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术室预见性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9-05-18茅祥芬杨映霞黄焕华张晓华陈敏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5期
关键词:预见性手术室下肢

何 花,茅祥芬,杨映霞,黄焕华,张晓华,陈敏娟

(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手术室,江苏 江阴 214400)

下肢骨折是常见的骨科疾病,多因外伤、车祸等因素所致,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骨折、手术等均是不良应激事件,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巨大压力[1],影响术后康复,而围术期护理是患者手术治疗的重要环节,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服务满意度,降低术后不良反应[2],提高健康知识水平[3]等,从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术后康复。预见性护理是在整体护理基础上运用专业知识对患者的病情、症状、心理等进行全方位评估,针对潜在问题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进行预先护理干预,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4]。目前,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较多,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观察能力,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本研究拟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手术室护理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4月~2019年1月50例下肢骨折患者,均是单侧下肢骨折,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28~75岁,平均(54.29±10.27)岁;学历:大学6例,高中11例,初中8例,小学5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1例,股骨粗隆骨折5例,股骨骨折6例,髌骨骨折3例,胫腓骨骨折5例;合并症:高血压病7例,高脂血症4例,心脏病2例,糖尿病2例。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30~75岁,平均(55.08±9.96)岁;学历:大学5例,高中10例,初中9例,小学6例;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12例,股骨粗隆骨折4例,股骨骨折7例,髌骨骨折2例,胫腓骨骨折5例;合并症:高血压病8例,高脂血症3例,心脏病2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骨折部位、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核后实施,并与患者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标准

①认知功能正常,可准确参与问卷调查;②均经影像学确诊为新鲜单侧肢体骨折;③自愿参加护理研究,且签署同意书;④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

1.3 排除标准 ①陈旧性骨折、病理性骨折及并发其他部位骨折等;②精神心理疾病、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等;③严重脏器功能障碍;④病历资料不全,或中途退出等。

1.4 方法

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如下。

1.4.1 术前访视 巡回护士先与病房责任护士查阅病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和骨折病情、合并症等,再和责任护士一起至床边看望患者。介绍手术室地理位置、房间布局等,讲解进出手术室过程、麻醉方案、手术步骤以及配合事项等,让患者预先有心理准备,避免术中过分紧张、恐惧等。重点强调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时的体位配合,指导患者采用深、缓呼吸和利用健肢、双上肢支撑等减轻体位变化产生的疼痛。

1.4.2 术中护理

巡回护士在手术室接送患者处热情迎接患者,核对腕带标识,协助护工转移患者至手术床。鼻导管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三方核对手术信息,待麻醉医生静脉注射镇痛药后,协助摆放麻醉体位。术中做好体温护理、体位护理和心理护理,加强患者隐私保护和管道护理,避免压疮、静脉外渗、低血压等,密切监护生命体征、神志、面色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采用言语安慰、抚摸手臂等肢体语言缓解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树立手术信心,必要时建议麻醉医生静脉注射镇静剂。洗手护士提前15min洗手,准备好各种器械、物品、无菌衣等,并与巡回护士清点核对,术中密切配合骨科医生,保证手术效率,术中拍片期间注意无菌保护。巡回护士加强与洗手护士、骨科医生、麻醉医生沟通,掌握手术、麻醉情况,保证患者舒适、安全。

1.4.3 术后护理

术毕及时告知患者手术结束、手术操作成功等,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再次三方核对,确保手术安全。提醒麻醉医生及时安装镇痛泵并给予镇痛药物的负荷量,叮嘱患者已应用镇痛泵,确保患者会应用。与麻醉医生、骨科医生一起护送患者回病房,与病房责任护士交接班,协助太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疼痛,交代术后6h避免头部太高,降低术后头痛发生率。和责任护士一起宣教早期功能锻炼的重要性、意义等,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提高患者早期锻炼的依从性。术后第1d进行术后随访,重点随访术后疼痛、心理需求、健康知识、功能康复等内容,采用易懂言语耐心讲解,打消患者担忧,提高其认知水平,促进功能康复。观察伤口敷料颜色、有无渗液、引流管颜色等,指导患者多食水果、蔬菜、粗纤维食物以及多饮水等,避免术后便秘、下肢深静脉栓塞、泌尿系统感染等。了解患者术后心理需求及预期,解释病情变化、康复过程及预后等,告知负性心理危害,提高心理适应和应激能力。指导家属参与术后护理和早期康复锻炼,发挥家庭支持作用。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功能康复(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Fugl-Mcyer功能评分)。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elf rating anxiety scale,SAS)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ve scale,SDS) 量表反映患者负性情绪,两个量表均有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级评分法,分数越高,焦虑、抑郁越严重,其中SAS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SDS评分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5]。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下肢运动功能(Fugl-Mcyer)评分反映功能康复情况,其中ADL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强,其中60分以上可基本完成,41分~60分表示需要协助,20分~40分表示需要协助较多,20分以下表示需要全部协助[6]。Fugl-Mcyer评分总分为34分,分数越高表示下肢运动能力越好[7]。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1.0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效果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研究组 25 256.48±30.61 128.04±16.82对照组 25 288.32±32.26 137.84±15.84 t值 3.580 2.121 P值 0.001 0.039

2.2 负性情绪比较

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s,分)

表2 两组负性情绪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25 58.24±5.80 49.36±4.67 59.84±6.50 50.96±5.40对照组 25 57.44±6.23 53.48±6.71 58.16±7.13 54.84±t值 0.470 2.520 0.871 2.103 P值 0.641 0.015 0.388 0.041

2.3 功能康复比较

护理前,两组ADL、Fugl-Mc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ADL、Fugl-Mc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s,分)

表3 两组功能康复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ADL评分 Fugl-Mcyer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25 59.56±6.63 79.88±5.48 25.72±3.10 30.72±3.16对照组 25 60.16±5.86 74.48±6.70 25.16±3.09 28.44±3.07 t值 0.339 3.120 0.639 2.589 P值 0.736 0.003 0.526 0.013

3 讨 论

随着交通、建筑业等发展和老年社会的来临,因交通意外、高处坠落、跌倒等原因导致的下肢骨折发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骨折产生的肢体畸形、肿胀、疼痛等增加患者痛苦,易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有效手段,但手术本身亦是一种应激源,在解决骨折问题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心理增加压力[8],且手术室的护理干预对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护理模式较多,预见性护理是临床开展的一种整体护理模式,在系统掌握病情基础上,依据病情规律和预期结果进行预防性干预,从而保证患者安全,降低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9]。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0],提高生活质量[11]。因此,在手术室开展预见性护理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手术室护理是骨科手术成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降低下肢骨折手术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果。研究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护理效率,它要求护理人员完全掌握该病手术的详细步骤和所需器械、物品,并熟悉骨科医生的手术特点、工作习惯,并能与麻醉医生密切配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鲁为凤等[12]在肝移植手术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明显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其原因主要是护理人员通过提前预判,及时发现和干预可能存在的护理问题和护理风险,实现了护理干预的主动性。本研究手术室护理人员通过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护理人员护理干预的主动性、预判性,及时排除了潜在的护理问题,提高了护理效率,故能提高手术效果。骨折创伤、手术应激、疼痛以及手术室陌生环境等均可诱发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降低免疫能力,不利病情恢复。本研究表明,护理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预见性护理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抑制了负性情绪。杨春雨等[13]将预见性护理用于肝胆手术中可明显改善围术期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本研究在术前、术中、术后采用预见性护理,总结和归纳患者心理影响因素,针对性予以预防其生理和心理不适,并与病房责任护士一同强化情绪管理,改善了负性情绪。

下肢骨折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加强早期功能康复十分重要。本研究显示,护理前,两组ADL、Fugl-Mc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研究组ADL、Fugl-Mc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提示预见性护理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了术后功能康复。预见性护理改变了传统的被动护理模式,使手术室护理转为主动护理,在术前访视、术中护理以及术后随访过程中重视功能康复的护理干预,分析可能影响功能康复的因素,在健康宣教、功能锻炼、心理护理等方面提高患者的康复意识和早期康复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促进软骨代谢,增强肌肉收缩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修复软组织,促进肢体功能早期康复。研究表明,下肢骨折术后的功能康复除与手术质量有关外,还和围术期的护理干预密不可分,如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康复知识水平[14],快速康复护理可提高下肢运动能力[15],预见性护理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促进关节功能康复[16]等。术后功能康复需要较长过程,手术室预见性护理仅在围术期进行科学护理干预,尚不能对出院后的康复进行有效干预,而且研究样本量较少,围术期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以及时间均有所限制等,是为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手术室预见性护理可提高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负性情绪,促进术后功能康复,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

猜你喜欢

预见性手术室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