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及护理研究

2019-05-16朱红飞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预防接种疫苗发生率

朱红飞

(青岛市北区水清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青岛 266555)

我国实行对儿童的预防接种制度,应用疫苗接种于机体,使儿童产生对传染病获得特异性免疫,花费低、效果显著,对保障儿童免受传染病侵袭的有效方法[1]。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安全有效的,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使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对儿童产生一定的危害,甚至因此引起医疗纠纷。对儿童预防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并给与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医患关系。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2000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21例,女979例,年龄0~6岁,平均(4.21±1.49)岁;所有儿童接种疫苗为国家计划免疫免费疫苗,包括:乙肝、百白破、脊髓灰质炎、麻风腮、卡介苗、流脑、乙脑、甲肝、水痘等。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按计划接种疫苗的儿童.

1.3 诊断标准

依据《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标准[2]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不良反应进行诊断。将儿童预防接种产生的不良反应分为: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异常反应。一般反应:因疫苗本身特异性引起,包括全身性反应和局部性反应,为一过性不良反应。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发热、注射部位红肿等。偶合反应:患儿可能在接种疫苗前已存在不明显的症状,接种后出现症状,其发生率不高。异常反应:发生率较低的一类不良反应,患儿多表现为过敏性皮疹、过敏性休克等。

1.4 研究方法

1.4.1 针对性护理措施

根据调查的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接种前护理:做好接种前的“三查七对”接种前仔细核对儿童此次所需接种的疫苗种类,严格核对疫苗的有效期、疫苗是否摇匀等;询问儿童是否有过敏史,(2)接种时护理:保持环境整洁。接种时利用玩具等配合家长安抚儿童情绪,分散儿童的注意力,指导儿童家长将儿童摆放正确的体位。接种时明确接种途径,避免因接种方法错误而产生不良反应。(3)接种后护理:接种后家长应陪同儿童在观察室内观察半小时。护理人员和家长应对儿童进行心理抚慰;密切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监测体温;密切观察儿童注射部位情况,如出现红肿可用土豆片贴敷。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接种前后半小时应避免喂奶、进食、饮水;24小时后方可洗澡,充分休息。保持儿童皮肤干燥,穿宽松透气的衣物。一旦发生不良反应,立即通知医师给与处理。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2 结 果

2.1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2000名儿童发生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儿童数是30例经给与适当处理后均痊愈。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首位原因为接种时间的原因(夏季接种暴露注射部位,儿童自己易抓挠),其次为疫苗本质因素,另外儿童体质因素和心理因素、接种操作不规范疫苗未摇匀所占比例也较高,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因素

2.2 针对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实施护理干预效果

发生不良反应的30名儿童,再次进行疫苗接种时,给与护理干预后,仅有2名儿童再次出现不良反应男性儿童占56%,女性儿童占44%,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为0.1%。

3 讨 论

预防接种所产生使用的疫苗是抗原或抗体,利用人体的免疫系统而对疾病产生免疫,但发生的正常免疫反应意外的异常反应,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本研究对儿童发生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的首位原因为接种时间的原因(夏季接种暴露注射部位,儿童自己易抓挠),接种的季节对疫苗的效果影响显著;其次为接种后作息和环境不当,儿童体质因素和心理因素、接种操作、疫苗质量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这与部分研究的结论较一致[4,5]。针对这些因素给与相应的护理,严把疫苗质量关,提高护理人员接种操作水平,同时获得家长配合,在儿童本身、疫苗以及接种操作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精细的护理,使儿童预防接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儿童本身、疫苗以及接种操作方面的多个因素,针对各个因素进行护理干预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上可进一步调查并给与护理干预。

猜你喜欢

预防接种疫苗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加强预防接种管理对儿童预防接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关注!新冠病毒疫苗预防接种不良反应问答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湖南:开启预防接种“掌上时代”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