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镇初中书法教育校本研究的文化构建

2019-05-18仲红龙刘迎久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书法教育

仲红龙 刘迎久

摘 要:近年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飞速,国内教育改革也在持续加深,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快,使得乡镇初中传统教学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趋势。书法的深度显示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与审美追求,它是艺术的一种集中体现,而书法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思想水平以及审美能力、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作用。本文则对乡镇初中书法教育校本文化构建作探析。

关键词:乡镇初中;书法教育;校本研究;文化构建

初中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应注重继承与传播书法文化,用科学且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逐渐体验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不断提升其自身的文化素养,使其心灵得以更好地塑造。乡镇初中的书法教育工作应不断改革,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培养其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意识,让我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一、 书法教育文化价值

书法教育能够循序渐进的影响学生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价值观念。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不容小觑的,而这种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多数因为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持高度认同的态度,正因为高度的文化认同,才产生了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使得中华民族发展生生不息。

书法艺术是我国文化的凝练物,其以汉字作为载体来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汉字是汉民族的语言符号,与民族语言息息相关,更凝聚了民族文化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积淀。纵观历史中的语言学家、名人、教育学家,他们都认为书法是中国的徽号,书法教育更关乎着学生的传统文化认同。充分发挥书法教育在乡镇初中的作用,让更多的初中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文化认同的深层价值。

二、 乡镇初中书法教育校本研究文化构建

(一) 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融入

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中国不断壮大的精神支撑。而民族精神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密不可分,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内容,故而中国人应继承与发扬,让民族精神支持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民族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是传统文化思想内容教育的关键,而这也与民族的自信心树立相关,更关系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对祖国传统文化传承有着积极作用,这也说明书法教育的重要性。

乡镇初中书法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校本研究文化构建时,要加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教育,为此可以将经典的古诗词用在教学内容中,比如用书帖中的经典诗词强化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掌握,可以选用书帖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经典诗词,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让学生更深层的认识到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使其能够更积极的继承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或者用书帖中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等经典诗词,培养学生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修身养性的精神,让学生懂得勤劳勇敢、宁静致远的意义。经此教育内容逐渐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民族向心力与凝聚力,引导学生更深层的理解汉字历史及其文化价值,从而使其民族自豪感得以提高,深度激发其爱国主义情结。

(二) 中国书法鉴赏知识的渗透

中国书法艺术是无可替代的,但书法的鉴赏则需要懂得书法的历史及相关常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书法史和中国历史,使其自身能够掌握更多的文字学知识,懂得书写的技巧与方法,更能够有能力鉴赏书法,不断培养其艺术涵养。

乡镇初中书法教育工作者要注重中国书法鉴赏知识的渗透,将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名作融进教学内容中,讓丰富的书法艺术作品带给学生更深层的艺术熏陶,也能够通过名家书法作品的鉴赏,使学生学习书法艺术的形成与规律,这也是我国书法艺术方面的重要财富。中国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众多书法名家,比如汉代的蔡邕、张芝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等,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等,元代的赵孟頫、鲜于枢、康里巎、欧阳玄、危素等,明代的宋克、宋璲、宋广、李东阳、吴宽、张瑞图、董其昌等,清代的易柄授、汤志中、游鸿羽、李鸿兴等,他们都留下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且包括多种字体。比如隶书《石门宋》、楷书《张孟龙碑》、行书《兰亭序》、草书《秋兴八首》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名家的书法作品,从而使学生深切的感受书法名家精湛的技艺,培养学生自己的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其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力。

书法作品的基本情况和创作背景亦十分关键,书法作品具有内敛且深沉的意境,更深层的书法作品欣赏,要知道书法家的简历和写作的背景,而这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尤为关键。人的书法与他自己的美学趣味相关,但美学趣味的养成与人的思想感情与性格气质相关,故而书法艺术构成则极具独特之处,且与书者的思想性格相关,也是一种表现形式。书法极具意象之美,而这意象之美与书法家的艺术修养以及思想感情、审美和审美理想等方面情况相关,不过也与书者的客观现实美态度和感受有关。

书法作品的鉴赏也要强调名家书法精品文本形式的详细分析,作品欣赏时要注重艺术规律,深层剖析作品的文本形式,要由书法作品的构成进行研究,深度分析书法作品的内外美。中国书法内在构成有笔法和墨法、结体、章法这4个基本内容。

学生研究书写内容和欣赏作品意境培养也尤为关键,书法作品欣赏时要详细分析其书写内容,注意作品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统一性。书法作品中的字体和形式、章法等,均强调的是与书写内容的意境贴合,以使其内心的情感充分发挥,故而欣赏作品时也要注意书写内容的分析,同时注意寻找书者的艺术表现思路,从而更深层的感受作品的意境。

(三) 艺术性和人文性、实用性特点的体现

书法教育要注重书法的艺术性,引导学生感受书法作品的艺术性,让学生深切体会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深度感受书者的能力和智慧、修养。书法教育要将艺术性目标作为审美教育的重点内容,且以此作为体验和感悟的途径,将书法作品作为教育的一种载体,而将书法知识与技能作为基础内容,要注意整个过程的评价与全面评价,让学生的情操得以更好地陶冶,从而激发其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使其能够更积极地传承民族文化,不断强化其自身的书法艺术素养与实践能力。

书法教育亦应注重书法的人文性,中国汉字中凝聚着民族的道德情感,其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审美意识更具独特性,且更具创造性的人文精神。教学者要引导学生分析和感受书法的人文性表现,注重书者的人品、节操和胸襟、修养等方面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直的品行,使其自身素养不断提高。比如南宋的秦桧、明代的严嵩等人,其书法作品虽然具有艺术性,但是人的品行不足,故而其字也是不可以学习的。

书法教育也应该注意实用性,引导学生学习书法作品中的个人化和实用性内容,深层分析其中蕴含的交流属性或者社会实用属性,比如王羲之《兰亭序》的情况与心境描述,让学生学习书法所表达的内涵。且要让学生懂得行气畅通和行款整齐的重要性,能够明白字距与行距之间的关系,通常要将行距大于字距,以使得书写亮行、行气。

三、 结束语

书法教育与学生的德育、启智以及审美、健体等方面情况息息相关,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与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初中书法教育要注重传统文化思想内容的融入、中国书法鉴赏知识的渗透与艺术性和人文性、实用性特点的体现,以保证乡镇初中书法教育工作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刘晨凌.高职校本文化构建与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N].企业导报,2016(16):169.

[2]黄勇樽,罗伏龙.农村初中校园文化的建构[J].教学与管理,2013(21):38-40.

作者简介:仲红龙,刘迎久,江苏省宿迁市,江苏省沭阳县刘集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书法教育
建设写字与书法教育特色学校的策略研究
农村中学开展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与策略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书法教学作用探析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对策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浅谈让小学生学好书法的关键几点
墨香满园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试论书法教育对学生自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