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过程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

2019-05-18刘立志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精神科风险管理流程

刘立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全军精神疾病防治研究所,河南 焦作 454150)

为了确保患者护理过程的安全性,精神科护理工作流程需要贯彻科学性、全面性、准确评估性的特点,鉴于此本院对护理流程再造过程运用风险管理理念指导,取得了预期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精神科自2016年时对护理流程再造过程应用风险管理,以此为界限随机各抽取40例患者为分析对象。通过传统管理理念指导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下干预患者设为对照组,该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3-47岁间,平均(35.1±4.3)岁。通过风险管理指导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下干预患者设为观察组,该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2-48岁间,平均(35.5±4.1)岁。组间数据差异经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无意义(P>0.05),可做对比。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用常规管理理念指导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观察组用风险管理理念指导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具体步骤如下:①成立专业风险管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精神科各个病区的护士长、质控科科长、护理部主任等,在对科室护理工作监护过程中如发现存在的安全因素或者隐患需要立即上报,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护理流程进行再设计与调整。护理部主任主要工作在于探析护理风险存在的原因以及调整后护理流程的可行性,确保护理再造后能够贯彻落实;②评估风险。识别存在于精神科护理中的显性风险,诸如坠床、约束不当、喂食窒息或者跌倒等并对其进行合理评估[1];③根据风险的识别与评价,对典型风险进行筛选并据此针对性的制定对应管理制度,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对于整个流程中存在的薄弱或者隐患缓解进行再造,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确保一旦发生意外事件能够及时处理,新护理流程图始终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严格按照内容执行[2];④彻底落实。护士对负责病情每天进行督导检查,管理小组督导检查频率为每周1次,每月则进行1次全面检查,对上个月护理流程的优劣进行评价并再调整。

1.3 观察指标

护理满意度:通过自制调查问卷了解,由患者或者其家属填写,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

护理质量评价:包括护士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能力以及护理质量,每个项目分数在0-100分间,分数越高质量越高[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文所涉及要统计学处理数据输入SPSS20.0软件,用%表示计数资料,接受x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计算所得P<0.05则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满足度80.0%,观察组满意度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2.2 护理质量评价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价各指标数据均有明显优越性(P<0.05),请见下表。

表2 两组管理模式下护理流程再造质量比较

2.3 安全事故

在风险事件出现方面,观察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请见下表。

表3 两种管理模式下精神科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比较

3 讨 论

精神科是医院相对特殊的科室,收治患者本身具备特殊性、危险性以及不可预测性,在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中如果不重视对相关风险的监护和预防,一旦出现安全缺陷或者问题,对于患者、患者家属和医院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风险管理指导的价值在于防范于未然,将精神科护理可能存在的风险情况最大程度扼杀在萌芽状态,全面科学的评价存在于精神科中阴性、显性的风险因素,据此对护理流程不断进行再造调整,从本文比较研究所得数据可知风险管理下护理流程再造的优越性,而每间隔一个月对护理流程进行评价和再次调整,确保整个过程的良性循环,更是提高患者安全性和护士专业性的有效渠道。

猜你喜欢

精神科风险管理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