行业的想法。

然而,自己这样一个对建筑维修行业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能做好这份工作吗?何玉成问自己。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霍倩仪、陈林耀两位建筑行业的权威给了他极大的支持,鼓励他从事建筑维护工作。“正是有了这些资深前辈的鼓励和指点,让我坚定了从事建筑维护行业的信心”。

1993年,何玉成开始专注建筑维护工作,从而开启了他长达26年的“建筑医生”生涯。

用心与建筑交流

“当时东莞有很多高楼大厦,但是渗漏问题很多。”刚入行时何玉成的想法是以维修为主。为迅速打开局面,何玉成不断地接单。但是,对那些渗漏的屋顶,当他们用防水涂料隔水施工后,仍然频频出现问题,往往是同一幢楼两三年后又要重来。

这些客户大多是何玉成熟悉的朋友,他觉得出现这样的问题是辜负了朋友的信任,让他心生内疚,也促使他一直思考破解之策。

刚开始,何玉成以为是自己和团队所使用的材料质量不过关所致,因而他在全球范围内搜索最好的建筑技术,来解决在维修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国外的施工、技术工艺等与国内状况差异很大,“生搬硬套”仍然解决不了他遇到的难题。

1998年,东莞南城的诺基亚工厂遇到了一个难题。当时,诺基亚工厂车间为大跨度金属屋顶,令人头痛的是,每逢下雨,有一个车间总会因漏水导致停工,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工厂找过许多维修公司,按照传统的用沥青、玻璃胶封堵的方式进行维修,均没有达到效果。

喜欢接受挑战的何玉成接手了这个项目。刚开始,他按照传统的方法维修了一遍,验收时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此后遇到下雨天,房屋又出现了漏水现象。

不服输的何玉成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特意选择了一个下雨天,不顾危险,爬上屋顶,蹲在漏水的地方仔细观察。何玉成发现,雨天刮风,加上机器开动,金属屋顶会发生震动。何玉成隐隐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漏水,但他不敢十分肯定。

事后,有人建议他不妨去向气象专家请教。通过气象专家进一步的细致观察和分析,这果然是屋顶漏水的原因所在。因为一下雨,室内与室外形成了气压差,车间棚顶铁皮的震动会带来雨水倒灌,因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防水而在于防震。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何玉成在棚顶装上了减震设备,然后找来PC发泡粘接密封材料填充缝隙,最终圆满地解决了难题。

这件事让何玉成意识到,要解决建筑维护方面的难题,正确使用材料固然重要,但技术和跨学科的整合才是根本。“很多时候,某一个问题对特定的领域可能是一个难题,但一经跨学科的研究,或许就是一个小问题。”何玉成说。

维修建筑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跨学科综合考虑,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再“对症下药”,才能根本解决问题。他解释说,屋顶渗漏率很高,这是因为屋面包括结构板、防水层和保温层,还有消防系统、排水系统、太阳能设施等,不同系统的匹配和融合很少有人考虑,任何一个细节处理不好,都会对房屋造成“伤害”,导致渗漏。

自此之后,何玉成经常用心地与建筑“交流”,到全国各地建筑院校拜师学艺,探讨系统解决建筑复杂问题的好方法。每到一个城市,他总是喜欢去看当地的标志性建筑,特别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更感兴趣。

他利用业余时间,通过自学、参加函授的形式,先后修完建筑工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建筑物理、建筑气象、精细化工等多个学科专业知识,由一名“小白”变成一名名副其实的建筑工程师。

呵护建筑健康

何玉成深知,任何行业和领域,如果不创新,墨守陈规,到头来都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被淘汰。为更好地服务建筑维修行业,他在公司设置了实验场地。

在同事谢天的印象中,何玉成是一个“研发狂人”,他在自己办公室的隔壁建了一个实验室,专门用于干法粘固隔墙成套应用技术实验。而在办公楼的顶楼还有一个实验室,可以进行拼装混凝土板墙成套应用、吊挂烟道、隔墙力学特性等十多种试验。“除了会客以外,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实验室。”谢天说。

在从事建筑维修过程中,何玉成听到最多的抱怨是,房屋的顶楼太热了。何玉成对此也感同身受,他家住的就是顶楼,一到夏天,家里就像蒸笼一样,连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烫的。他下决心要解决这一问题。

2008年开始,何玉成着手主导研发“夏热冬暖屋顶长效防漏与蒸发降温被动技术”,项目的核心技术是建筑屋顶借助水、风、光自然能外力作用,实现建筑屋顶蒸发降温和长效防漏。

经过长达8年时间的奋战,2016年6月,该项技术通过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其中屋面被动蒸发冷却与防治渗漏集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技术不仅彻底解决了屋面渗漏问题,而且让顶楼与同幢楼其他楼层一样凉爽,还把屋面系统从5—7层构造,优化为2-3层构造,提高了屋顶的舒适度和使用价值。

然而,何玉成在推广新技术时遇到了阻力,因成本较高致使一些承包人不愿意接受。这令他十分沮丧:“研究这项技术投入了2000多万元,如果市场不接受,那新技术就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一番思考之后,何玉成认为技术思路没有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优化施工工艺,降低成本。明确了方向的何玉成立即带领团队,又经过半年的研究试验,开发出如同小孩拼装积木的方式来拼装墙板的干法粘固预制件隔墙成套应用技术,因效果好,成本低,深受客户欢迎,很快打开了市场。

在何玉成眼中,建筑是一个生命体,它会说话,也会生病,需要用技术帮助它们延长寿命。他希望尽自己所能,提高工程质量,呵护建筑健康,让中国现代建筑“百年颜如玉”。

猜你喜欢

玉成屋顶建筑
借“光”生财的屋顶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浅析玉成窑器物的艺术风格
高玉成蒸发事件
屋顶屋
建筑的“芯”
Simulating the responses of a low-trophic ecosystem in the East China Sea to decadal changes in nutrient loa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屋顶的雪(外四首)
三道粱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