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痛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2019-05-18蒋晓红叶泽兵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胸痛乙组甲组

蒋晓红,叶泽兵*,陈 婷,汤 娜,陈 燕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广州 510317)

对于胸痛来说,是在院前急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或者症状,存在发生率高、发病急、患者预后差以及死亡率高等一些列特点[1]。胸痛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如果不及时诊治,就会使疼痛症状加重,甚至是危及到患者生命。胸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心功能损伤以及血液流通障碍等,对心源性损伤导致的胸痛患者来说,患者平卧休息和给予硝酸酯类药物可稳定病情,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需实施院前急救[2]。为探讨在胸痛患者中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此次抽选2017年4月-2019年1月在我院医治的胸痛患者(70例)做研究,具体研究如下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抽选2017年4月-2019年1月在我院医治的胸痛患者(7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35例)、甲组(35例)。甲组中男性是20例,女性是15例;其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为(52.12±2.56)岁;乙组中男性是21例,女性是14例;其年龄在36-77岁之间,平均为(52.19±2.63)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可做对比。

1.2 方法

乙组常规护理:接到“120”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到达现场之后,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吸氧、做心电图,建立静脉通道,立即送往医院。甲组院前急救护理:1、急救前指导:接到“120”电话后,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及症状,立即召集人员4分钟内出车,上车后再次拨打电话与病人或者家属取得联系,告知患者原地静卧,不要活动,少说话,保持镇定。2、现场急救:到达现场后按照患者的临床表现,立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服,及时评估病人的意识、监测生命体征,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床边心电图、抽血POCT快速检查肌钙蛋白、BNP等项目,掌握心功能变化,按心电图结果和抽血结果来确定病情,并给予建立静脉留置通道、心电监护等针对性的急救处理,随时做好心肺复苏的抢救准备,病人如果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按心肺复苏处理。3、转运安全护理:转运前,向患者或者家属做好相关解释工作,告知患者和家属转运途中的潜在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从而取得其配合;强化意识清醒患者的病情监护,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电话通知医院相关科室和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工作,保证后续进一步抢救治疗;同时交代病人和家属带齐身份证、医保卡等相关证件,以便快速办理相关手续。做好患者转运途中的护理,搬运病人做到轻、稳,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给病人系好安全带,叮嘱司机车速平稳;强化管道监护,避免氧管发生扭曲以及脱落,静脉通路维持通畅,调节好输液滴数;心肺复苏后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注意保持患者气管插管的固定通畅,防止气管导管脱出,注意观察呼吸机的频率以及潮气量等参数情况,注意观察患者意识、面色、体征,心电监护各参数的变化,发现报警及时处理,防止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4、交接:患者安全送到医院后,与科室或者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做好交接班,主要交接病人病情、现场救治情况、用药和管道,交接完全清楚后,方可离开。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发病到确诊时间、发病到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死亡情况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由(±s)表示抢救情况,行t检验,由(%)表示并发症情况、死亡情况,行x2检验,当P值不足0.05,就意味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抢救情况

甲组的发病到确诊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t=5.133,P=0.000)。甲组的发病到治疗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t=8.801,P=0.000)。甲组的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t=8.621,P=0.000)。详见表1。

表1 比较抢救情况(±s)

表1 比较抢救情况(±s)

组别 例数 发病到确诊时间(min) 发病到治疗时间(min) 住院时间(d)甲组 35 46.33±5.25 58.25±3.15 8.11±1.22乙组 35 52.12±4.12 66.12±4.25 10.74±1.33 t-5.133 8.801 8.621 P-0.000 0.000 0.000

2.2 比较并发症

甲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9.401,P=0.002)。详见表2。

表2 比较并发症[n(%)]

2.3 比较死亡情况

甲组的死亡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5.081,P=0.024)。详见表3。

表3 比较死亡情况[n(%)]

3 讨 论

对于胸痛来说,属于特发性症状,多种疾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胸痛,最常见的原因是心功能障碍疾病,这类疾病是中老年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为了使患者的死亡率下降,并且降低治疗的风险,就要强化患者的急救护理干预,进而有效为患者赢取治疗时机,使存活概率提高[3]。

在院前急救护理实施中,可尽量减少疾病的风险性,尽快出车,而且在急救车达到现场前,要通过电话给予指导,避免错误处理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并稳定患者的情绪,以免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同时为下一步的治疗做好充分准备[4]。在急救人员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胸痛原因进行分析,从而给予针对的药物治疗,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循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而且还可减少或者避免二次伤害,有效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降低损伤,提高抢救的成功率[5]。本次是给予患者急救前指导、到达现场后有效急救、患者转运前准备、患者转运中护理、施行严格的交接制度等,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使各抢救环节紧密衔接,避免对患者的救治产生影响,开放绿色通道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最终提高救治的效果[6]。

总之,在胸痛患者中,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确切,可缩短确诊时间,尽快为患者进行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还可缩短住院时间。

猜你喜欢

胸痛乙组甲组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效率的影响
“二青会”预赛西北五省代表队自由式摔跤甲组成绩分析
一笔业务,组、村、镇三级的会计凭证编制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有些胸痛会猝死
六安市人民医院组建胸痛急救网络
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急性非心源性胸痛治疗体会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