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理论研究到专业行动

2019-05-20朱旭东董秋瑾侯淑晶

中国教师 2019年5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公益精准

朱旭东?董秋瑾?侯淑晶

编者按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兴国必先强师。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征程中,落后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问题越来越显得切要与急迫。有很多机构与个人都在落后地区教师教育帮扶项目上做出了各种不懈的努力与有益的探索。但是,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帮扶项目因组织者、推动者在专业能力与工作逻辑理解方面的不足而停留在相对浅表的层次,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巨大的落后地区的乡村教师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严峻的现实呼唤专业型、长效型、治本型的教师教育帮扶模式来承担大任。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切中了问题的要害,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一系列新型的教师教育帮扶项目,其中包括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与“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公益项目,旨在从长远角度促进被帮扶地区以及被帮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采用“U-G-N-I模式”,为落后地区的教师教育帮扶事业提供了创造性的思考视角与实践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国家倡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公共事业的政策引导下,社会各界包括慈善机构、公益机构、企业、高校等,联合政府共同推动教育公共事业的发展,实施了多种多样的教育公益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所带来的教育均衡性矛盾,在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大部分教育公益行动还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支持层面,多集中于助学和支教等浅层形式,仅停留在“献爱心”的慈善模式层面上[1]。这种模式或许可以满足一时之需,但并不能从长远角度促进被帮扶地区以及被帮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这些企业和公益组织缺乏专业资源,对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与工作逻辑缺乏了解,且无法深入了解农村教育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大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真实发展需求;同时还存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合力的问题[2]。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全国唯一从事教师教育研究的国家重点研究机构,一直将服务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之一,致力于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教师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多年来,中心负责人朱旭东教授带领团队,深入贫困地区一线,调研诊断,跟踪指导,基于理论研究成果量身贫困地区教师教育精准帮扶公益项目行动计划,提出了基于“理论研究与专业行动为一体”的贫困地区教师教育精准帮扶公益项目新模式,即“U-G-N-I”模式。

那么,什么是“U-G-N-I”模式?為什么要提出“U-G-N-I”模式?本文将围绕“U-G-N-I”模式的内涵及价值进行阐述,以期对我国开展贫困地区教育精准帮扶活动提供借鉴和思考。

二、“U-G-N-I”模式的内涵

当前国际上多采用“集合影响力”来提升公益项目的品质,强调各利益相关方在一个骨干机构的协调下形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在互动协作与持续性的沟通中成规模地解决社会问题,并使用同一套评估体系衡量实践效果。鉴于此,中心在多年专业研究的教育精准帮扶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围绕“集合影响力”概念,构建了贫困地区教育精准帮扶公益项目新模式,即“U-G-N-I”模式,其基本理念是在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学术机构的理论引领与专业实践的优势下,运用专业影响力,集合大学(University)、政府(Government)、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地方专业机构(Institute)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教育精准帮扶公益项目,搭建贫困地区教师教育精准支持共同体;通过项目的实施,构建贫困地区教师教育新体系,从而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力。

“U-G-N-I”模式,以高校为专业引领机构,汇聚大学专业优势、政府行政优势、非政府组织的组织优势、地方专业机构的资源与渠道优势,以“建立团队—制定方案—组织实施—评价监控”为行动策略,旨在共同解决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面临的诸多区域性问题,帮助其提升教学质量,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

1.大学(University):专业支持

以中心为代表的大学学术机构的作用在于专业引领与支持,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地方大学的落地跟进与支持作用。高校具备专业优势与专家团队优势,可以依凭这个优势对服务对象的真实需求做出精准的分析,对贫困地区教育状况以及存在的核心问题做出比较科学、深入的把握,并能根据对象需求设计科学的、能真正提升其自主发展和自我造血能力的学习方案,同时能够对公益项目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引领公益项目的有效落地。如2017年启动的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中心负责项目的顶层设计,并凭借其专业影响力,联合多个机构参与并形成共同目标与分工合作,确保了计划实施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2.政府(Government):行政支持

政府部门主要包含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政府、教育局等相关行政单位。获得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是公益计划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各地政府、教育局则是公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一般来说,大学的设计首先要取得省教育厅的认可与支持;然后与当地的政府和教育局进行沟通与交流;在公益计划实施中,当地教育局在区域具体事务中起着组织与实施的作用;而政府主要是从资金配套、人事制度支持以及相应的机构变革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

3.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资金支持

非政府组织以扶贫基金会或企业等慈善组织为代表,主要为公益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在国际社会,扶贫济困一直是国际非政府组织重要的活动领域,慈善组织历来是社会力量扶贫济困的重要生力军,是社会保障必不可缺的有益补充。近二十多年来,日本实现了从国家主导的模式转向国家与社会共同治理的“共治”模式,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目前,在国内精准帮扶活动中,非政府组织可以提供资金保障,同时可以根据需求组织多方的专业力量参与其中,为帮扶活动提供重要的财力、智力支持。

4.机构(Institute):人员和组织支持

机构具体由各级各类的教育组织与其中的专业人员构成。一般意义上,教育组织指教育的专业机构,如优质的中小学(幼儿园)、教研室或教师进修学校等,专业人员包括名师、学科带头人及特级教师等。这些机构和专业人员为公益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和组织保障,在不同层次发挥着地方区域教师教育者的价值,在大学专业支持的引领下不断成长,发挥自身作用。

三、“U-G-N-I”模式的价值

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是教育脱贫的关键。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依赖于科学、专业、有效的教师教育体系。中心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目前全国各地的教师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教师教育存在着教师教育体系不健全、教师教育能力不足、教师教育项目研发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各地的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新教师入职和在职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非常有必要抓住教师教育质量提升的根本因素即区县教师教育能力建设,构建区县教师教育体系。而“U-G-N-I”模式为这一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对接贫困地区需求的专业保障、有效落地的项目运行机制保障以及调动贫困地区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内在激励保障。

1.理论+实践,精准把脉

多年来,中心积极开展学校合作、区域合作、国际合作等各个层面的社会服务工作,为各个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积累了丰富的研究与实践经验,也聚集了一大批知名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一线教师、教研员。在“U-G-N-I”模式中,我们首先组建了由教师教育理论与政策、中小幼教师教育等专业的大学专家和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中小幼一线专家组成的项目团队,负责项目需求调研、项目设计与研发、项目监控与评估、项目跟進与指导等工作,一是确保问题诊断的精准性和可行性,二是确保项目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三是确保项目跟进的延续性和持续性。在项目设置及实施上,坚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连续性、空间适应性和工情境性三大原则,做到了既有理论引领,又有实践解决,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2.专业+行政,协同联动

“U-G-N-I”模式通过大学的“专业影响力”,调动社会力量、行政部门力量以及地方专业力量,共同参与教育精准帮扶,通过协同联动,充分发挥各参与方的自身优势,既确保项目顺利开展,又实现了“共赢”。一是高校参与的专业引领规范了社会力量组织公益活动的科学健康性,提升了公益信效度。二是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多方支持为教育帮扶公益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外在保障,助力教育帮扶公益活动能够在地方有效落实,真正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三是高校的专业引领与辐射带动,既提升了地方专业组织的教师教育能力,又搭建了贫困地区教师教育发展的落地支持平台。

3.扶智+扶志,提升内生力

我们提出的“U-G-N-I”模式项目主要涵盖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促进教师教育自身脱贫,即通过科学、系统、完善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建立,提高对象地区的区县教师教育能力,达到甚至超出脱贫水平;二是通过教师教育促进教师素质脱贫,即基于高质量的教师教育体系培养与培训职前职后教师,提升对象地区教师队伍素质,达到甚至超出脱贫水平。即通过项目的实施,既提升了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的“精气神”,激发教师队伍的活力,又充分调动贫困地区教师教育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内生力。

四、结语

多年来,中心联合田家炳基金会、广东省和的慈善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等公益组织,在云南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云南省保山市政府、四川凉山州政府以及两地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合作下,组织实施了中国教师教育精准帮扶公益活动“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公益项目,旨在为深度贫困地区教师教育发展助力,这也是我们提出的“U-G-N-I”贫困地区教育精准帮扶项目新模式的现实缩影。这些探索和实践旨在为我国教育脱贫攻坚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并期望为扎实做好教育精准帮扶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参考文献

[1] 胡育梅.我国教育公益组织发展困境与出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

[2] 汤敏.新木桶理论:公益发展新模式[N].公益时报,2018-02-27(015).

(作者单位: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孙昕

heartedu_sx@163.com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公益精准
比亚迪集团扶贫
公益
公益
公益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精准扶贫美了乡村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公益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