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环节的护理干预体会

2019-05-18居加爱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呼吸机气道通气

居加爱

(昆山市中医医院,江苏 昆山 215300)

ICU是重病患者最多且使用先进化诊疗手段最普遍的科室,因为一部分重病患者不具有自主呼吸能力,所以需要运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鉴于这种特殊情况,对于呼吸机进行认真有效的管理是ICU科室重要的环节,这种管理有利于患者治疗、促进康复以及减少并发症产生[1]。本文针对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管理环节的护理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急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60例,利用随机方法将其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参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9.46±3.19)岁,疾病类型:多发伤11例,呼吸衰竭8例,外科术后8例,其他3例;研究组、患者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8.19±3.25)岁,疾病类型:多发伤13例,呼吸衰竭8例,外科术后7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以及发病类型等方面经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呼吸机辅助通气者;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本研究的目的与方法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无法参与研究全程的患者。

1.3 方法

参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方式,其内容主要包括:帮助患者调整体位,保持其舒适性,不定时检测患者气囊压力,给予间断性的放气,密切观察患者体征的变化,并及时为患者进行吸痰,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并定时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等。

研究组在参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管理环节的护理干预,其内容主要包括:选取供应室消毒后的湿化罐,将其放置于加温底座上,使湿化罐与呼吸机管路相连接,对患者进行气道湿化的治疗;在进行气道湿化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将床头抬高30°~45°左右,使患者可以保持舒适的体位进行湿化;注意导管的通畅性,避免呼吸机导管出现折叠、挤压以及漏气的情况的发生,并将导管固定,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牵拉行为,同时密切观察患者导管的情况,避免出现导管堵塞等不良情况的发生;气道湿化时,应注意湿化罐是否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保证水位不低于水位线;最后,保证操作过程的无菌性,每24h需更换1次灭菌注射用水,并及时清理冷凝水,且每周对湿化罐消毒2次,保证气道湿化的安全性。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的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与家属对护情况的满意程度,其中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以及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的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表示,并进行卡方检验,当统计结果P<0.05时,表示此研究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的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共出现1例呼吸机相关肺炎,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3%(1/30);参照组患者共出现2例呼吸机相关肺炎,2例导管挤压,2例其他,护理风险发生率为20%(6/30),两组数据对比(x²=4.04,P=0.0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施以不同护理方式的干预,可知研究组患者的家属其护理满意为93.3%,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3.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方法成本很低,使用材料和操作流程也简单,造成污染极低,能够使患者舒适通气,在使用时,如观察到液平面低于水位线,及时打开开关注入灭菌水,减少了大量护理工作[2]。不过机械通气实质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呼吸屏障,使患者气道湿化的功能失灵,下呼吸道中分泌物大量丢失水分,加上呼吸机的作用,导致出水平呈负平衡状态,最终导致呼吸道内分泌物变干,甚至结痂、阻塞[3]。因此,对于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的ICU患者来说,只有实施气道湿化管理来降低人体气管内分泌物的粘稠程度,才可以是分泌物有效排除,避免分泌物过多堆积,起到预防感染和呼吸道堵塞的良好作用[4]。对于ICU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就是检测体征和按时给药,对气道湿化的护理认识严重缺失,气道湿化的实施过程是极易发生危险的,如果不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流程,或忽视仪器及导管的护理,有可能引发患者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5]。气道湿化管理对于护理工作有着非常明确且具体的要求,体位、导管和仪器护理,还有无菌操作这些护理都要共同使用到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降低使用呼吸机引起肺炎发生的基础措施就是体位护理和严格的无菌操作,而强化导管护理则是为了降低导管堵塞或被挤压的风险,仪器护理的作用是保证湿化罐水位正常从而可以正常使用。这样的湿化护理流程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有很大优势。

综上所述,在患者进行ICU呼吸机辅助通气时,应用气道湿化管理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值得研究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机气道通气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不同气道内湿化对气道切开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