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观察解读幼儿

2019-05-20马炳霞

中国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城墙研讨规则

马炳霞

教师只有准确地观察、解读幼儿,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当前,教师们对于应该观察什么、何时观察、怎么观察以及如何基于对幼儿的观察进行准确解读和支持等,仍然欠缺可操作的方法和经验(教研要素见表1)。本文以区域游戏中如何解读幼儿的不按“规则”玩为例说明,如何基于观察解读儿童。

一、问题来源

在区域游戏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本应是用来探索“什么可以吸,什么不可以吸”的磁铁被幼儿当作“垒高高”的玩具;本应是在图书区阅读的绘本被幼儿当作积木来搭“城墙”。每个区域都有着教师和幼儿共同商定的玩法或規则,但是很多时候幼儿并不按照预设的玩法或规则进行游戏,如何解读幼儿的不按“规则”玩?究竟是马上制止还是默认许可?这是困扰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问题。

二、教研过程

1.回顾提前发放给教师的案例“阅读区里搭城墙”

一天,小班阅读区里有四个幼儿在看书。一个女孩拿了五本一样大小的书排成一排,说:“我要搭城墙。”旁边的两个男孩也感兴趣,专注地看了一会儿,开始给这个女孩递书,帮她一起搭。女孩说要一样大的书才行。两个男孩就反复比较,找到大小形状相同的书递给女孩。很快,“书墙”搭好了。男孩很高兴,把它当成跨栏,在图书区里跳开了。三个人玩得热火朝天,旁边在看书的幼儿一会儿伸头看他们搭建,一会儿又看看书。(案例改编自《学前教育》幼教版2016.11)

2.引导教师解读案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

实录片段一:了解教师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基本立场

主持:面对此情此景,你会如何反应?

教师1:幼儿违反了基本的游戏规则,如果是我,我当时可能会制止。

教师2:我肯定会制止,因为其他幼儿没有办法安静阅读了。

教师3:我会等一等,看看幼儿接下来会怎么做,然后再分析一下他为什么会这样做。

教师4:如果在图书区干别的也可以,那还叫图书区吗?所以我肯定也会制止。

主持:还有多少老师会立刻制止的,请举手。(超过半数教师举手)老师们刚才都能够积极思考,大家对于同一游戏行为产生的不同反应表现出大家对于幼儿游戏行为的不同立场。

分析:以上交流可以发现,只有少部分教师认为会等待幼儿,在观察、了解、分析原因后再做出下一步的反应。超过半数的教师都表示会立刻制止,这说明教师心中有着对于不同区域固有规则的“守护”,同时也说明教师缺乏对于幼儿游戏行为准确、全面的解读,而这恰恰是接下来研讨的关键点。

实录片段二:从行为、语言角度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

主持:回到案例中幼儿的游戏行为本身,仔细分析,从他们的行为、语言中,你能“读”出什么呢?

教师1:幼儿把书当成积木,这是一种“以物易物”的行为表现。

教师4:女孩找到几本一样大小的书,男孩又帮着她找到形状大小都一样的书,说明这些小班幼儿对物体大小、形状有了基本的认知,能够进行常见的比较。

教师5:幼儿坚持完成一件任务,体现出持续的专注和投入。

教师2:虽然很专注,但是在图书区里搭城墙的行为确实影响到了别的幼儿。

教师3:旁边的幼儿确实受到了干扰。

主持: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3:旁边在看书的幼儿一会儿伸头看他们搭建,一会儿又看看书。

主持:这说明了什么?

教师2:幼儿对阅读本身不感兴趣。

主持:为什么?

教师2:可能是因为投放的图书不适宜,也可能是阅读区的整体环境氛围不够吸引幼儿。

主持:大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幼儿的表现。我们现在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解读分出积极的、负面的两类。

教师4:幼儿主动积极地创造了新玩法。

教师5:处于小班的年龄就产生了自发的合作行为,这值得称赞。

主持: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5:当小女孩说她要搭城墙时,旁边的小男孩就默默地给她递书。这就是自发合作行为的体现吧。

主持:大家认真阅读案例中幼儿的行为、语言,对幼儿的表现进行了解读,分析得很全面。

分析:此环节主持人重点引导教师就案例中幼儿的行为、语言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分析,教师们能够从积极的行为表现和客观上产生的“负面”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分析较全面,也比较准确。

实录片段三:分析幼儿游戏行为产生的原因

主持:你认为幼儿在图书区里搭城墙,这种行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2:幼儿拿图书搭城墙,有可能是因为他周末刚跟爸爸妈妈去了城墙遗址,有着相关的生活经验,兴趣正浓。

主持:很好。其他教师还有不同的解读吗?

教师3:幼儿发现硬纸板书比空心积木更适合搭建,恰好他们的兴趣最近集中在搭建上。

教师2:也有可能是因为图书区没有他们想看的书,所以玩起了别的。

教师4:我认为这是幼儿思维特点以及年龄特点决定的,即游戏中的行为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

主持:刚才大家分析了幼儿不按规则玩的多种可能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老师们可以总结下,当我们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背后的原因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切入?

教师5:可以从生活经验、兴趣、幼儿需要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此环节主要是引导教师初步尝试分析幼儿产生“拿图书搭城墙”游戏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帮助教师学会联系幼儿生活经验、兴趣、幼儿需要等多种因素去分析幼儿行为。

实录片段四:引导教师辩证地看待幼儿“不按规则玩”的问题

主持:在讨论之初,超过半数的老师都举手表示会制止幼儿这样的行为。现在我还想再做个调查,此刻的你面对幼儿这样的行为,你会有怎样的反应?

(大部分教师笑了,纷纷表示不会武断地制止)

主持:为什么你们的態度发生了转变?

教师1:因为经过分析、解读,让我看到这几名幼儿虽然违反了阅读区规则,但是却获得了其他方面的发展。而且发生的游戏行为是他们感兴趣的、自发的。

教师3:可是,如果不制止,其他幼儿都去模仿,都在阅读区里打打闹闹怎么办?

教师6:我认为不要扼杀幼儿的自主游戏和创造,也就是不打断幼儿当时的游戏行为,但可以在区域分享评价时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阅读区的常规。

教师7:也可以事后和这几个幼儿聊聊,表扬他们的创造性搭建,但也要告诉他们,这样在阅读区游戏是会打扰到别的小朋友的。

教师8:我觉得这个事件之后教师要思考和做的工作有很多。除了刚才大家提到的区域分享评价和单独谈话之外,也要从阅读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角度下功夫,去思考如何更加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阅读。

主持:他的发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从区域本身找原因,让我们的区域设置足够吸引幼儿。讨论到这里,第3个问题的答案想必大家心里已经都有数了,“区域游戏可以不按照规则玩吗?”

教师7:视情况而定吧。像案例中的情况,就应该是允许的,但我可以引导他们到建构区去搭建。如果玩的内容不健康,还有安全隐患的问题出现,那就要适时介入巧妙引导,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分析:研讨前、后教师们对于案例中事件态度的变化说明大家解读幼儿的视角在悄然发生着转变。教师们在研讨中,有质疑、有对话,更有问题的解决策略,充分体现了“研”的氛围。

3.总结提炼

主持:老师们普遍认识到,一是要区别看待幼儿不按规则玩。如,特别想玩但是不清楚规则时要帮助幼儿了解规则;清楚规则但不想按照规则玩时,要观察分析原因,避免“负效介入”;严重违反规则,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应马上制止。二是要转变解读幼儿游戏行为的视角。解读幼儿的游戏行为要建立在充分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要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兴趣和发展水平进行分析。

三、教研活动反思

本次教研活动基于教师经验、聚焦困惑问题,利用关键提问引发教师思考。

一是“去伪存真”,分析已有经验,聚焦教研真问题。认真分析了教师的困惑问题和已有经验,并据此设计了研讨的题目和内容。

二是“去粗取精”,善用关键提问,在对话中建构新经验。以案例分析、集体研讨的方式展开,结合典型案例,围绕三个关键性提问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实践经验积极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教师在生动对话中建构新经验、解决新问题。

三是“由表及里”,梳理关键经验,促教师认识明晰化。主持人认真聆听教师的发言,捕捉主要观点,梳理、归纳发言中的核心经验。结束时,针对本次研讨的核心内容和教师们一起总结收获,有效地帮助教师梳理了研讨的经验成果,促进了教师认识的提高。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石景山附属幼儿园)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

猜你喜欢

城墙研讨规则
城墙边做游戏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城墙外边
让规则不规则
不如吃茶去
残破的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